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齊曾問毛主席:岸英做您的兒子合格嗎?毛主席的回答讓人淚目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大兒子,1950年犧牲於朝鮮戰場。

毛岸英犧牲多年後,他的遺孀劉思齊眼含熱淚問毛主席:“爸爸,岸英曾經在日記本中多次‘拷問’自己:‘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今天我想替他向您求得答案:‘岸英做您的兒子合格嗎?’”

主席沉默了一會說:“他離開中國去朝鮮前,也當面問過我這個問題。”

“那麼,爸爸您告訴他了嗎?”

“我說的是:‘等你回來,爸爸給你個答覆。可是他這一走……”

毛主席沒有再說話,只是靜靜地回憶起關於岸英的往事……

一、聚少離多的童年

1922年10月23日,湖南長沙成百上千的泥瓦匠工人,為爭取更高的工資待遇,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開展罷工遊行。與此同時,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產期將至,已被娘家人送去醫院待產。

圖|毛澤東

24日凌晨,得到消息的毛澤東急匆匆趕到醫院。他的頭髮已經被雨水打濕,眼睛也布滿了血絲,身體裹在一件破舊、肥大的對襟衫里,顯然,剛從罷工遊行的隊伍中趕過來。

儘管神情疲憊,但一看到待產的妻子,毛澤東說話就非常興奮:“你要好好休息,抓緊為我們生個大胖小子。我在那邊的活動,你也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說完,毛澤東便轉身回到住處,為罷工運動寫了一篇檄文。在接下來的三天三夜裡,他醉心於工作,壓根不知道就在他走後不久,兒子已經呱呱墜地。

幾天後,政府同意提高工價,工人罷工運動取得勝利。毛澤東再次回到楊開慧身邊,身上穿着的還是那件對襟衫,看着妻子懷裡熟睡的兒子,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楊開慧笑着對丈夫說:“別發獃了,快給兒子想個名字吧!”

毛澤東來回踱步,想了幾分鐘,說:“就叫毛岸英吧!偉岸的岸,英雄的英,毛岸英。你覺得怎麼樣?”

“好名字!”

毛岸英出生後,由於父親工作的特殊性,他從小只能跟隨父母輾轉廣州、上海等地。雖然與父親不能經常見面,但母親卻能時刻陪伴在他身邊,讓他顛沛流離的童年,有了些許慰藉。

1923年4月,毛澤東被湖南軍閥趙恆惕通緝,只能離開湖南避難,第一次與妻兒分別。 臨走前,毛澤東依依不捨,楊開慧為了他的安全,多次催促他趕緊離開。

正當毛澤東還在猶豫時,突然看到已經半歲大的岸英,正在眨巴着眼睛望着自己,他轉過頭對楊開慧說:“都這麼晚了,我的伢子還沒有睡着,看來他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

毛澤東離開湖南後,輾轉多地,參加了中共三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當年9月16日,毛澤東回到長沙,分別近半年後,一家人終於再次團聚。此時,毛岸英已開始搖搖晃晃學走路,毛澤東心中感慨萬千。

兩個月後,毛澤東再次南下赴廣州參加革命。離別時,已滿周歲的毛岸英,或許是感知到了父親即將離開的氛圍,他拉着父親的衣襟嚎啕大哭。

毛澤東憐愛地抱起兒子,將他交到妻子手中,提着手提箱義無反顧離開了。

一年後,已在上海安定下來的毛澤東,寫信讓楊開慧帶着家人來滬相聚。待楊開慧帶着老母親和孩子(二兒子毛岸青已出生)到達上海時,毛澤東發現兩歲的岸英已跑得飛快。

轉眼間到了1925年春節,毛澤東帶着家人回到長沙板倉楊開慧家。在這裡,毛岸英度過了童年中最快樂的一個新年。

圖|楊開慧與毛岸英、毛岸青

幾天後,毛澤東和楊開慧商量,帶兒子回老家湘潭韶山沖一趟。楊開慧同意丈夫的提議。

於是,一家人坐着板車,搖搖晃晃走過了湖南鄉下的山山水水,很快,雲霞掩映的韶山沖出現在了毛岸英眼中。

毛澤東牽着毛岸英的手踏進毛家老屋,發現裡面的陳設與自己離家時幾乎一樣,黑色的飯鍋、方形的地爐,觸景生情的毛澤東眼眶逐漸濕潤。年幼的毛岸英就在一旁安靜地陪着父親,不哭也不鬧。

隨後的日子裡,毛澤東依舊為革命事業全國奔走,楊開慧帶着孩子輾轉相隨。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迫於形勢,毛澤東決定前往湘贛邊界組織秋收起義

毛澤東清楚湘贛邊界環境惡劣,他不想讓妻兒跟着吃苦,決定將他們留在長沙。沒想到,就此一別,他與楊開慧便是永別,再次見到毛岸英也是19年後。

1930年10月,湖南軍閥何鍵派人將楊開慧逮捕,一同被捕的還有她8歲的毛岸英與家中保姆陳玉英。

在獄中,楊開慧時常受到嚴刑拷打,最重的那次酷刑,楊開慧昏迷三天三夜。艱難醒過來後,她對毛岸英說:“我們這裡的情況,你記住了嗎?你將來要怎樣告訴爸爸?”

