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鄧小平主動約見愛將陳錫聯,陳錫聯:這一輩子最對不住您

1949年中,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到尾聲,除了西南等少數地區還被國民黨反動派暫時佔據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獲得了解放。

這一年的六、七月,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已經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中,二野的前委在南京城召開了一次擴大會議。

該會議的主要議題竟然是千里之外的西南,二野奉命進軍大西南,要研究解放大西南的作戰部署以及對於重慶、成都等大城市的接管問題。

在當時人民軍隊勢不可擋的趨勢下,西南解放已經是指日可待。

所以,二野首長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政委根本不擔心戰事,而是直接找到了陳錫聯,讓他擔任重慶市的第一任市長和市委第一書記兼軍管會副主任等職。

當時的陳錫聯是二野第三兵團司令員,戎馬半生的他雖然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令敵人聞風喪膽,但對於如何管理一座大城市卻是完全沒有經驗與把握的。

於是,他很忐忑委婉地向劉鄧首長提出了自己的顧慮,鄧小平卻顧慮他說:“有什麼關係嘛,你陳錫聯也不是生來就會打仗的,還不是一步步學會的。不會管理也可以學嘛,何況你還是兵團司令,下面還有人幫你噻。”

鄧小平的一席話令他豁然開朗,也自信了許多。在之後一年左右的重慶主官任上,陳錫聯也不負眾望地做出了突出成績,完成了接管並治理重慶的任務。

就連當時一些著名的民主人士都對他在重慶的工作讚不絕口地說道:“沒想到你這樣一個帶兵打仗的人,也很會管理城市啊!”

作為老部下,陳錫聯與鄧小平接觸頗多,也十分敬畏這個老首長、老上級。1977年鄧小平再次復出後還主動約見陳錫聯,陳錫聯對老領導說這輩子最對不起的就是他了,鄧小平又是怎樣回復的呢?

一、與鄧小平的初次相識

1997年2月,一代偉人鄧小平與世長辭,華夏大地陷入了悲慟之中。鄧小平的老部下陳錫聯將軍還專門寫了一篇《追念敬愛的老首長》來追憶這個對他一生影響極大的世紀老人。

在文中,陳錫聯尊稱鄧小平是他敬愛的老首長,還提到自己有幸能夠長期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參加革命工作。

老將軍還深情回憶了在鄧小平等人的領導下,千里躍進大別山淮海大敗國民黨軍、轉戰解放大西南的輝煌過往,充滿了對鄧小平的哀思和追念。

而對於陳錫聯這員悍將,鄧小平也是十分欣賞的。他曾在1989年與二野還健在的老將們親切見面後,回憶起挺近大別山的戰鬥時,還說道陳錫聯指揮過好幾個戰鬥,對其印象極為深刻。

當初在躍進大別山的時候,鄧小平在與劉伯承進行工作分工和部署的時候,還強調說只要把“二陳”留下就不用擔心他的安全問題。

——“二陳”正是指的陳再道和陳錫聯,鄧小平的這種信任和對其能力的肯定令陳錫聯非常自豪,也非常激動。

3月6日,《人民日報》的記者來到了陳錫聯的家中,這時候的他還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對記者說道:“我這十來天吃不下、睡不下,心情十分難受,老首長走了,我們就好像失去了什麼。”

“為了更好地繼承老首長的遺囑,我還特別研究了撒小平骨灰的報道,寫得很好。老首長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就特別的辛苦,為我們的改革事業嘔心瀝血,指明了方向。”

陳錫聯第一次與鄧小平相識是在1938年的山西省遼縣,也就是現在的左權縣。當時剛剛全面抗戰不久,人民軍隊也改編為八路軍,鄧小平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的政委,師長是劉伯承。

在一月的軍政領導會議上,鄧小平侃侃而談,還輕鬆地和大家開玩笑:“你們都很年輕,身體也很好嘛!”

