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英:我和妹妹為錢學森介紹對象,錢學森看着我,眼神有些不對勁

說到錢學森錢老,相信不僅僅咱們國家的人,就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都對錢老非常的熟悉了。尤其是在我國,錢老更是大名鼎鼎。


錢老貢獻卓著獲得了許多的頭銜。而這些頭銜都具有深刻的意義。像“兩彈一星元勛”、“中國導彈之父”等等。這都是錢老應該獲得的榮譽。可以說,如今中國和平穩定的發展,錢老功不可沒。

錢老對國家的貢獻,在大量的宣傳下,很多人已經很清楚了,今天給大家講的錢老的愛情故事。很多人只知道,錢老的妻子叫蔣英,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其實,在他們結婚之前,還是一對兄妹。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上海,他是吳越王錢鏐的第33世孫,父親錢均夫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早年和蔣百里是好朋友,還一起在日本留過學。所以錢蔣兩家的關係非常好。


1922年錢均夫帶著兒子錢學森來到蔣家拜訪。這是錢學森第一次見到蔣英。說起來比較有趣。錢學森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一直想再要一個女孩,但一直不如意。到蔣家的時候,看到蔣百里家裡的五朵“金花”,心裡特別羨慕。

特別是三歲的蔣英,性格可愛乖巧,被錢學森父母搶着抱入懷中,一陣噓寒問暖。酒過三巡後,錢均夫問蔣百里,是否願意把蔣英過繼給錢家。當時“過繼”的情況很普遍。蔣百里因為兩家的關係不好意思拒絕,便點頭答應了下來,兩家還特意邀請了一些親朋好友開了好幾桌酒席,蔣英改名為“錢學英”。


蔣英在錢家住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錢太太對這個女兒百般照顧,不僅給她買了很多漂亮的衣服,還親自教她彈鋼琴。

錢均夫也非常寵愛蔣英。每天下班回來,不僅會給她帶很多零食,還會帶些稀奇古怪的小東西。每次回家,錢均夫告訴兒子錢學森的第一句話:不要欺負妹妹。

蔣英的到來也給錢學森生活增添了樂趣。錢學森們總是在蔣英彈鋼琴的時候坐在旁邊看書。等到結束後,他總是第一次鼓掌稱讚蔣英彈得真好。

蔣英也喜歡這位大哥哥。因為錢學森每天不僅給她帶來有趣的東西,而且還抱着她在院子里玩,講有趣的故事。

在兩家的聚會上,錢學森與蔣英合唱了《燕雙飛》這首歌曲,使在場的大人們笑不攏嘴。

只不過,這種十分溫馨的畫面並沒有持續多久。原來,自從女兒被送到錢家以後,蔣百里和妻子蔣佐梅對女兒思念與日俱增。於是,就耍賴跑到錢家把女兒又要了回去。

出於對蔣英的喜愛,錢母章蘭娟在分手前,還提出了一個條件:“你們把我女兒要回去了,這事我可不幹。除非你們答應,三兒長大以後,要做錢家的兒媳婦。”雖說當時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是蔣百里自覺地理虧,也就答應了下來。就這樣,錢學森和蔣英定了娃娃親。

1935年,錢學森去美國深造,臨走前蔣英和父母一起去了錢家看望錢學森。這時,蔣英16歲,錢學森24歲。期間,蔣英演奏了錢學森喜歡的莫扎特D大調奏鳴曲,聽得錢學森如痴如醉,一直稱讚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曲子。臨行前,蔣英送給錢學森一本唐詩,錢學森把它作為最貴重的禮物放在藤袋裡帶到了美國。


當時張英對愛情還不太了解,但錢學森很清楚。也許從那一刻開始,他對這位妹妹產生了不一樣的感覺。第二年,蔣百里被派往歐洲各國考察軍事,蔣英和母親則被送到了德國學習。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德國,錢學森和蔣英中斷了來往。


兩人再次見面,已經是十年後的事了。當時,蔣英結束了歐洲的學生生活,回到了祖國,1947年5月她還在上海蘭心劇院舉行了個人演唱會,轟動了上海。幾天後,蔣英見到了同樣學成歸來的錢學森。此時的錢學森還擔任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職務。

