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辦軍事學校,想讓陳毅當政委,周總理大笑:為了要錢方便吧

  •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建立,學院的院長是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的劉伯承元帥。

學校成立前,劉伯承曾向周總理提出請求,想請當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來當學校的政委,但這一請求卻遭到了中央領導的拒絕。

這座軍事學院的建立標誌着當時中國軍隊的幹部培養,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但其建立的過程卻並不容易,劉伯承在其中有着很大的功勞。

那麼,這所學校建立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其成立的過程,都經歷了哪些困難?中央又是為何沒答應讓陳毅當政委呢?

劉伯承元帥的糾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這是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也有一個百廢待興的未來。當時的中國局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人們漸漸過上了積極向上的日子。

但中國的軍隊並沒有因此停步,雖然國民黨敗落了,可中國的邊境線外,還有不少的野心家在虎視眈眈。

中國軍隊不用再全面進行內戰了,這個時候,中央領導人們商議出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讓中國軍隊徹底的升級,不僅是在武器彈藥上,還要在思想精神上。

毛主席曾經公開講話表明,大致上的意思是說:

“現在中國軍隊走向未來,不能只注重陸軍的發展,我們打贏了國內的戰爭,還要抵禦國外的威脅,我們要重視空軍,重視海軍,重視所有軍隊的建設,這是我們當下的重要任務。”

事實證明,偉人的眼光還是十分長遠的,在中國全面解放以後,面對的就是外國的軍事威脅。

既然提出了軍事發展思想的轉變問題,就勢必要做出一些應對的辦法。

在1949年10月20日,中央軍委組成以後的第一次集體會議上,當時的總參謀長聶榮臻提出了一個關於軍事發展的建議。

那就是要建立一個軍事大學,這樣做的話,就能全面提高當時中國軍隊的基本素質。

當劉伯承元帥得到了這個消息以後,卻陷入了糾結當中,因為他有一個想法出現在心中:“要不要我回去,做一做軍事後勤方面的工作?”

想到這,他提筆就給中央寫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如是說:

“我的年齡已經很大了,現在的軍隊幹部需要更年輕的力量參與到其中。而年輕幹部的培養也是最難的,必須要有豐富經驗的人領導。

我願意辭去現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的職位,來主抓軍事學院建設的相關問題。”

劉伯承元帥信寫得十分誠懇,言外之意也在說:

“我劉伯承是十分具有軍事經驗的人,讓我來當這個院長最合適了,為了建學校我可以不當司令員,我這麼大的年紀了,組織應該給我一個關照。”

毛主席收到這封信以後,恰好周總理也在場,兩人都是笑着說劉伯承元帥是個“人精”。

毛主席與周總理笑着討論了一會說:“我看他這個主動請纓很好,我覺得這樣安排比較合理。”

周總理也表示:“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軍,他的能力足夠了,我們開會討論一下,這件事我也同意。”

最後,在中央領導商議後,便答應了劉伯承元帥的請求。

不僅如此,劉伯承元帥還給當時軍委副主席朱德元帥寫了一封信,要求把手頭的工作地交給鄧小平鄧公與賀龍元帥,頗有一點“先斬後奏’的意思。

本來以為會受挫的劉伯承元帥,沒想到中央很快就給了他答覆,完全支持他主持建立軍事學院的要求,還要求他早日的回到北京來主抓這個工作。

劉伯承元帥得到回復以後十分地高興,他急忙安排好眼下的工作交接。

1950年10月27日,劉伯承元帥火急火燎的就跑回中央,面見主席等人,商討建立學校的事情。

這件事當然沒有劉伯承元帥想的那麼簡單,他一門心思想要建立一個好的軍事學院,很快便遇到了一個難題。

當時毛主席出門工作,劉伯承元帥撲了個空,他又急忙地去找周總理。還好,周總理在辦公室正在進行着公務。

在通報過後,劉伯承元帥便進了屋。周總理也放下了筆,親自倒了一杯水,放在他對面的桌子上。

周總理笑着說:“哈哈,我們的劉大將軍,你可真是黨的好同志啊,哪裡有困難,哪裡你就出現了。不過,你可別把建學校這事想到那麼容易啊?”

劉伯承元帥也謙虛地笑着感謝了一下周總理,隨後開口說道:

“我當然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是我很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只是......總理啊,你們得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周總理點了點頭說道:“有什麼要求你可以說,我會和大家反映,一起討論。”

“也沒什麼大事,你們就讓陳毅給我當政委吧。這個要求不過分吧?”劉伯承十分誠懇地說完,臉上有一點不好意思。

周總理一下就看破了劉伯承元帥的小心思,他笑了笑說:

“你想要陳毅?他可是華東軍區的司令員啊,哈哈哈,我看你是為了要錢,要人,要東西都會方便吧?”