事實上,我軍的確是一支十分年輕的隊伍,當時甚至不少首長也就是才三十齣頭的樣子。陳錫聯那時候只有二十三歲,十分的年輕,但已經參加革命好幾年了。

從作戰經驗上來說就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他聽到鄧小平詼諧的話後,還和幾個年輕幹部大膽的插話說:“鄧政委也同樣很年輕啊!”

鄧小平出生於1904年,當時只有三十四歲,但已經是八路軍三個師之一的主要領導,絕對稱得上是年輕有為,所以陳錫聯等人的話也沒有說錯。

陳錫聯對記者說,這實際上也並不算他和鄧小平的第一次見面,早在鄧小平擔任紅一軍團主任時,陳錫聯去開會時見過他一次,只是雙方當時並不算特別熟,都不記得了。

1938年的會議初識令陳錫聯印象深刻,尤其是鄧小平理論紮實、講話水平很高,在如何充分發動和依靠廣大群眾,來建設和鞏固抗日根據地的問題上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與中央精神契合。

陳錫聯當時就對這個新上任的政委感覺良好,用他的話說就是鄧小平能夠把握住毛主席的思想。革命年代的幹部從來都是講究效率的,鄧小平更是如此。

他一到任就對一二九師的幹部們進行了一次摸底,只有徹底了解自己手下的特點和優缺,才能在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時做到知人善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對官兵們的負責任。

很快,陳錫聯的名字就不斷地出現在鄧小平的耳旁,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元帥都對這個已經擔任團長的年輕軍官讚譽頗佳。他早年在紅軍時期還因為敢打敢拼,總是衝鋒在最前面而被指戰員們稱為“小鋼炮”。

長征後期,陳錫聯還擔任了紅四軍第十師的師長一職,深受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欣賞。李先念甚至還稱他是“打仗數第一”。

這麼多同志對陳錫聯的讚揚和褒獎,並非是他浪得虛名,而是他本人在戰場上真刀實槍用突出戰績贏來的。

1937年10月,陳錫聯已經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的團長,當時的日軍格外囂張,根本不將中國軍隊放在眼中。

在這種情況下,陳錫聯奉命率部奇襲日軍機場,決心給驕狂的日軍一個深刻的教訓。

他帶領戰士們深入到敵後,襲擊了浮沱河南岸的陽明堡機場,燒毀了二十四架敵機,還消滅了一百多名日軍,可謂是大功一件,還創造了用步兵殲滅大量敵機的經典戰例,為兄弟部隊打開了思路。

這一戰也是一二九師的開門紅,也算是狠狠得出了一口惡氣,一度使得日軍在山西北部戰場失去了空中優勢,還緩解了忻口前線的壓力,甚至還受到了八路軍總部領導的嘉獎。

這一戰也使得陳錫聯的名頭更響了,鄧小平在代表黨組織與他談話時,開口就稱讚他是個將才,會打仗,能打仗。

二、陳錫聯的革命之路

陳錫聯與鄧小平淵源頗深,戰爭年代他直接在鄧小平的領導和培養下的時間就有十多年,建國後,兩人後來在北京也斷斷續續有近二十年的領導交情。

所以對陳錫聯來說,鄧小平不僅僅是他的領導和上級,更是一位長者、長輩,是他革命路上的明燈。

1915年,陳錫聯出生在湖北紅安,家中的條件十分艱苦。他父親在其三歲時就去世了,只有母親將他辛苦養大,所以陳錫聯一生也對其母親格外孝順,曾有“四跪母親”的佳話。

在舊社會,窮人想要活下去是非常艱難的,正所謂“半大小子、吃垮老子”。陳錫聯八歲時,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為了能夠吃飽飯,他不得不去村裡的地主家放牛。

但即使他再勤勞,也常常被欺負、虐待,日子並沒有過得更好。甚至有一次他辛苦放牛回來後,因為在各地主家掃完地沒有放好掃帚,打壞了一隻貓碗,就被地主婆故意懲罰不給飯吃。