兩位年輕人剛見面還沒有說上話,那邊的兩位母親便交談了起來。看着長大後的蔣英如此的優秀,錢母說不出的喜愛。於是,她再一次對蔣佐梅(蔣英的母親)提到了以前的娃娃親。蔣佐梅做不了女兒的主,只能推脫。

其實,如此優秀的蔣英,那時候已經有不少的男士追求。只不過,她的眼光很高,沒有一個看上眼的。兩家人重新回來以後,感情並沒有淡下來。相反,關係更親近了。尤其是錢家對於這個兒媳婦尤為上心。錢母每天都要去蔣家看望蔣英,還送一些好吃的。


而錢學森和蔣英有了更多的時間在一起。蔣英後來回憶說:“當時哥哥36歲,是正教授,很多人非常尊敬他。有一次,他還讓我和妹妹給他介紹女朋友。”我和妹妹後來真的向他介紹了一個女孩。

那天見面的時候,錢學森坐在了三個女孩的中間。然而整個的相親過程中,錢學森一直在和蔣英說話,卻很少搭理介紹來的姑娘。據蔣英回憶:“那時候我就感覺到哥哥有點不對勁,特別是那個眼神,和以前不一樣。有時候了,我看哥哥的時候,他還不好意思。”


相親結束以後,本來就很尷尬的四個人,結果錢學森不僅沒有送女孩回家,他特意地把蔣英送回了家。自從那天以後,錢學森經常跑到蔣家找蔣英玩。有幾次,錢學森回家的時候,情緒很低落。原來,那幾天,經常有人到蔣家提親。而對方相親的人就是蔣英。

有一次,兩人出去遊玩。錢學森主動提出送蔣英回家,蔣英也沒有拒絕。但是到家的時候,錢學森“賴”着沒有離開,站在那裡一直不說話。兩個人就這樣陷入了沉默。突然,錢學森對蔣英說:“你和我一起去美國,好嗎?”一個女人跟着一個男人遠渡重洋,蔣英知道這句話意味着什麼。但是她並沒有回復。回到家以後,她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

母親並沒有告訴蔣英應該怎麼回答,只是說,如果你喜歡,就去做。第二天一早,錢學森再次來到蔣家,他的眼睛一直盯着蔣英。看到雙眼布滿的血絲,蔣英明白哥哥昨天一定沒有睡好。蔣英低下了頭,只是磕磕巴巴地說了七個字:“你去哪,我就去哪”。錢學森欣喜若狂。


不久後,兩個人結了婚。婚禮辦得很隆重。而最高興的莫過於錢母和錢父了。因為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地娶了這個“兒媳婦”。後來,錢學森先去了美國,蔣英晚了幾天才到。


剛到美國的時候,這對新婚夫婦沒有想象中那麼浪漫。錢學森很忙,每天早上吃完飯出去工作,晚上5 ~ 6點回家。蔣英毫無怨言,她甚至放下了一度熱愛的音樂事業成為了全職媽媽,全力支持錢學森工作。


兩年後,新中國成立,國家百廢待興,祖國建設需要大量人才。在父親的教導下,從小就有報國志願的錢學森,拋棄了美國人的利益誘惑,毅然帶着一家四口回國,投身祖國建設。只不過,錢學森並沒有意識到,這次回國之路會是如此的漫長。


“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抵得上五個師,”丹尼金布爾這樣評價錢學森。其實,錢學森的能力不是五個師能比的。回國以後,錢學森一直在做着相關領域的工作,蔣英從事音樂教育。雖然錢學森工作很忙,但是每次蔣英上台演出的時候,為了給妻子“捧場”,他都會帶領着其他技術人員去欣賞。


2009年,錢學森因病去世,3年後蔣英也跟着去了。從1922年開始,兩人一起度過了87年。在87年的時間裡,兩人出雙入對,羨煞旁人。他們如此的優秀,如此的相愛,這樣的一生,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