劉伯承元帥被說破了心事,索性也就坦然地哈哈一笑,默認了周總理的想法。不過周總理卻沒有立刻答應劉伯承元帥的請求,反而說要討論以後才有結果。

周總理沒果斷答應,劉伯承元帥也知道這個要求可能不會得到批複了,兩人便又聊起了學校的其他問題,談話還算是順利。

等劉伯承元帥離開以後,他才是真正的犯了難,因為軍事學院的建立問題,真的是太棘手了。

任重道遠的路程

擺在劉伯承元帥面前的問題很多,在更早的一段時間,學校的選址也是一個大問題。

他們在北京看了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滿意。又或者滿意的地方,不具備學校建立的條件。

劉伯承元帥甚至想要在圓明園遺址上重建軍事學院,這顯然也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最後,經過多方討論,軍事學院選址在了南京地區。

學校也並沒有重新找一塊空地建造,而是選擇在原有的華東軍政大學,進行維修和翻新。那裡設備齊全,規模面積都很大,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教學場所。

學校的地點選立以後,接下來的事情更是繁多。劉伯承元帥在會見完周總理以後,毛主席便得知了他來拜訪過的消息。

沒多久,毛主席和劉伯承元帥又見了一次面,還沒等劉伯承元帥提出什麼請求,毛主席便一股腦地說出了很多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

無奈之下,劉伯承也只能聽毛主席安排了一大堆工作。

兩個人談完以後,劉伯承元帥便笑着搖頭告辭了。毛主席告訴他,馬上就要召開一次會議,要商議學院建設的宗旨,如何學習其他軍校建立的方針原則。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要求劉伯承元帥拿出來一套學校編製,以及領導幹部的人員安排,拿出來一個相關名單。

還要劉伯承元帥抓緊召開一個會議,拿出一個主要意見的文件來先審批一下。

劉伯承元帥對於毛主席的要求十分頭大,心裡想道:“不應該我提一些相關的要求嗎?怎麼主席給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總而言之,軍事學院的建立,還是一個任重道遠的路程。好在劉伯承元帥的能力很強,他找了很多相關的朋友來配合他做這項工作。

在1950年11月13日,拿出了一個主要的意見匯總,最後經過周總理和毛主席等相關領導的審批,確立了軍事學院建立的主要問題。

原來的陸軍大學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這也標誌他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所大規模建立的軍事學院。

雖然軍事學院的地址設立在了南京華東軍事大學,中央領導又提出來,希望在以後將軍事學院遷移到北京的某個地方,以示國家對這所學校的重視。

軍事學院經歷過劉伯承元帥的研究後,制定了很多個部門,為了以後的海軍與空軍,打下可以全面發展的基礎。

劉伯承元帥還提出了要求,學校的建立勢必需要很多的人才,憑藉自己的本事是不夠的,他希望每個軍區最少調配二十名的幹部。

其中的幹部,最低要從師長級別的人才選取,條件十分優秀的可以放寬,相關的行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各個軍事學校也要出動一部分。

為了學校的健康發展,劉伯承元帥還建議請蘇聯的專家來進行更專業的授課。劉伯承元帥提出了很多針對學校發展的問題,基本上都得到了相關領導的認可。

在此期間,劉伯承元帥得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中央領導拒絕了劉伯承元帥想要陳毅元帥擔任政委的要求。

因為當時陳毅在華東軍區主持工作,事務繁忙,且調動起來不方便。

不過中央領導說,可以讓陳毅元帥先配合他們去南京的籌備工作。劉伯承元帥為了這份任重道遠的工作,可謂是嘔心瀝血。

1950年11月16日,周總理等相關中央領導先撥了五十億元用作軍事學院的建設。

拿到資金的劉伯承元帥,很快便開啟了安排,他第一時間邊去找到了陳毅元帥。他一邊拉着陳毅元帥的手,一邊訴說著自己的心意,劉伯承元帥說:

“為了得到你的幫忙,我可是費盡了心思啊,主席家和總理家的門檻我都要踏破了。說什麼也不讓你給我當政委。你瞧瞧,好說歹說,這才讓你配合我做籌備的工作。”

陳毅元帥聽劉伯承元帥說完哈哈大笑,回復道:“得了吧,我還不知道你那點小心思,要不你讓我當院長啊?”