毛岸英攥緊拳頭回答:“我記得住,如果出去了,我要好好告訴爸爸,我們一定要報仇。”

每天晚上,毛岸英躺在媽媽和陳玉英中間,依偎着媽媽身上的傷痕沉沉睡去……

被關在監獄的那段時間裡,陪伴毛岸英時間最長的人,是保姆陳玉英。當楊開慧被敵人折磨得生命垂危時,照顧毛岸英的任務便落到了陳玉英身上。

1930年11月,長沙識字嶺,楊開慧被敵人殘忍殺害。臨刑前,楊開慧將毛岸英和家裡的毛岸青、毛岸龍託付給陳玉英,請她一定照顧好孩子。

楊開慧犧牲後,陳玉英一直鼓勵毛岸英:“再堅持幾天,你爸爸一定會想辦法救我們出去的,要有信心!”

幾天後,在社會名流蔡元培、章士釗等人的施壓下,何鍵被迫將陳玉英和毛岸英放了出去。

1931年春節,毛岸英三兄弟在舅母李崇德的陪同下,經武漢中轉來到上海,在叔叔毛澤民的安排下,進入專門收養中共烈士子女的大同幼稚園生活。

二、流浪上海街頭,輾轉抵達蘇聯

在大同幼稚園待了不到1年,因叛徒出賣,幼稚園被迫就地解散,此時毛岸英最小的弟弟毛岸龍已不幸夭折,他和二弟毛岸青被黨組織寄養到了幼稚園負責人董健吾家裡。

圖|董健吾

後因革命需要,董健吾撤離上海,只好將兄弟倆交給家人撫養。一開始,董健吾的家人非常重視兩個孩子的安全問題,為躲避特務搜查,經常搬家。但長期的東躲西藏與經濟艱難,讓董健吾家人對兩兄弟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一天,毛岸英偶然聽到董健吾妻子在房間里向回家探親的董健吾抱怨:“家裡多了幾張嘴巴,現在都入不敷出了,你得想辦法呀!”

董健吾無奈地說:“你問我,我也沒辦法呀!總不能把孩子丟大街上吧?”

由於母親過早犧牲,得不到母愛的毛岸英,對周圍的環境十分敏感,他會時刻關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小心謹慎生活。聽到董健吾妻子的抱怨後,1935年秋,年僅12歲的毛岸英帶着弟弟離家出走了。

在上海街頭,兄弟倆過起了《三毛流浪記》里小三毛一樣的生活,直到1936年才被地下黨組織找到。

同年夏天,經毛澤東同意、黨中央批准,毛岸英和弟弟被送到蘇聯,過起了無父無母的生活,長達10幾年。

1938年的一天,經過長征,已經在延安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的毛澤東,收到了一份來自蘇聯的特殊禮物:毛岸英兩兄弟的照片。

這是父子三人分別11年後,毛澤東第一次見到兒子的模樣。他小心翼翼拿起照片,仔細端詳,笑着對身邊的警衛員說:“十幾年不見了,沒想到我的兩個細伢子都長這麼大了。”

接着,激動的他提筆給兒子寫信:“岸英、岸青你們好!爸爸在延安很想你們。你們有沒有想爸爸呢?從朋友那打聽到,你們在蘇聯過得很好,爸爸聽完很開心。對了,你們寄來的照片,爸爸收到了,現寫信回復,也希望你們能夠寫信給我……”

一個月後,因一直沒有收到兒子的回信。毛澤東又托朋友給兒子寄了一封信:“上一個月,爸爸給你們寫的信,你們有收到嗎?如果收到了,請速回信給我!”

