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一方面軍被迫離開了中央根據地,偉大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正式開始。長征初期,紅軍的處境並不好,直到1935年1月,紅軍智取遵義後召開了遵義會議,紅軍才轉危為安。
遵義會議結束後,張聞天成為最高負責人,此後他見證了中國革命階段的多個重要場合,並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建國後,張聞天曾擔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長,長期從事外交工作。那麼,張聞天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提起張聞天,就不得不提遵義會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進行了長征,到達遵義時,我黨在遵義城琵琶橋(後改名子尹路,又改稱紅旗路)東側87號柏輝章公館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當時博古還是最高負責人,會議由博古主持。博古象徵性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避重就輕地把責任推給國民黨力量太強大。
博古發言完畢後,周總理又進行了發言,周總理主動承擔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的責任,他發言完畢後,張聞天開始發言。張聞天的發言非常精彩,不僅指出了博古發言的錯誤,而且還強調紅軍應該做出改變。張聞天發言完畢後,博古已經不能控制會場的氣氛,此後遵義會議步入正軌,解決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錯誤,也為紅軍指明了未來的方向。
遵義會議結束後,張聞天成為臨時負責人。另一方面,博古也積極配合張聞天的工作,尤其是與共產國際的聯絡,在博古的努力下,共產國際也承認了張聞天的職務,此後紅軍逐漸轉危為安,並順利到達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張聞天大部分時間都從事宣傳工作,尤其是解放戰爭時期,張聞天起草了《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這份提綱得到了組織的重視,也為各個解放區的經濟建設指明了方向。
新中國成立後,張聞天被調到外交部門,擔任了中國駐蘇聯大使。在這之後,他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參加了日內瓦會議等著名國際會議,為建國初期我國的外交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55年,張聞天卸任駐蘇聯大使後回到國內,擔任了外交部第一副部長,繼續參與領導新中國的外交工作。
不過,1959年,張聞天卻被免除了職務,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一年,我黨在廬山召開了廬山會議。廬山會議的本意是糾正“大躍進”以來的錯誤,努力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在這次會議上,彭老總實事求是地指出了“大躍進”存在的一些問題,然而,他也受到了錯誤批評。張聞天在會議上支持彭老總的觀點,他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在廬山會議後被免除了職務。
1960年,張聞天被調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經濟研究所工作,那段時期,他走訪了全國多個城市,對經濟發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不過,十年特殊時期開始後,張聞天又受到了衝擊,並被下放到廣東肇慶,身心受到很大的迫害。
1972年,相關部門恢復了張聞天的工資待遇,不過,雖然恢復了工資待遇,但張聞天並沒有復出,此後他主要生活在無錫,於1976年在無錫因病去世,享年76歲。1979年,相關部門為張聞天平冤昭雪,恢復了他的一切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