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工業化遍布使得我們嚮往較為原生態的環境,因此有許多人更加喜愛古時候的中國,認為那些被掩埋在歷史下的建築宏偉且呈現出天然的壯觀之景。
人們的想象總是將真相經過一定程度上的潤色,1898年真實的京城並沒有如人們所想那般既沒有工業化的污染且保持着最優美的自然景色。
少有人工污染倒是不假,卻沒有自然生態的理想美。街道瀰漫著滿是黃土的空氣,灰塵飛揚,這尚且還能稱之為自然的景,但卻還混雜人們或動物的排泄物。
那些如今被人們珍視保護的皇家園林更是十分破敗,全然看不出遺迹該有的地位。
晚清時期的真實京城
被談論眾多的清朝時期給現世提供大量實況下的照片,這也是影視中不曾顯現的真實,在美化中留下歷史稱之為好的一面而去除骯髒、不堪以及紊亂。
晚清時期的環境超乎人們預想的那般髒亂,在我們將那些原本的自然風光還原最先的美貌前實際上有過那麼一段滿是污泥的時期。
《舊京瑣記》中就曾對清朝末期的街道進行相關描寫,不僅“其通衢中央皆有甬道”,而且還“陰雨泥滑”,對環境中的險與惡盡然顯現,在街道中存在最多的是黃土與排泄物。
在沒有水泥地之前街道鋪蓋的都是黃土,有時還會覆蓋上百姓傾倒的垃圾。
要知道處於末期的朝代通常都無暇顧及那些在生活中掙扎的底層人民,風波未平之前人人自危,連性命都無法保證的前提下環境的整潔度也就顯得微不足道。
況且在一個無人提倡乾淨整潔的社會中,也沒有過多的清潔意識。而這是在大環境下存在的普遍現象,當時的人們也並不覺得這是多麼難以忍受的事情。
最要重要的原因之一應當是無法創造出一個乾淨的社會環境,條件的局限性本身就橫亘在晚清,自上而下的整頓還不能夠實現。
無論是食物的匱乏亦或者是國家較為拮据的經濟,在那個年代都是極為致命的現狀,在有更加緊要的困難前也就沒辦法考慮可暫緩的環境問題,因此才會有那些呈現在舊照中的臟、亂。
清朝下的京城遠比現世落魄得更多,房屋矮小還不算落後,如若僅僅只是這樣那麼至少還能稱得上是具有懷舊情懷,實質上卻是充斥着令人一時間有身在廁所的惡臭味。
這股難聞的味道竟是從京城的大街小巷上傳來,源頭是滿地的排泄物堆積散發出的糞便氣味。並非只是局部地區存在這種現象,而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這種狀況。
塵土與排泄物的遍布
每當有人駕着馬車經過,地上的塵土就會被踏起迅速飛揚,擺攤的食物基本都會蒙上一層厚厚的黃土,如若是在現今的社會應當不會在被人們食用。
而在那個時期里人們卻並沒有這個意識,即使是踩踏到地上的排泄物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人們直接將屋內的垃圾隨地丟在大街上,也無人去清掃。
在最為繁華的京城都尚且如此,一些偏遠地區更是少有人注意到個人衛生。入口的食物基本沒有如今的純凈度,甚至沾上了灰塵擦拭幾下就直接食用。
誇張點的說法更是直言,當時的人們所吃的東西一半是食物,另一半則是混合著塵土的污漬。不過從那個年代親身經歷過來的人都知道,哪有像現代這般優渥的條件去計較乾淨程度。
動物的糞便通常也是直接排泄到街道上,當時還有專門拾撿糞便的人拿去賣。按理說這樣應該留下一個比較乾淨的道路才是,實際上卻是排泄物仍然普遍。
正因為隨地可見也沒有辦法徹底拾撿乾淨,幾乎一眼望去除了滿地的排泄物,便是阻礙眼前視線的塵土,使得所見之處皆是霧蒙蒙地一片。
最真實的市井生活充滿着塵土氣息,地上沒有水泥鋪路後的平整,而是平一處窪一塊。每當下雨時節,不用多久就會出現多處的水窪地,且伴隨着渾濁的黃土色。
倘若是晴天則是黃土籠罩,無晴也無雨則會帶來灰濛濛的天空,這才是清朝最為真實的原生態,而那些被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築物逐漸堆積着落葉與泥土。
荒蕪的景
著名的內城角樓魏然屹立在邊境之地,曾幾度防禦了敵人的試圖入境,也保護了人們的安定夢,雖然它有了不少的年頭卻依舊不失其宏偉壯觀。
但在清朝晚期被人拍攝的照片無一不述說著它的無人問津,雜草叢生且荒無人煙。處於同樣處境的還有那些皇家園林,有如玉泉山的滿目荒蕪,皇家園林其一的靜明園正在此地。
曾幾何時它也有過繁華的年限,但自從1860年的入侵乃至毀壞後,殘留下的只有滿目瘡痍。當入侵者將精美的建築物全然破壞,也就沒有人想要欣賞殘缺的建築。
久而久之無人問津也是自然的事情,而毀壞的程度之大以至於難以再修復如初。在那個科技水平不足的年代中要完全修復好並非易事,即使是現在也不能。
況且在性命都無法保證的處境中沒有人能夠有閑心去參觀歷史沉澱後的宏偉建築,或許只有善存的富人可以,但他們顯然並不會專門花費時間去觸摸殘留的建築紋路。
所以人們想象中那個淳樸而擁有自然美的年代並不會單一地存在,晚清並不是只有質樸的景和百姓,更多的是忙於生計與生存的勞動者,他們活在一個滿是灰塵的年代。
至於造成皇家園林的荒蕪,一方面是皇家的繁華不再,晚清時期國內外都存在着不少的危機,唯恐無防備時被敵人打個措手不及,更多的是社會上如灰塵般無孔不入的恐懼。
環境的破敗程度通常與那個時代繁榮程度息息相關,一眼望去皆是被全然籠罩的烏煙瘴氣,就好似被腐爛氣息所瀰漫的人心。
1898年的京城是一座荒蕪的孤城,城內有無數遭受着黃土覆蓋的枯瘦面孔,食物渾濁人心也不夠純粹。
一張張幸福的容顏銷聲匿跡在破敗的皇家園林之中,如同那個被外界入侵後苟延殘喘的年代,全然失去了歷史沉澱的美好與富足,再如何解讀存在的景象都已經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