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農家耕田圖冊》23幅,再現歷史的農業農耕


一組題為《農家耕田圖冊》記錄了中國古代浸種、耕地、插秧、施肥、收穫、入倉等一套“全流程”。春夏秋冬四季農耕年華的全過程

 第一張圖中,(是古人最早沿用雪水浸種的原始方法,這項技術早在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的《汜勝之書》中就有記載;浸種前需要進行晒種,浸種後要放置到溫暖濕潤的環境中催芽),着黃衣的男子欲用篾制的容器裝好稻種,放到流動的水池或溝渠,種子充分吸足水。“這過程就是浸種。浸種時長約為三個晝夜,等種子發芽齊整,(原理是種子吸水後,種子酶的活性開始上升,在酶活性作用下胚乳澱粉逐步溶解成糖,釋放出供胚根、胚芽和胚軸所需要的養分。在缺氧條件下還可以殺死蟲卵和病毒)”。

漢代時古人就重視施肥,管施肥叫做“淤蔭”宋元時期開始加強合理施肥,施肥就如同用藥。

明清時期施肥非常精細,清代·楊屾在《知本提綱》中提出施肥三原則—時宜、土宜、物宜。”

古代的灌溉工具:宋元以來,南方常用的灌溉工具有翻車、筒車、水轉翻車、牛轉翻車、筒輪、高轉筒車、水轉高車、戽斗、撥車、桔槔(吊杆)等。

畫中展示了兩種類型的灌溉工具。一種始於漢代,由三國時期機械發明家馬鈞完善,多人踩踏的工具就是龍骨翻車。另一種用槓桿原理澆田的工具叫桔槔,俗稱“吊杆”〔把一根木杆橫掛在水邊架子(木柱或樹榦)上,一頭懸掛巨石等重物,一頭用繩子懸掛水桶,使兩端上下平衡運動以汲水。“桔槔”書名“頡皋”早見於《墨子》〕。

莊子》中曾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貢推廣這一工具的故事。

前龍紋封面

『農家耕田圖冊』之一犁耕鬆土


『農家耕田圖』之二犁地深粉


『農家耕田圖冊』之三犁地淺平


『農家耕田圖冊』之四均勻磨平


『農家耕田圖冊』之五水法浸種


『農家耕田圖冊』之六撒播施肥


『農家耕田圖冊』之七觀苗


『農家耕田圖冊』之八灌溉幼苗


『農家耕田圖冊』之九分苗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插秧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一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二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三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四灌溉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五收割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六堆放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七暴晒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八粘打


『農家耕田圖冊』之十九揚麩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十歸倉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一竄皮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二交公糧


『農家耕田圖冊』之二三祈福


後龍紋封面

《耕織圖》是古代官府勸民勤農的重要方式,用圖像系統表現農桑過程,出現在五代,在宋·仁宗趙禎曾將農業生產圖像繪在延春閣上,南宋·高宗皇帝趙構幼時於延春閣摹批此圖冊。“清代帝王也都重農尚農,兼通書畫的形式發展推農,宣傳農務。

康熙28年(1689),康熙南巡時有南方士子呈進樓璹的《耕織圖詩》,深得康熙喜愛。康熙35年(1696),康熙命畫家焦秉貞據此重新繪製《耕織圖》。當時為雍親王胤禛也曾命人以《御制耕織圖》為藍本,繪製《耕織46圖》。”胤禛對這組圖非常重視,不僅在每幅圖上親題五言詩一首,更是親自出任“農民”,圖中的男女農耕形象就是他自己和福晉們的操作。


這一題為《農家耕田圖》冊畫”是以康熙、雍正《耕織圖》中的“耕圖”為藍本繪製,主題構圖均相同。可以了解中國耕種情況,”


網絡圖文·整理不易·關注點贊·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