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頂撞彭德懷的王近山,為何卻對上甘嶺潸然淚下,原因竟是黃繼光

在歷史上,從來都是將軍打罵士兵,高職級的領導訓斥下屬,還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副司令對着總司令破口大罵的吧?然而,歷史上就存在的事情,而這個脾氣火爆的人就是王近山。

王近山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曾經參加過大大小小數千場戰役,由於每一次打仗都身先士卒,沖在最前面,不畏艱險,捨生忘死,加之脾氣火爆,人送外號:“王瘋子”。

很多人看了《亮劍》都覺得李雲龍脾氣火爆,翻臉比翻書還快,雖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打仗絕對是一把好手。將李雲龍和王近山一對比,很多人覺得,王近山就是李雲龍的原型。

1955年,共和國授勛儀式上,將王近山授予中將軍銜,並且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還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都說王近山脾氣火爆,那麼究竟有多火爆呢?

曾經紅軍經歷過一段艱難的長征時期,在長征中,紅軍們一共進行過380多次戰鬥,擊潰國民黨數百個團,翻閱過18座大山,條件艱苦,難以想象。

有一次,身為團長的王近山,在作戰當中,繳獲了一些戰馬,身為農村出身的王近山對於這些戰馬愛不釋手。有一次王近山率領部隊過嘉陵江的時候,一旦踏上嘉陵江的路就代表紅四軍開啟了最有意義的長征之路了。

當時戰火連天,為了快速搶佔灘頭,杜義德命令部隊趕緊架設浮橋,迅速過橋。為了加快部隊過橋進度,杜義德還下令騾馬、輜重不能上橋。

因為王近山十分珍惜這一批戰馬,就沒有在乎杜義德的命令,讓戰馬先過懸浮橋,導致井然有序的過橋部隊,出現了擁堵。當時擔任總指揮的杜義德查明情況以後,就將戰馬推下了河,戰士們就在橋上和馬耗上了。

眼看因為這一匹馬,已經耽誤了將士們的過橋速度,杜義德拿出槍,朝兩匹馬開槍,這兩匹馬中彈掉落橋下,王近山看着心愛的戰馬中彈,頓時火冒三丈,拿出槍要槍斃杜義德,幸虧被人攔了下來。要知道杜義德可是師政委,是王近山上級,可他絲毫不注意這些。

抗美援朝的時候,王近山還吼過彭德懷。當時志願軍方面發起第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解放軍對局面的不正確認識,想要利用三個兵團就將聯合國的軍隊全部都吃掉。

解放軍不僅沒辦法按照計劃完成目標,還被美軍衝擊了最為脆弱的後方部隊。導致王近山這個團和其他團的聯繫被切斷,就連電台都被炸毀,一下子成為了孤軍。

由於這一次部隊被徹底打散,導致一萬多名士兵中有五千多被俘虜,雖然都說戰爭中難免有傷亡,可是不應該傷亡過半。

由於這次傷亡過大,身為總指揮的彭德懷自然難逃其咎,說話難免帶點情緒,說錯了話,讓將士們都難以接受。這時候,脾氣火爆的王近山沒控制他的脾氣,直接頂撞彭德懷。而彭德懷也知道他自己有錯,所以沒有回話,保持了沉默。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脾氣火爆的王近山,卻也有難以提起的一段往事,也有默默流淚的時候,是什麼事情,讓王近山擁有這麼深厚的感情,還難以忘卻呢?

王近山心中最大的痛就是上甘嶺戰役每次別人一提到這個事情,他就會想到當時的場景,難受的幾天睡不着覺,以至於王近山每每講起,都是潸然淚下。當初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中國成立之初,美軍聯合其他國家對朝鮮發起了戰爭,並且每每挑戰中國的底線,在美國看來,中國當時的實力並足以參與到這次戰爭當中。

然而美國這一次卻看錯了,中國人民誓死捍衛中國國土,不允許別的國家隨意挑釁,更不允許別的國家無端騷擾中國邊境。“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魄力。

雖然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國家在軍事上面,實力比起已經完成兩次工業革命的美國,差距懸殊。但這不影響中國人民捍衛領土的決心。

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給予美軍一個沉痛的打擊,為了壓制中國志願軍,取得勝利,美軍建議採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讓敵人處於被動防守,這樣美軍就可以搶佔先機。

當時美國杜魯門正處在選舉當中,他迫切希望,這一次美國以戰勝者的姿態回去,為杜魯門拉票。

原本以為這一次戰爭會很快結束,沒想到中國的加入,不僅讓戰爭無限期延長,還讓屢戰屢勝的美國一直吃敗仗,被死死控制在三八線以南,這讓美國政府難以面對民眾。於是他們提出了“攤牌行動”。

很多人聽名字,就以為戰爭發生在上甘嶺,其實不是的,上甘嶺戰役是圍繞五聖山開展的,為何地點居然不在上甘嶺,而是五聖山,那為何不叫五聖山戰役?