信件交到朋友前,毛澤東還特意拆開信封,在裡面夾上了自己的幾張照片。

毛岸英兄弟倆收到父親寄來的信後,熱淚盈眶,抱着信紙久久不能平靜。當時,在伊萬諾夫市讀中學的毛岸英,飽含情感給父親用俄語寫了一封長信,信中交代了自己在蘇聯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年紀不大的毛岸青,也在哥哥的指導下寫了一封短信。

兄弟倆的信寄到延安後,由於戰事吃緊,毛澤東一直沒有時間給兒子寫回信,直到1941年1月31日,才寫了一封簡短的回信。

信件的字數雖不多,但其中飽含一位父親對兒子的真情與厚意,字裡行間都透露出父親對兒子的牽掛與思念。

最重要的是,毛澤東沒有居高臨下,採用命令的語氣傳達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平等協商和懇切態度,袒露自己的心聲,希望兒子通過努力學習,成為有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學問,奮發向上、腳踏實地的青年。

在信中,他這樣交待兒子:“青年人精力旺盛,應多學習自然科學,輔之以社會科學……只有學習科學,才能獲得真學問,今後才能受益無窮……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意腳踏實、實事求是,別人的鼓勵可以接受,但切不可沉溺其中,滋生自滿之氣,貽害無窮……”

圖|毛澤東信里附的照片

一封簡單的家書,承載了毛澤東對兒子深沉的愛,更指引他們朝正確的人生方向前進。

三、回國後,接受父親的“改造”

1946年1月,毛岸英乘坐的飛機平穩落地延安機場,毛主席拖着病體前往迎接。

當闊別祖國10年,穿着蘇式軍裝的毛岸英從飛機上緩步走下來時,等候多時的毛主席第一個走上前去,緊緊抓住了兒子年輕的雙手,半晌都沒有說話。

此時,距離父子上次見面,已經過去19年。當年那個稚嫩的,圍着父母轉的小男孩,如今成長為一位英姿颯爽的青年。

毛主席看着快認不出樣子的毛岸英,開心地說:“長大了,都成英俊的小夥子。”

受過蘇式教育的毛岸英,熱情擁抱父親,嘴裡不斷喊着:“爸爸,爸爸,您不知道我有多麼想念你呀!”

一直沒回過神來的毛主席,也不斷回應兒子:“爸爸也想念你呀!我的岸英!”

幾天後,毛主席的身體逐漸痊癒,他馬上投入到了“改造”毛岸英的工作中。

有一天,和往常一樣穿着蘇式軍裝的毛岸英,來到父親的房間聊天。一進門,便看到父親桌上擺着豐盛的午飯。他自然拿起碗筷吃了起來,還招呼父親一起吃。

毛主席故意皺起眉頭說道:“你不能吃這些。”

毛岸英疑惑地問:“為什麼?”

“這些是中央給我安排的病號餐,我吃,是為了完成任務……算了,你都動筷子了,這頓就當我為你接風洗塵吧,下不為例呀!”

“那我以後吃什麼?”

“延安的食堂分小灶、中灶和大灶。小灶是給中央領導吃的,中灶是給軍官吃的,大灶是給普通戰士吃的。以後你就跟着普通戰士一起吃大灶。”

“可是,爸爸,我在蘇聯也算個上尉,可以吃中灶的!”

“如今延安糧食緊張,你作為我毛澤東的兒子,理應帶頭吃大灶。”

毛岸英不再反駁,默默吃起了飯。

圖|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主席靜靜看著兒子吃飯,可是越看越不對勁,終於他找到了原因。他說:“你以後不要再穿這套軍裝了,換上我的這套棉衣。”

“有什麼問題嗎?爸爸!”

“這裡的戰士都穿粗布衣服,就你一個人穿着精緻的蘇式軍裝,顯得格格不入。別人見到你,怕是都不敢與你說話了。這樣你是融不進集體的。”

毛岸英聽完恍然大悟,原來這幾天,他和其他戰士打招呼,別人都不理他,是這個原因呀!

就這樣,一個長年接受蘇式教育,習慣喝牛奶、吃麵包的蘇聯上尉,從此開始就着黃土高坡的烈風,喝上小米粥、啃上硬窩頭。

毛主席對毛岸英的改造還遠不止這些。一天,毛主席找到毛岸英,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過去,你在蘇聯喝過洋墨水。現在回國了,我打算把你送去‘農業大學’、‘勞動大學’,接受農民的再教育。過幾天,我幫你找個老師,你跟他學就行。”

毛岸英欣然應允:“謝謝爸爸!”

4月8日,毛主席將一位農民勞模帶到毛岸英面前,告訴他:“他就是我給你找的老師,以後你要跟老師學習種地、打糧食。”

毛岸英住進了這位農民的家裡,與他同吃同住。白天,下地幹活,晚上在村裡開了個夜校,教村裡的年輕人讀書認字。

後來,蔣介石下令進攻陝北地區,毛岸英不得不提前結束了“農業大學”的學習。

9月25日,毛主席見到了學成歸來的毛岸英,看着他黑里透紅的臉龐,又摸了摸他長滿老繭的雙手,高興地說:“好啊!看來老師對你的改造很成功!”

