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合,是哪六世

高中語文的一篇課文,賈誼的《過秦論》中有這麼一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意思是到了秦始皇這,經過六世發展遺留下的功業,那麼是哪六世呢?也就是從秦始皇往上數六代,都是誰呢,咱們一探究竟。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先對秦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得從秦國始祖說起。秦國的始祖是秦非子,是惡來之後,惡來的父親是商朝名將飛廉,惡來是飛廉的長子,勇冠絕倫,力大無比。深受商紂王寵信,武王伐紂時,惡來被周武王處死。

在周孝王的時,秦非子替周天子也就是周孝王養馬,因養馬有功,被天子封為一個小國,封地在秦邑,相當於今天的甘肅天水市清水縣,稱為秦贏,於是以為姓氏,這便是秦的由來。

一直到了公元前770年,周王室衰微,西周犬戎攻破,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絡繹,建立東周,此時秦國的掌權人是秦襄公,因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這才被封為諸侯,方能與列國諸侯平起平坐。

到了秦穆公時,稱霸西戎,國立強盛,此時的秦國乃是春秋五霸其中之一,秦穆公自然便是霸主。又過了百年,國家內耗,國力衰落,魏國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此時的秦國是最弱的諸侯國。不復當年秦穆公時的霸主地位。被其他諸侯國所鄙夷。

公元前362年,時年21歲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這是一位雄心大志且有作為的君主,即位開始邊訪賢求才,廣施恩德,任用商鞅變法,強兵富國,國力大為增強,從孝公開始,才算奮六世餘烈的第一世,也就是從孝公執政後,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原始的基礎。

秦孝公劇照

再往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他的兒子秦惠文王贏駟即位。任用魏人張儀為相,合縱連橫,遠交近攻,東進攻魏,滅蜀敗楚,兼并巴國,伐取義渠,使秦國國力和威望又上了一個台階,此時傲視山東六國

秦惠文王劇照

秦惠文王去世後,其子秦武王贏盪繼位,武王好戰,認為靠武力解決一切,比合縱連橫的盟約要有實效保障,因此逐漸疏遠張儀,最終驅逐張儀,任用甘茂樗里疾為左右丞相,攻韓伐魏,想滅掉周王室,最終因舉九鼎而亡。

武王死後,其同父異母弟,嬴稷繼位,這便是壽命最長的秦昭襄王,他的母親便是有名的宣太后,羋月羋八子。前半生是他母親垂簾聽政,任用魏冉為相,白起為將,分別戰勝三晉、齊、楚等國,攻佔魏國河東郡,南陽郡,攻取楚國黔中郡郢都。長平之戰大勝趙國軍隊。把象徵天下的九鼎遷到咸陽,俘虜周赧王,結束東周統治。

宣太后劇照

秦昭襄王死後,其子贏柱繼位,是為秦孝文王,乃是秦始皇的祖父。可能是他爹秦昭襄王壽命太長,在位時間很久,贏柱當了好幾十年太子,結果剛繼位3天便死了,可以說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君王。

贏柱死後,他的兒子贏異人,當時在趙國為人質,經過呂不韋的幫助逃離趙國,歸秦成為太子,繼位,這便是秦莊襄王,秦始皇的父親。在位時,封呂不韋為文信侯,任為相國,又派兵繼續攻打三晉,擴大秦國版圖。到後來庄襄王死,他的兒子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繼位,終於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結束了周以來,春秋戰國紛亂的局面,形成大一統,統一文字,和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建立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