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滹沱河邊、文山腳下的閻錫山故居,始建於一九一三年前後,到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前,先後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東花園、西花園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三十多個院落,近千間房屋,總佔地面積達到三萬三千餘平米。閻錫山得勢時候,在家鄉修橋築路,辦學養孤,振興工商,開啟民智,獲得鄉黨甚多贊評。
一九三四年冬天閻錫山父親閻書堂病危,當閻問及後事時,閻父囑其墓葬從簡,可在墓內兩側堅砌石壁,鐫刻諸葛亮所寫前後《出師表》。閻探問其故後悟到,時下國內政局動蕩莫測軍閥混戰不休,縱觀二十年戎馬生涯而未能一統天下,以後似應輔佐一阿斗君主,以諸葛亮做榜樣出師平定天下,也可留得青史美名供萬民敬仰。從此閻錫山銘記父親教誨,死心塌地投靠蔣氏,極盡犬馬之勞。
上世紀八十年代故居闢為河邊民俗博物館,館內陳列按農食住行娛信為內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反映了清末民初晉北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