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浪漫主義的政治文化實踐

他害怕當李自成,害怕幹部們功臣自居,忘乎所以,重新騎在人民頭上,渴望民眾大膽監督參與。想想他對王進喜、陳永貴、雷鋒們多麼親,就會理解他對劉青山、張子善們多麼狠。

他的政治改造和國民改造有三個明顯特徵:

01他只傾向平民

他只傾向平民,從不偏袒貴族。中國是農民王國,毛澤東既是農民出身,又率領農民打出新天下,所以有着深厚的農民情結。他對農民之親,是發自肺腑的,認為他們雖然“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但還是比小資產者和知識分子都乾淨。所以,他要讓高級農民陳永貴當副總理,讓知識分子下地進行思想改造;讓睡土炕的進高層,讓坐機關的進農場。農民進了高層,繼續掙工分,可謂巴黎公社式的創舉。

02他反對國人奴性

他反對國人奴性,希望激發國民主性。讓敢於革命的保衛幹事當副主席;讓惟命是從的機關幹部們去幹校勞動鍛煉。

03他渴望教育均衡

他渴望教育均衡,不願王侯將相天生有種。讓工農兵進高校,讓城裡知青下農村去鍛煉。

總之,上與下,官與民,貴與賤,洋與土,文化人與大老粗。全都進行換位體驗,對等平衡。經過檢驗,彼此才均知對方的不易。

形式雖是簡單的,天真的,浪漫的,但又是淳樸的,善良的。美好的。因為這裡不僅有“等貴賤、均貧富”思想,也有改造國民性的韻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