大家好,阿宇談歷史又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活着就好,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馬踏匈奴猛獸,奔襲千里過居延。沖關破陣通西域,斬將殺卒向北邊。”一代良將霍去病,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漢朝。
當年,野蠻的匈奴人侵擾大漢邊境,17歲的霍去病臨危受命,以剽姚校尉的身份,帶領八百輕騎深入大漠腹地。第一次率兵出戰,沒有實戰經驗的霍去病就創造了斐然的戰績。
在短暫的從軍生涯中,他征戰無數,殺敵數萬,讓漠北匈奴聞風喪膽,再也不敢貿然進攻。行軍路上,霍去病不僅經歷了戰爭,還賞過很多景,遇見很多人,到過很多城。
相傳,霍去病在抗擊匈奴時,打下了很多城。他還為這些城池取了名字,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4座,它們分別是酒泉、張掖、武威和敦煌。
世人皆知這幾座城市屬於我國甘肅省,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名字是漢代名將霍去病取的,並沿用至今,從未改名。這幾個城市究竟有着怎樣的歷史呢?
酒泉:城下有泉,其水若酒
眾所周知,酒泉是隸屬於我國甘肅省的一個地級市。可是幾千年前,甘肅並不屬於漢人,而是被烏孫、大月氏、匈奴等異族部落所控制。任何一個有野心的統治者一定不會嚮往偏安一隅的生活。
公元前209年,匈奴部落的冒頓單于弒父繼位,開始大肆擴張,打敗了大月氏部落,佔領了河西大部分地區。可他還不滿足,將貪婪的目光瞄向幅員遼闊的大漢王朝,三番五次得在漢匈邊境上尋釁滋事,讓漢朝百姓苦不堪言。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面對匈奴部落的挑釁,漢武帝決定派兵出戰。公元前121年,19歲的霍去病被御封為驃騎將軍,率領一萬人馬遠赴西北,征討匈奴。
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有為的霍去病在戰場上展現出大漢武將的風采。他率領漢軍與匈奴部隊激戰數次,大都取勝。最終,第一次河西之戰以漢軍的勝利俄日告終。
後來,霍去病奉漢武帝之命,再次出征河西地區。這一次,他不僅打跑了匈奴殘部,還俘獲了渾邪王。渾邪王歸降以後,漢武帝在河西地區設置了“河西四郡”,分別是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和敦煌郡。
相傳,酒泉這個名字就是霍去病親自命名的。據說,酒泉城內有一眼泉,泉水清澈冷冽,是城中百姓的主要水源。這泉水喝起來的味道,似乎和酒一樣甘甜醇厚,回味無窮。霍去病就依照“城下有泉,其水若酒”之意為這座城池取名為“酒泉”。
酒泉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塞。張騫奉命出使西域也經常經過此地。後來,絲綢之路上的經濟往來越發頻繁,酒泉也成為了西北貿易的核心城市。
現如今,酒泉不高速發展,不僅擁有多處風景名勝,還建立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幾十年的風風雨雨。
張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
和酒泉一樣,張掖歸屬西漢以前,一直被異族部落統治着。而在這期間,張掖一直上演着“你來我走”的鬧劇。起初,張掖屬於烏孫部落,後來,大月氏趕走烏孫,佔領了張掖。再後來,更強大的匈奴部落來到此地趕走了大月氏。
張掖幾經易主,最終成為西漢的領土。相傳第二次河西之戰中,休屠王、渾邪王降漢。霍去病奉命給降地取名,他將其中一座城池命名為“張掖”,意思是“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可見張掖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大漢與西域各國建立往來後,國家之家就通過絲綢之路進行貿易往來,張掖就是這條商路上的核心樞紐,其重要性不可小覷。
武威:武功軍威
“武威武威,武功軍威”。從蔥子不難看出,武威這座城市對霍去病,甚至對整個大漢王朝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義。當年,武威也是匈奴休屠王的領地之一。
霍去病奉命西征,討伐匈奴。在經歷了數不盡的浴血奮戰之後,匈奴殘部狼狽出逃,休屠王等小首領為了自保,選擇降漢。就這樣,武威和酒泉、張掖等一同成為了大漢的領地。
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的目的,除了降服野蠻殘暴的匈奴部落,更是為了打破中原和西域的貿易壁壘,建立良好的跨國貿易關係。總的來說,漢武帝心中所想,不只是眼前的征服異族,更是大漢光明的未來!
為了緬懷河西之戰中英勇犧牲的將士們,也為了彰顯大漢的雄雄國威,霍去病為武威命名,後來,朝廷又在此地設立武威郡,從此以後,武威和酒泉、張掖、敦煌一道,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要塞,和河西地區核心城市。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是河西四郡中最靠近西域的城池。相傳當年,第二次河西戰役結束後,霍去病打下4座城,並分別命名,敦煌就在其中。但據歷史資料顯示,敦煌的城名由來已久。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大宛列傳》中曾提到“敦煌”二字,它這樣寫道:“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到了東漢年間,一位學者又對敦煌有了新的解釋:“敦,大也,煌,盛也。”
不難看出,敦煌這座城池承載了大漢人民的無限期盼,同時也彰顯了大國風範。所以敦煌的名字到底是霍去病親自命名,還是大月氏統治時期命名,抑或是張騫命名,皆無從得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從霍去病打下河西地區後,敦煌、張掖、武威、酒泉就被納入中國版圖。後來,這四座城池又“組團出道”,以“河西四郡”的身份參與到大漢與西域之間的貿易往來中。
歷朝歷代,敦煌都作為中原通往西域各國的門戶而存在,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時張騫出使西域,就是通過敦煌去往國外。儘管如今,絲綢之路的陸運功能似乎不像鐵路、水道、航空那樣突出,但它的存在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敦煌等四座城市就像絲綢上墜着的珍珠,永遠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儘管“霍去病為四座城市取名”的說法沒有實際證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的名字是從漢朝開始沿用至今。
如果沒有霍去病和戰士們的上陣殺敵,浴血奮戰,那麼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四座城市就不會屬於中國。它們也就不會成功為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核心點。所以,霍去病,永遠值得讚揚和歌頌!
以上內容(包括圖片及視頻)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本人刪除,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享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