上甘嶺戰役一開始就是圍繞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前沿的597.9高地以及537.7高地誌願軍防守陣地開展的。

這兩個高地後面才是一個叫做上甘嶺的小村莊。因為那一次戰役規模很大,而這個村莊也因為戰爭的原因,成為一片廢墟,後才稱作上甘嶺戰役。

由於597.7高地這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志願軍第一三五團的九連和八連的一個排都駐守在這裡。537.7高地是兩個南北駝峰相對的山嶺,南山被美國軍隊佔據,北山則掌握在解放軍手裡。

美軍規劃的“攤牌行動”是很完美,但是實際上卻並非想象那麼美好,中國軍隊的嚴陣以待,讓他們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得已,美軍只好更改作戰計劃。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爭開始的第一天,美軍就拿出了320門大口徑的火炮,47輛坦克,50多架飛機,對準十五軍的30公里開始火力炮擊,針對597.9高地以及537.7高地的火力則是更加猛烈,直接使用了300門火炮,27輛坦克,40多架飛機。

這火力猛烈到平均每秒落彈六發!要知道這兩個高地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

第一天作戰,美軍就出動了這麼多重火力炮彈,可想而知當時中國解放軍的壓力有多大,一邊要面對坦克,大炮的重火力壓制,一邊還要時刻防備着天上的飛機。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從天而降幾十發,甚至幾百發炮彈,志願軍們時刻精神緊繃,不敢有絲毫懈怠。

就算勉強躲過了炮彈的襲擊,還有炮彈帶來的餘波,被餘波襲擊,傷害也是致命的,很多戰士們的牙齒都被餘波震掉,還有被活活震死的士兵。

這場景,光憑想象,都覺得難以接受,恐怖至斯。更何況當時親身經歷的人呢,也難怪王近山每次回憶起來,都是淚水。這恐怕是他生平最為恐怖,最為難忘的一次戰爭了吧。

更加讓人難以想象的還在後面,因為炮火滿天飛,防守在坑道里戰士們的步話機接線很快就被炸斷,可是在這種高地上面,地方小,容納的戰士少,不允許有多的傳令兵,只能通過電話傳達指令。

所以當時志願軍們聽到電話聲響起來的時候,是最為激動的,因為這意味着,不需要有士兵冒着生命危險去接電話線,同時也意味着不會有人犧牲。

面對敵人如此猛烈的炮火強攻,志願軍們只能防守在坑道里,無處可躲。這一次志願軍們的傷亡十分慘痛,整整一個師,居然被打到沒有一個完整的連隊,很多連隊被打得只剩幾個人。

王近義曾經對志願者們說:“要做好巨大傷亡的準備,每個戰士不僅要做好當班長,當排長,當連長的準備,還要做好當營長的準備。”

要知道,從一個士兵,到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的,可是王近山卻這麼告訴大家,說明當時戰爭之殘酷,犧牲的人數之多。

還記得課本中講過的黃繼光飛身撲到槍口,用身體堵搶眼的事迹嗎?就是發生在上甘嶺戰役中的,而根據王近山的回憶,在這次戰役中,用身體堵搶眼的並不止黃繼光一個,而有幾百,幾千個!

