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男權社會,對男子的稱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上到皇親國戚下到諸侯大臣,都有相對應的稱號,這也是統治者籠絡人心的手段。有的人喜歡金銀財寶,皇帝就會對症下藥賜予他們很多的財富,有的愛慕虛榮,皇帝就會不斷地提升他們地位給他們許多的榮譽,所以在我國古代男子的稱號有很多,賞賜的體系是十分完整的,那麼女子的賞賜有哪些呢?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會經常對有功勞的大臣賞賜雙眼花翎,對大臣的正妻授予一品誥命夫人的稱號,那麼這個一品誥命夫人又是什麼意思?她擁有哪些權力呢?
▲一品誥命夫人
一品誥命夫人
其實一品誥命夫人並不是什麼職位,它只是給一些有重大功勞臣子正妻的一個榮譽稱號,除了大臣的正妻之外,它還可以給大臣的母親,誥命夫人其實指的就是皇上封賞的女子,想要得到這種封賞特別困難,必須擁有像平定邊疆叛亂或者是對皇帝有巨大功勞的臣子才會封賞,一品誥命夫人從實質上來講就是一個榮譽稱號並沒有任何實質的權力,一般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女子,在聖旨的後面都會加一句世襲罔替而這個世襲罔替的意思就是不管傳下去多少代這種待遇依然是不會變的。
在傳統的賞賜中,第一代享受的待遇是很高的,但是第二代就會根據等級從高到低降一級,一直到賞賜的等級結束,所以加上了世襲罔替就等於皇帝很看重這個家族,對於這個大臣的功勞是一個充分的肯定,在一個王朝鼎盛的時候,一品誥命夫人會獲得很多豐厚的待遇,皇帝會賞賜她一座很大的田莊,給她錦衣玉食的生活,在逢年過節或者是皇帝生日,皇后生日的時候可以進宮與皇帝一起慶祝,每個月朝廷都會給一品誥命夫人俸祿,除了俸祿之外還會有其他的禮品,一般女子在死後是不能進入宗廟享受香火,但是一品誥命夫人可以死後進入宗堂以後享受後人的香火。
在古代社會女子單憑靠自己的能力是不能夠獲得一品誥命夫人的稱號,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兒子出人頭地,這體現了封建社會女子的社會地位,但是有一個現象,在古代女子的壽命都要比男子要長,所以當家中的丈夫去世之後,家中的老母就成了整個家族最大的權力擁有者,像楊家將裡面的佘太君,或者是《紅樓夢》裡面的賈母。
▲男子建功立業
男子也有最高的待遇
除了女子有最高的待遇之外,男子同樣也享有皇帝賜予的最高待遇,第一個待遇就是皇帝在下詔書的時候,可以在聖旨裡面不直接寫你自己的名字,而是直接寫你的官職。因為在古代直呼別人的姓名是很不禮貌的,除了自己的父母長輩之外其他人都是不可以直呼你姓名的,別人一般都會稱呼別人字或者是號,當聖旨裡面沒有直呼你的姓名的時候,就說明皇帝很在乎你,對你非常看重。
第二個待遇就是面見皇帝的時候可以不用說微臣某某某拜見皇帝,可以直接說臣叩拜聖上,這個也是尊重個人的體現,大臣上朝的時候都會小跑進入朝堂之上,這個是因為小跑是對皇帝的尊重,一些歲數比較大的老臣皇帝就可以允許你不用小跑慢走就可以,這體現了皇帝對大臣的關心也是一種恩典,有一些對皇帝有巨大貢獻大臣,在老了之後皇帝還會在朝堂之上給他們賜座,這也是對老臣的一種尊重,更能收穫滿朝文武的忠心,古代上朝是不能帶着武器的,為了防止自己被刺殺,秦始皇特意在自己宮殿的大門安裝了磁鐵,如果有人佩戴武器進入大殿,就會被守在大殿的士兵看到,所以從古到今除了皇帝允許的人其他人都不允許佩戴武器,而皇帝允許的人要麼是皇帝身邊的帶刀侍衛,要麼就是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像《三國演義》裡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對他禮遇有加而這一切都是被逼無奈的,而給曹操的恩典中就有賜座,允許曹操帶劍上殿,無獨有偶在《隋唐演義》裡面李淵在立傀儡皇帝之後,也被皇帝允許帶劍上殿。
▲一品誥命夫人
最強保護免死金牌
除了這些恩典之外,古代最能保護一個人生死的那就是免死金牌,也可以叫做丹書鐵券,這個免死金牌在明清時候最盛行,主要是皇帝獎勵給有功的武將,在上面刻着武將的一些功績,如果武將或者是武將的後人犯了什麼大的罪過,就可以免於處罰,如果是死刑也可以免於一死,有些皇帝為了突出自己對大臣的恩典,特意會指出免死金牌可以免死三次,後世子孫一次,這可以看出免死金牌就是大大的保護傘,而這個免死金牌更具有契約的作用,皇帝和大臣都商量好免死金牌的作用,這樣就可以換去大臣的忠心。這也是大臣在封建社會享受的獨特特權。
免死金牌起源的時間非常早,但是一開始免死金牌並沒有免死的功能,最早頒布免死金牌的是劉邦,劉邦把免死金牌拿出來賜給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們,然後大家一起把發的毒誓都寫在上面,無非就是我不辜負你,你也不要辜負我之類的話,然後就把這些鐵券放在金匱裡面好好的保存起來,這樣才能體現出皇家的霸氣以及整個事情的莊重性,而這個時候的丹書鐵券只是一個榮譽的象徵,並沒有其他實質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劉邦的為人,他只會和其他人一起共患難,想要一起坐天下那是不可能的,就在天下統一後不久,他就接二連三的殺掉了那些異姓王,全然忘記自己和一同生死兄弟們的誓言,從此以後丹書鐵券一直都是用來作為榮譽的象徵,一直到了唐朝中期丹書鐵券才慢慢發生了改變。
