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大權在握,為何一生沒有稱帝?看看他的對手是誰就明白了

公元1912,中華大地兩千年封建帝制走向終結。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也徹底被驅逐出統治階級。清王朝的開拓者努爾哈赤,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會有這麼一天。今天我們再回望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崇禎帝的潰敗,李自成得驕傲自滿,滿清的詭詐,種種過往饒不開一個人---多爾袞。作為努爾哈赤的十四子,多爾袞能在眾多兄弟中摸爬滾打獲得父親的賞識,與他自身天資優秀和勤奮好學有着莫大的關係。

在後來的皇位爭奪戰中,多爾袞天縱英才卻兩次錯失良機,最終只做到了攝政王。他無法成功的原因,並非自身不夠優秀,而是對手實在過於強大。

勁敵之一,皇太極

在皇位的爭奪中,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朝堂上血雨腥風,能在其中脫穎而出的都是佼佼者。清朝最著名的皇位爭奪戰當然是九子奪嫡,主角是康熙與他那九個優秀的兒子。在康熙的祖父一代,多爾袞與皇太極的爭鬥也是充滿了危機。

努爾哈赤一生征戰四方,攻下遼東,虎視中原,尊重漢文化,學習漢文化,也是清朝能夠最終統治中原幾百年的原因之一,所以努爾哈赤除了對於繼承人有着軍事能力的要求,還需要繼承人擁有政治素養,在當時的諸多皇子中,大阿哥本是太子,但由於其自身爛泥不上牆,沉迷於吃喝玩樂,全然不懂治國用兵,這太子一稱名存實亡,而剩下的幾個阿哥中,只有十四子多爾袞和八阿哥皇太極堪當大用。

皇太極從小便出類拔萃,在當時努爾哈赤的麾下,只有他是識漢字的,從小他便飽讀詩書,努爾哈赤在外領兵打仗,皇太極便在家中為其操勞家事,在八旗子弟多年接觸中,皇太極不僅有着敏銳的政治素養,心機頗深,還熟知漢文化。面對太子的荒誕行為,他非但不制止規勸,反而在一邊煽風點火,大阿哥一心只有玩樂,經常要求皇太極與自己做些荒唐事,蟄伏了幾年的皇太極終於羽翼豐滿在朝堂中擁有了自己的擁護者,所以立刻放出殺招,導致努爾哈赤徹底對大阿哥失望,並將其軟禁。

在這之後,皇太極鋒芒畢露,努爾哈赤也越來欣賞自己這個優秀的兒子。清朝未入關之前,並沒有漢人嫡長子繼承製的習慣,滿人八旗共治,向來是有能者居之,皇太極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較多擁護者,一時之間成了風頭無兩的繼承人,而這時的多爾袞,雖然初露鋒芒,可到底是個未經風雨的小孩子,即使他母親受寵,自己也屢立戰功,還可以與父親哥哥一起參與朝廷會議,多次提出建設性意見,甚至努爾哈赤還賞賜了超出他名位的土地。可在他眼中,爭皇位很重要,但是與八哥的情誼也很重要,這樣一個小孩子怎麼搶得過已經站穩腳跟的皇太極呢?

隨後不久,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炮火命中率世,皇太極順理成章繼承皇位,年號天聰,他在位期間,重用漢臣,並且對清朝進行漢化,他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重,並不願與其父努爾哈赤一樣屠戮漢人,這也為後來清王朝統治的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縱覽皇太極的一生,精明強幹,睿智博學,上馬打仗下馬治國,遊刃有餘,這樣的對手,恐怕是成年後的多爾袞也難以與之為敵。由此,多爾袞第一次與皇位失之交臂。

勁敵之二,豪格

公元1643年,皇太極薨逝,此時最有爭奪權的繼承人變成了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豪格從小便受爺爺耳濡目染,對領兵打仗有着濃厚的興趣,一生戰功卓絕。努爾哈赤還在世的時候他已經初露頭角,多次跟隨父親與爺爺開往戰場,勇猛無敵,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

豪格也在那時便被封為了貝勒,皇太極上位之後,他和多爾袞同時成為清廷攻打中原的肱骨之力,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兩人合力收攏蒙古,攻破明朝軍隊最後一道防線,打入北京城,皇太極高興之餘,同時冊封他們二人親王爵位。此時的豪格,先天佔據着皇長子的優勢,又在朝堂中擁有自己的勢力,也是多爾袞不容小覷的敵人。

一個是手握重兵權勢滔天,一個是嫡長子背後擁有八旗以及重臣擁戴,兩人僵持不下。可國不可一日無君,孝庄皇后只能站出來,立皇九子,當時還年幼的福臨為繼承人,多爾袞為攝政王。這次,多爾袞又一次與皇位失之交臂。

攝政王多爾袞

6歲的福臨繼位,年號順治,多爾袞此時的野心並沒有被澆滅。一個後宮中的婦人,一個六歲的孩童,不足為據,最要緊的是解決掉豪格。在權力的角逐場上哪有什麼親情血緣,豪格與多爾袞早就結下了仇怨,只是豪格沒想到多爾袞下手這麼快。

順治二年,在剿滅張獻忠之後,豪格歸京,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血戰沙場的時候,一個陷阱正慢慢展開。三月份,多爾袞以豪格謀逆罪,誣陷其入獄,一個月後,豪格便被多爾袞暗殺在獄中。至此,整個清廷雖有諸多重臣不滿,可再也沒有能與多爾袞分庭抗禮的人。福臨年幼,孝庄居於後宮,前朝大事小事,實際的掌控人都是多爾袞。甚至有野史記載,多爾袞不僅覬覦皇位,對孝庄也是一往情深,曾逼迫福臨封自己為皇父攝政王。在影視劇《孝庄秘史》中多爾袞與大玉兒的故事便是借鑒了這一段野史。

可再多的權力,再大的話語權,終究不是真正的皇帝,多爾袞將福臨當做傀儡,自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最終導致福臨的憎恨。世事難料,一生跌宕起伏,站在權力旋渦中爭鬥的多爾袞,年紀輕輕便意外去世。在他去世後,福臨對於自己這個小叔叔的憎恨也全部表現了出來,先是將多爾袞的屍體挖了出來,再進行鞭屍,最後竟然對其施以凌遲之刑。

直到多爾袞的曾侄子乾隆即位之後,才對多爾袞進行了平反,多爾袞的一生,雖然是傑出的政治,軍事領袖,可是運氣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前有皇太極後有豪格,或許做個攝政王才是他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