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朱德逝世,日記披露一樁54年前的往事,中央下令:立即調查

1976年底,雲南華坪縣福泉鎮的一座農家小院內,一位名叫劉元珍,白髮蒼蒼的農婦正在忙碌着。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幾件大事,周總理、朱老總、毛主席相繼逝世,唐山發生大地震,每一件都令人心碎不已。

朱老總逝世時,噩耗傳到雲南,劉元珍悲痛萬分,50多年前的往事又湧上心頭。

不過就在這一天,劉元珍正在院子里干農活時,幾個幹部模樣的中年男子找上門來,其中一名男子說道:“原來您這兒啊,朱老總在日記里提到過你,他找了你幾十年了!”

那麼,朱老總究竟和劉元珍有着怎樣的交情,為何會對她念念不忘呢?

朱老總逝世,日記披露一樁陳年舊事

1976年,朱德已是90歲高齡,但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身體,每日堅持工作。尤其是周總理逝世後,他把工作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對夫人康克清說:“主席身體不好,恩來也不在了,我應當多承擔些工作。”

這一年,朱老總先後接見過18次外賓,勉力維持着身體運轉。可是在6月21日那天,朱老總會見澳大利亞總理時,不知什麼原因會面時間推遲,朱老總在人民大會堂等了許久,被空調吹感冒了。

從那時起,朱老總的身體每況愈下,吃不下飯,睡不着覺,並出現了咳血的狀況。住院後不久,朱老總就被查出肺病、腎病、心臟衰竭等多種病症。到7月初,朱老總已經病危,神志不清了。

1976年7月6日,朱老總逝世,這位為中國革命事業奮鬥一生,立下豐功偉績的老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朱老總逝世後,工作人員開始整理他的遺物。就在整理過程中,一本泛黃的日記本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大家小心地翻開這本日記,上面大多記載着朱老總的革命經歷、對革命的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和大家猜想的基本一致。

不過,日記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1922年,我遭唐繼堯追殺,在金沙江北岸受雷雲飛搭救。”

在這篇日記中,朱老總講述了在1922年,他被雷雲飛搭救後,結拜為兄弟的往事。可遺憾的是,雷雲飛被國民黨當局殺害後,他的妻女下落不明,朱老總多方尋找未果,成為他晚年的一樁憾事,只好將往事寫在日記本上,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結拜兄弟的遺屬,落實黨的政策。

工作人員明白,朱老總是個重情義的人,建國之後,身居高位的他依然牢記早年幫助過他的人,有的資助,有的寫信問候。

因此,當日記上的內容被發現後,中央立即做出指示:尋找雷雲飛後人,落實黨的政策。

幾經周折之後,調查組終於在雲南華坪縣找到了雷雲飛的遺孀劉元珍。當工作人員說出“朱老總找了你幾十年時”,劉元珍老人已是熱淚盈眶......

遭唐繼堯追殺,金沙江畔遇恩人

朱德與雲南有着很深的淵源,22歲那年,他獨自撐起一艘小船,經岷江長江,來到雲南昆明,就讀於雲南講武堂講武堂雲集了一大批革命志士,朱德深受影響,參加了辛亥革命,並在1915年的“護國運動”中打出了名堂。

當時,朱老總以弱勝強,在棉花坡一帶大敗十倍於己的北洋軍,一戰打出威名,獲贊“滇軍名將”。

然而,接下來的形勢並未如朱德預想那般發展,唐繼堯從革命黨人墮落為新軍閥,妄圖當雲南的“小皇帝”,割據一方。

1921年初,朱德隨自己的教官、滇軍總司令顧品珍回師“倒唐”,逼迫唐繼堯下台。可唐繼堯不甘心失敗,於1922年捲土重來,擊敗了毫無準備的顧品珍,再次佔領雲南。

而時任雲南省警務處處長兼警察廳廳長的朱德,自然成為唐繼堯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僅重金懸賞抓捕朱德,還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四處搜尋朱德的下落。

無奈之下,朱德只好率領200將士,眼茶馬古道北上,準備離開雲南。然而在途中,朱德的部隊又遭到土匪的襲擊,傷亡過半,等他們抵達金沙江邊的陶家渡時,朱德身邊僅剩十幾人,連他自己也掛了彩。

金沙江是一道生命線,只要能渡江而過,朱德等人就能擺脫唐繼堯的追兵。可茫茫大江之上,杳無人煙,一艘渡船丟沒有,怎麼辦?朱德萬分焦急,心想恐怕今天便要命喪金沙江畔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這時,江邊的一塊大石頭下,竟閃出一艘渡船來。朱德大喜過望,連忙向船家大聲招呼道:“船老闆,過江嘍,過江嘍!”

船老闆叫曾若海,他遠遠看過來,發現這群人穿着軍裝,破爛不堪,料想到是被人追殺,本不願趟這趟渾水。不過,他突然聽到有人喊“朱德”,立刻意識到領頭的人,正是血戰棉花坡的英雄朱德時,當即就把船划了過來。

隨後,曾若海把大家都接上了船,並向朱德保證:“你放心,別說是金沙江,就算前面是火海,我也要把你們送過去!

不僅如此,當船抵達金沙江北岸後,曾若海還通知了江防大隊,擊退了追擊而來的唐繼堯的部隊。而江防大隊的首領不是別人,正是朱德日後的結拜兄弟——雷雲飛。

在朱德下榻華坪縣的第二天,雷雲飛便親自前來拜會。史沫特萊女士曾描述道:

隊伍靠近後,馬下下來一個約莫30歲,短小精悍的漢子。那漢子自稱雷雲飛,特來迎接遠客.....朱德想,他應該和自己一樣,也是哥老會的兄弟......