數年的放牛生活令他對地主階級極為厭惡,也十分渴望改變這樣不公平、不平等的命運。最終,他找到了組織,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8年4月的一天,陳錫聯找到了游擊隊,提出想要參加革命。

游擊隊領導詹才芳問他為什麼要當紅軍,陳錫聯哭着讓詹才芳看了自己在地主家經年累月積累的傷痕,說道:“我八歲就給地主放牛了,不但吃不飽,還總是挨打受罵,這樣的日子我已經受夠了。”

“我聽說紅軍是專門為老百姓的隊伍,你們幫助窮人,我強烈希望成為你們中的一員,去打地主老財,為窮人伸張正義。”

陳錫聯的一席話令詹才芳沉默了許久,他也非常希望將陳錫聯招入麾下,只是陳錫聯當時年齡太小了。於是,詹才芳與陳錫聯約定了一年後來接他去部隊。

一年後,陳錫聯加入了革命隊伍,開啟了燦爛而又戰鬥的一生,一步步成長為軍中的高級領導,成為開國上將。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陳錫聯革命路上的引路人,詹才芳也只比陳錫聯大八歲,他同樣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在1955年全軍授銜時成為了開國中將。

在部隊里,陳錫聯成長十分迅速,贏得了這個“小鋼炮”的外號。

他後來回憶說:“在紅一師的那幾次戰鬥中,我打仗總是衝鋒在前,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營長高漢楚有一次還在戰後說我人小志氣大,像一個小鋼炮。”

陳錫聯的小名叫“小胖”,但自從營長這樣說了後,就沒人再喊他小胖了,而是叫他小鋼炮。

1930年10月,陳錫聯還差點丟命。當時紅軍打下河南光山縣,陳錫聯在縣城遇到了曾經的老班長孫玉清,老班長自己掏腰包請他和戰友們吃了一些油條,以打打牙祭改善生活。

但就是這樣一件很小的事情,卻被別人大做文章,扣上了“吃喝委員會”的大帽子,甚至差點被處決了。

幸好徐向前元帥視察部隊時發現了此事,還為此大發脾氣地說道:“幾個孩子家裡窮才出來鬧革命,就是吃點東西又怎麼了?”

在徐帥的過問下,陳錫聯沒有受到處罰。當時正值張國燾搞“肅反”,要是被盯上 ,說處決就處決了。這件事也被陳錫聯記了一輩子,感激了一輩子。

1990年,徐向前元帥走向了人生終點,陳錫聯在看望他時還不由得落淚,他說道:“徐帥啊,當年是你救了我一命,我現在多想也救你一次。”

陳錫聯從紅軍中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指揮官,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也與鄧小平結下了上下級的戰友情。

三、為何說對不起鄧小平?

鄧小平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後不久,就與劉伯承策划了一場戰鬥,取得了神頭嶺大捷,擊斃日軍一千四百多人,還俘虜了八十多人,可謂是戰果振奮人心。

但陳錫聯卻有些悶悶不樂,因為他的七六九團奉命負責為兄弟部隊創造殲敵條件,沒有太大的戰果。以至於他和戰士們都有些抱怨,說:“咱們光啃硬骨頭了,肉都沒吃上一口。”

這些八路軍就跟《亮劍》中李雲龍的部隊一樣,就怕沒仗打,個個殺起日寇來都很積極,有一股子的拼勁兒。

鄧小平知道後,並沒有批評他們的抱怨情緒,反而公開說:“咱們的小鋼炮可不會閑着,會有讓他開火的時候,但吃肉可以,啃骨頭的本領也不能丟。”