毛主席時刻不忘群眾,也提醒子女和廣大幹部不能脫離群眾。從送兒子去“農業大學”這件小事上,就很好體現了他的這一原則。

今後的一年時間裡,毛岸英入讀“窯洞大學”,跟隨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等人學習中國歷史、文化與哲學。

1947年,毛岸英參加土改運動。在西柏坡舉辦的一次大會上,周恩來對毛岸英在土改運動中做的工作和提出的一些建議,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圖|毛主席和毛岸英

會後,毛主席專門寫信提醒兒子:“不着邊際的虛榮心不能有,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計一時的得失。”

1950年5月,根據父親的提議,毛岸英回到湖南老家,拜訪老外婆、尋找當年照顧自己的保姆陳玉英。

接到通知的陳玉英,從老家趕到毛岸英外婆家,見到了分別近20年的毛岸英。

湖南之行結束後,毛岸英回到北京,進入北京機器總廠工作。10月,毛岸英報名參加志願軍,趕赴朝鮮戰場。

四、犧牲後,毛主席常常睹物思人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犧牲於朝鮮大榆洞,這件事成了毛主席晚年無法癒合的傷痛。

抗美援朝結束後,曾有人建議將毛岸英的遺骸運回國內安葬,毛主席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有一次,因為這件事,他甚至發起了火:“毛岸英是我的兒子,可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開了這個先例,其他烈士要不要運回來呢?以後,不要提了,幫倒忙。”

毛主席不到20平米的卧室里,有幾個木柜子,其中一個專門用來存放毛岸英的遺物。這些遺物分為兩份,一份是毛岸英出征前,留在家裡的衣服;另一份是,他犧牲後,從朝鮮帶回來的遺物。

這些遺物,毛主席每年都會悄悄拿出來看一看,每次看,他都會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盯上幾分鐘。有時,主席手裡夾着煙,卻一口不抽,只拿着毛岸英穿過的那件黃色襯衣發獃,似乎在睹物思人。

看過後,毛主席會叫來工作人員,叮囑他們:“這些東西收回去吧!還是放原來那個柜子里。”

為了妥善保管好這些遺物,毛主席的管家吳連登等人,每年夏天都會將他們拿出來曬太陽。有幾次被毛主席撞見了,他只是淡淡地說:“曬東西呢!”

雖然毛主席老遠就認出了這些東西,可他從來不提“這是岸英的遺物”,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也十分默契,從來不在毛主席面前提起毛岸英。

上個世紀60年代末,毛主席第一次主動和吳連登提起毛岸英,也是唯一一次。主席說:“轉眼,岸英已經走了十幾年了,怪想他的。”

吳連登安慰主席:“主席節哀!”

“岸英是個好孩子啊!從小吃盡了苦頭,沒享過幾天福就走了……”

“是啊!”

“我還記得當年,他和岸青在上海流浪的事,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孤苦伶仃的,不知道是怎麼過來的……對了,他還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這都是很了不起的事……”

晚年,吳連登在接受採訪時,嘆息地回憶道:“儘管主席對岸英的犧牲,一直保持平和的態度,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是掩蓋不住的。即使他不說,我們也能感受到。”

在毛澤東心中,兒子毛岸英是十分優秀的。軍旅作家劉毅然記載過一個細節,劉思齊曾給毛澤東看過毛岸英的日記。在日記中,毛岸英多次寫道:“作為毛澤東的兒子,我合格嗎?”

圖|毛主席、劉思齊和毛岸英

毛岸英犧牲多年後,劉思齊代丈夫向毛主席詢問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爸爸,岸英在日記本中一直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當您的兒子,他合格嗎?今天我想當面求得這個答案。”

毛主席說:“其實岸英也問過我這個問題……”

“那您是如何回答的呢?”

“當時,我沒有直接告訴他。我說的是:‘等你回來後,我再告訴你。’可惜……”

兩人沉默了片刻,毛主席繼續說道:“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個問題的答案。”

“是什麼?”

“合格,岸英是我的驕傲!”

毛主席的這個回答,令劉思齊熱淚盈眶,也讓後來了解到這一答案的讀者淚目。

是啊,毛岸英不僅是毛主席的驕傲,更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沒有他和成千上萬中華兒女的犧牲,哪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謹以此文向毛岸英烈士和毛主席為革命犧牲的家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