歃血為盟,結為兄弟

當時,哥老會在雲貴川一帶盛行,為了方便工作,朱德也秘密加入哥老會,經常以會員的身份宣傳救國主張。而搭救他的雷雲飛,也是哥老會的成員。

雷雲飛出身貧寒,性子頑劣,年輕時以當腳夫衛生。30歲那年,他被袍哥大爺江海臣看中,招攬在麾下,海將其收為義子。江海臣去世後,雷雲飛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義父的地位,沒幾年功夫,他就把部隊擴充到兩千多人,佔據了金沙江北岸一帶,連大軍閥都拿他沒有辦法。

雷雲飛講義氣,劫富濟貧,經常照顧周邊的百姓。不過,草莽出身的他也有壞的一面,他鼓勵當地百姓種植鴉片,自己負責徵收煙款,購買槍支彈藥。

他早已聽聞朱德的大名,十分佩服這位滇軍將領,因此當得知朱德身處險境時,他立馬答應全力相助。

很快,朱德就和雷雲飛一起來到了棉花地山寨,受到了對方的熱情款待。到第五天的時候,雷雲飛以袍哥之禮大擺筵席,邀請了百餘名同鄉與朱德等人大醉了一場。期間,雷雲飛動情地對朱德說:“我願與你結為異姓兄弟,患難與共,有福同享!”

朱德也不推辭,一起和雷雲飛喝下雞血酒,結為拜把子兄弟。按照年齡排序,雷雲飛稍長,是為兄,朱德稍幼,是為弟。

兩人結為兄弟後,朱德就在寨子里住了下來。而雷雲飛也對這個弟弟照顧有加,他不僅請來最好的大夫給朱德治傷,還特意找來妻子劉元珍,負責照顧朱德的一日三餐,每日好酒好肉招待他。

在夫妻倆的關照下,朱德左臂的傷勢痊癒了。這時,雷雲飛適時提出,希望朱德留下來,一起共謀大事。朱德是有情有義之人,感激雷雲飛夫婦的傾力付出,可他心裡裝着天下蒼生,渴望探尋一條救國救民的道路,怎能安身於山野之中。於是,他婉言謝絕了義兄的提議,並說明了自己的緣由。

眼看留朱德不住,雷雲飛只好作罷,決定好好跟自己的兄弟告別。為了確保朱德等人的安全,他特意讓妻子趕製了一批變裝,讓他們化妝成商人上路。他又拿出500銀元,作為朱德等人的路費。雲貴川的山路不好走,他不惜割愛,把自己經常騎的“百里紅”小矮馬送給了朱德。

離開前,朱德也回饋了一份厚禮,他把一匹跟隨自己多年的大黑馬送給了雷雲飛,還把所有的長短槍支留了下來。

朱德希望義兄將來能走上正途,臨行前不忘叮囑:“這些武器都留給你了,一槍一彈都要用在正道上。”雷雲飛欣然應允。

1922年4月5日,雷雲飛親自護送,把朱德等人送到了會理埡口,含淚告別。

然而誰能想到,兄弟倆這一別便是永別,當朱德再次得知雷雲飛的消息時,聽到的卻是他被國民黨殺害的噩耗。

被設計殺害,中央優待其後人

在電視劇《開國元勛朱德》中,雷雲飛在抗戰爆發後,帶領手下弟兄到太行山投奔朱德,參加了抗日。不過真實歷史中的雷雲飛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因為在朱德離開幾年之後,他就被反動勢力殘忍殺害了。

和朱德分別時,雷雲飛曾答應“把一槍一彈用在正道上”,可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接下來幾年時間,他痴迷於搶地盤,勢力急速擴張,一度無人敢招惹,百姓們怨聲載道,稱他為“土霸王”。

然後好景不長,隨着雷雲飛的勢力越來越大,周圍的鄉紳、地主們恨他入骨,不惜花高價請國民黨“剿滅”雷雲飛勢力。就這樣,國民黨任命蔣如珍為司令,帶領一個團的兵力清剿雷雲飛。

在幾次攻打未果後,1926年,蔣如珍以和雷雲飛結拜為名,提出上山拜訪。雷雲飛膨脹自大,只帶了幾名隨從下山迎接。結果在回程的路上,他剛翻身上馬,蔣如珍就在背後開了黑槍,將他殺害後,又砍下他的頭顱示眾。而雷雲飛的部隊群龍無首,很快被輕鬆剿滅了。

後來,朱德從報紙上看到義兄遇害的消息,心如刀割,未能找到義兄遺屬,也成為他晚年一大遺憾,只能通過日記懷念,希望中央有朝一日能找到雷雲飛的後人。

1976年,朱德病逝後,中央幾經周折,才找到了住在雲南華坪縣福泉鎮的雷雲飛遺孀劉元珍。從劉元珍老人那裡,大家才得知,雷雲飛遇害後,她為了避難四處躲藏,後來迫於生計改嫁到了福泉鎮。等中央派人來尋時,她已經白髮蒼蒼,但一提到朱德,她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很快,等地政府就根據中央指示,對劉元珍老人落實優撫待遇。1980年,劉元珍住進了為她安排的縣裡的新房,也了卻了朱老總的遺願。

1995年,劉元珍老人在平靜中去世,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