很快,陳錫聯就迎來了一場大戰。日軍雖然在神頭嶺受挫,但這些損失對於戰爭初期的日軍還算不上什麼,他們依然狂妄地在山西地界攻城略地。

戰線一拉長,後勤補給就要依靠公路線來輸血,其中從邯鄲到長治以及從長治到臨汾的公路成為了日軍重要的交通運輸線。

根據掌握的情報,劉伯承、鄧小平及徐向前等首長決定布置一次伏擊戰,打擊鬼子的運輸隊,斷其補給。

這一次,七六九團被委以重任,其主力和七七一團埋伏在公路兩側,小部分隊伍則和兄弟部隊一起參與阻援。

戰前,鄧小平還專門到陳錫聯的團部給大家動員鼓勁:“上次在神頭嶺,你們說光啃了骨頭沒吃肉,這次把肉送到你們嘴邊了,但不光有肉,後面還有硬骨頭,就看你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啃掉骨頭去吃肉。”

鄧小平的激將法讓大家都憋着一股氣,陳錫聯也表態要堅決完成任務。

1938年3月31日,戰鬥猝然打響,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八路軍戰果輝煌,不但殲滅了日軍少佐以下四百多人,還摧毀了近兩百輛汽車,繳獲了一百三十多支槍和四門迫擊炮

縱是日軍家底再厚,也被打疼了,一下子損失了這麼多的汽車,對其後勤補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光是陳錫聯部就摧毀了一百輛汽車,戰後鄧小平還在慶功會上大力表揚陳錫聯,說他不但能吃肉,也會啃骨頭。

戰爭年代,這樣的情形很多,陳錫聯會打硬仗也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6月,七六九團和師獨立團合併為三八五旅,陳錫聯任旅長。

第二年一月,陳錫聯就繳獲了一門日軍山炮,這也是一二九師進軍華北後的首次,鄧小平非常高興,在大會上提到:“到底是日本山炮厲害還是我們的小鋼炮厲害,我看是小鋼炮厲害,因為他繳獲了山炮。”

閻錫山在華北搞反共活動時,鄧小平又指示說讓“小鋼炮”轟他幾下。陳錫聯立刻就帶着部隊殲滅了閻錫山六千多人,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晉綏軍,打掉了閻錫山的囂張氣焰。

閻錫山後來還對人說:“這門小鋼炮不好惹,我還是躲着點好,我這塊老錫不好硬碰他那塊陳錫。”

戰爭時期的陳錫聯與鄧小平雖然是上下級之分,但陳錫聯對他充滿了敬畏,也十分欽佩鄧小平的才華和為人。

陳錫聯曾說過鄧小平治軍極為嚴格,即使是對他們這些高級幹部也從不例外,尤其是在原則性問題上從不妥協、遷就。

在特殊時期,陳錫聯受到了毛主席的信任,擔任過中央軍委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等職,還一度主持了中央軍委的工作。

但鄧小平卻在這段時期幾起幾落。作為政治局委員,在這段時間,陳錫聯身為老部下並沒有站出來表示異議,沒能夠為鄧小平說上幾句話,這成為他心中永遠過不去的坎。

等到歷史的陰雲散去,鄧小平再次復出後,陳錫聯與李先念去西山看望鄧小平。對於之前的事情,鄧小平並沒有介意,他一見面就緊緊拉着陳錫聯的手,欣慰地看着這個老戰友、老部下。

陳錫聯也很興奮,他對鄧小平說如果不粉碎那些人,就再也見不到他了。鄧小平聽完後沒有說話,但他心中對於陳錫聯是不怪罪的,也很有同感。

1978年秋末,鄧小平又把陳錫聯約去見面。在這次見面中,陳錫聯向鄧小平說出了心中的愧疚,說一生中最對不起的就是他了。

經歷了無數歷史考驗的鄧小平對此看得十分透徹,他寬慰陳錫聯說在那樣的情景下,誰都無能為力, 他也沒有辦法。當然風波過後,鄧小平也保護了陳錫聯。

對於這樣的鄧小平,陳錫聯是發自內心擁護和愛戴的,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首長心愛護部屬的長者風範, 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