劉伯承元帥坦然地說道:“那你算是救了我了,我可不想當著什麼院長了。你快來吧,我好去你們二野當司令員。”

兩人在打趣了一會以後,便開始討論了正事,畢竟劉伯承是中央點名的負責人,他對軍事學院的建設也是十分的上心。

學校的建立

陳毅元帥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尤其是教員人才方面的針對性措施。劉伯承元帥在得到有效方法後,便快速地投入到學校的建立當中。

1950年11月21日的一個晚上,劉伯承元帥趁夜色趕赴了南京。開始準備緊張的學校建立事宜。

到了11月30日的一個上午,已經年近60歲高齡的劉伯承元帥,被正式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院長。

同時,劉伯承元帥也安排了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將軍來擔任要職。

比如當時的湖南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華北軍政大學副教育長陶漢章、華東軍政大學的副政治委員鍾期光,以及川西軍區司令員劉忠。

可以說劉伯承元帥組建的學院班底,是十分具有實力的一個小組織,用來教育學生綽綽有餘。

除了以上的高職位領導人才,劉伯承元帥還調動了各個軍區和各個學院,共計1420名學院幹部。

這些學院幹部都是地方選拔出來的人才,具有十分豐富的作戰經驗,其中還有22名蘇聯派來的顧問。軍事學院建立得十分全面,組織也十分龐大。

教師班底準備好了,擺在劉伯承元帥面前的又出現了一個難題,那就是教材的編寫。

軍事教材的編寫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不僅需要戰鬥經驗豐富的人,還需要文化經驗十分優秀的人。

為了編寫出合格的教材,劉伯承元帥幾乎每天每夜都在看書,查資料。連吃飯的時候都沒有閑下來,每天睡覺只有很短的一段時間。

這讓60歲年紀的劉伯承元帥十分勞累,也累積了一些病痛。但是劉伯承元帥心裡很清楚,他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

戰爭的勝負可能帶來的是一時的輸贏,如果軍事學院的建設圓滿,這將是一件福澤後世的事情。

他把自己一生所累積的軍事經驗都編在了教材了,劉伯承元帥也希望新中國的未來會出現很多優秀的軍事指揮官。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正式成立,在慶典上,毛主席親筆寫了八個大字,用來鼓勵學校的學子們:

“努力學習,保衛國防。”

八個大字簡潔明了,表達了國家的意願,也表明了毛主席的期待。他希望以後從這所軍事學校出來的人才,都能夠保家衛國,成為國家最堅實的防禦力量。

學校建立初期,劉伯承也沒想到會很快地派上用場。在建立的過程中,中國與美國在朝鮮戰爭開始交手。

而這所軍事學院,也在那場戰鬥中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在1951年5月30日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空軍教育體系,海軍教育體系全部建設完畢。

這也代表了現在的中國,已經具備了可以批量培養海軍和空軍實力。在學校教學的過程中,現實的戰役是更具有學習性的。

當時劉伯承元帥組織了很多在校學習的優秀學生,讓他們前往朝鮮戰爭一線,實地觀看和學習戰爭中發生的種種因果,這也對當時的學生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同時,劉伯承元帥也有意地研製了針對美方的教學戰略。他讓這些學生很快便學以致用,基本上用一年的時間,便可以順利畢業。

然後就可以讓他們及時地投入朝鮮戰爭中,發揮他們學到的本事。

在戰爭結束以後,學院的進步並沒有停止。劉伯承元帥很有遠見卓識,他不僅抓學習,也注重學校風氣的建設。

劉伯承元帥十分看重校風文明,他很清楚國民黨的軍官是因為什麼而墮落的。在學校里,老師和領導們就是很好的榜樣。

劉伯承元帥為了保持一種良好的校園風氣,他設立了很嚴格的規章制度。比方說嚴禁私下送禮,嚴禁鋪張浪費,還不允許學校有攀比之風,讓學生們的心思都投入在學習上。

學校建立了一年以後,第一期的學生們順利畢業了。這批人才都很快地得到了任命,為中國軍隊的建設發展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毛主席在給軍事學院訓詞中提到過,大致上的意思是說:

“劉伯承院長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就讓中國的國防部隊步入了正規化,現代化的建設路程。這對於中國的軍事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貢獻。”

軍事學院在當時各個部隊面前也是一塊“香餑餑”,彭老總甚至在學員未畢業的時候,便緊急傳信給劉伯承元帥,希望他們派人抓緊來到部隊中,支援一下軍隊建設的相關問題。

可以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建設,穩定供給了全中國大部分部隊的軍事人才儲備。在其中,劉伯承元帥的功勞最大,他的所作所為,也一直被後人所銘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現在時期,已經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雖然外觀和規模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他的宗旨和靈魂,還是像毛主席和劉伯承元帥等人的初心一樣,一直未曾改變,為國家的國防事業繼續散發著光芒。

對於劉伯承等人建立軍事學院的事迹,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