▲古代女子
丹書鐵券的保命作用
丹書鐵券的形狀像傳統的瓦,現在發現的最早的丹書鐵券是唐朝中期以後才賞賜的,大家對唐朝都很熟悉,自從安史之亂以後,整個國家名義上是統一但是實際上已經成了春秋戰國時期,整個都加都四分五裂,而掌握地方權力的是那些節度使,為了能夠安撫那些功高蓋主的節度使,唐昭宗決定用丹書鐵券來收買他們,此時丹書鐵券已經發生了改變,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只是一個榮譽的象徵,已經具備了免死的作用,上面刻着節度使的一些功勞,唐昭宗的免死金牌很管作用,大臣可以免死九次而大臣的後世子孫可以免死三次,有了這塊免死金牌想要為非作歹都沒有問題。
下一個丹書鐵券的擁有者是柴進,柴進原本是後周皇帝的子孫,大宋皇帝趙匡胤因為奪走了周世宗的皇帝寶座,心裡產生了一絲的愧疚,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一點,趙匡胤決定給柴氏子孫丹書鐵券,而柴氏子孫也很識相,在宋朝年間也沒有給自己惹過什麼矛盾,到了明清時期丹書鐵券的作用越來越大,只要是開國的皇帝都會給手底下的功臣免死鐵券,這是對大臣功勞的肯定,雖然到了清朝的時候丹書鐵券用的很少,但是鐵帽子王就登上了歷史的舞台,鐵帽子王一般都是與世襲罔替掛鈎,清朝有八大鐵帽子王,有了這個稱號,就可以在清朝年間享受到王公的待遇,而清朝的鐵帽子王都是滿族人,沒有一個漢族人或者是其他的少數民族的人,這也說出了清朝還是存在滿漢不平等的現象,曾國藩的建立的戰功已經算是很大了,沒有他清朝都改姓了,而現在卻被封了一個小小的伯爵實在是讓人寒心啊。丹書鐵券是統治者賞賜給大臣的,脾氣好一點的皇帝還會遵守丹書鐵券的誓言,脾氣不好的皇帝直接就沒收了大臣的丹書鐵券,一切解釋權歸皇帝所有,但是能獲得丹書鐵券是皇帝對個人貢獻的肯定。
▲丹書鐵券
文臣武將的最高榮譽
作為朝中的一份子,總是需要做出貢獻的,武將帶領軍隊征戰四方,為皇帝開疆擴土,而文臣幫助皇帝運籌帷幄治理好國家,在武將自己的眼裡最高的榮譽就是封狼居胥,為什麼武將有這樣的想法呢?這是因為霍去病一路突襲直接打到了匈奴的老家,然後在狼居胥山祭天之後,刻下自己的功績然後大獲而歸,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遠征漠北,能夠打到匈奴的老家,改變了以往中原王朝只能對北方少數民族消極防禦的局面,這是一次盛舉,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打敗了北方少數民族,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時候,能夠長距離遠途奔襲人煙罕至的蒙古高原,這裡面困難重重,霍去病不僅做到了,還成功打到了匈奴的大本營,就憑一萬多騎兵的力量就敢深入匈奴的腹地,光是膽識就讓人佩服不已。所以到了後來,武將都渴望能達到霍去病的成就,這也成了後世文人追求的對象,無數的詩人把霍去病當做偶像,經常會把霍去病的事迹寫在自己的詩裡面,來表達心中的鴻鵠之志。
而文臣最高的榮譽就是配享宗廟,皇家的宗廟只能皇帝的家族,一切外人都沒有資格進入宗廟享受皇家的香火,但是有一個意外對於那些有巨大貢獻的大臣破格允許進入皇家宗廟,這種條件特別的苛刻,不是一般的貢獻就可以,而是那種拯救國家於危難之際,力挽狂瀾的功勞才有資格,北宋中期國家積病已久,處處透露出奄奄一息的氣息,王安石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大膽改革,通過多個方面的深入改革,北宋的種種積病得到了轉變,雖然最後王安石的改革因為失去了皇帝的支持,再加上反對派的不斷攻擊,轟轟烈烈的王安石改革只能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北宋皇帝仍然肯定王安石的貢獻,破格將王安石納入皇家宗廟世世代代享受國家的香火。
▲丹書鐵券
一品誥命夫人和其他的榮譽象徵一樣,只是一個頭銜並沒有實質的作用,但是地方官員不能私自處理一品誥命夫人,因為她是皇帝欽點的,就算是掌握生死大權的地方官員也不能處置一品誥命夫人,應該先給皇帝寫一道摺子,告訴皇帝一品誥命夫人犯了什麼嚴重的事情,自己不得不處理一品誥命夫人,而皇帝會根據事情的嚴重性考慮剝不剝奪一品誥命夫人的頭銜,如果犯的上重罪,首先要剝奪一品誥命夫人的頭銜,這叫做貶為庶人,這樣地方官員才有權力處置一品誥命夫人,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刑不上大夫,士大夫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官員不能直接給士大夫上刑罰,而是應該先剝奪士大夫的功名,這也可以理解為貶為庶人,這樣才能對士大夫用刑,所以一品誥命夫人雖然沒有任何的權力,但是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