18號這一天,在美軍的強烈攻擊中,他們佔領了兩處高地,迫使志願軍們全部退到坑道裡面,想要拿回被搶佔的高地,就必須要面對槍林彈雨。一場戰鬥下來,一個團的剩餘不到二十人。

可是即便面對這樣的傷亡情況,崔建功主動請纓。因為一個團打沒了,還有別的團頂上,但要是上甘嶺守不住了,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上甘嶺可以代替,而且那些犧牲的志願軍們就白白犧牲,毫無意義了。

雖然志願軍們拚死奪回了這個高地的西北角,但是美國軍隊在這裡建立的子母連環堡阻擋了志願軍們的去路。由於火力太猛,造成了志願者們很大的傷亡。

上級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毀掉這個子母連環堡。志願軍們組織進行了好幾次爆破,想要拿下這個子母連環堡,然而還沒到靠近,就被子母連環堡打得全部犧牲。

19日晚,張廣生帶着黃繼光到597.9高地,想要毀掉那個火力點。黃繼光,萬福來,肖登良,吳三羊都主動要求去炸掉這個子母連環堡。這一去,註定有去無回,但是他們並不害怕,這就是中國志願軍,無所畏懼的中國軍人。

他們三個在距離火力三四十米的時候,就被該火力點發現,吳三羊犧牲,肖登良重傷,黃繼光也沒好到那裡去,胸口被打了好幾個洞。眼看天馬上就要亮了,一旦天亮,美國的飛機就又會狂轟亂炸,到時候就沒機會了。

不能夠放棄,黃繼光一定要完成任務,此時他胸口的傷口正在一點一點抽離掉他的生命力,他知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任務了,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手榴彈投向火力點,然而手榴彈並沒有摧毀掉這個火力點,但黃繼光此時沒有任何武器了。

沒關係,黃繼光心想,他還有身體,還能用身體阻擋槍口。於是,他用最後一點點力氣爬到機槍口,用身體當做最後一道防線,張開雙臂,堵住了這個一直噴火的子母連環堡。

其他人見槍口被堵上,立馬順勢衝上陣地,拿起手中的武器,最終完成爆破任務。

最令人感動的不是黃繼光用身體堵住槍口,而是黃繼光在堵槍口之前,他就已經奄奄一息了,胸前那幾個傷口透支了他的生命力,使得他撲上去的時候,就已經犧牲。

是強大的毅力支撐着他完成了這最後飛身一撲。想來當時黃繼光扔手榴彈的時候,就已經只剩一口氣了吧。

當然這樣的壯舉,在上甘嶺戰役比比皆是,據記載,135團的二排排長孫占元,在戰場上雙腿都被炮彈炸斷,但是仍然還在前線指揮其他將士們反擊,這疼痛若不是非一般的意志力,怕早就暈厥過去了吧。可是他還在敵人打到他身邊的時候,拉響手雷,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

還有邱少雲,為了方便發起攻擊,在草叢中潛伏,但是美軍卻在這一片草叢中發射燃燒彈,為了不暴露自己,邱少雲沒有任何自救措施,任憑大火一點一點吞噬他的皮膚,頭髮,血肉,直至在火中活活被燒死。

上甘嶺戰役中,有很多戰士們為了革命犧牲,卻連名字都不曾被留下,能被世人銘記的也就黃繼光他們幾人。在上甘嶺戰役中,很多團都被打光了,但因為他們的名字比較響亮,所以打光一批,還有一批,無數批隊伍前赴後繼,就連旗幟都不曾倒下。

所以美國很不明白,為什麼都打死了那麼多中國志願者,這個團還是打不完,依舊有那麼多人。也不明白,中國志願軍,為何那麼難打,面對死亡還英勇就義。

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身後就是祖國,就是百姓,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戰火蔓延到百姓身上,哪怕用他們的身體築成一道堡壘也在所不惜。

每每提到上甘嶺戰役,王近山就會會想到他當時所看到的場景,戰士們在坑道裡面,沒辦法活動,有時候一防守就是好幾天,在那個狹窄的坑道里,沒有新鮮的空氣,沒有水源,沒有食物,到處瀰漫著硝煙還有屍體,還有戰士們的糞便味道。

渴得難受就喝尿,可是在長期缺水的情況下,尿液也顯得彌足珍貴。原本就缺水,戰士們都吃得極為難受,但是為了勝利,他們別無選擇。

王近山每次看到那屍橫遍野的將士們,就心痛的難以自拔,他多想和戰士們一起在前線,但是身為將軍的他不能,他還要擔任指揮作戰的重任。所以他最害怕別人提到上甘嶺戰役,那是一場堪稱人間地獄的戰爭。

王近山一回想到過去,就久久難以平靜,彷彿過去的場景還在自己腦海裡面上映。雖然電影已經拍攝得很接近現實了,但也只是演出了戰爭殘酷的一部分而已,難以再現當時的場景。

上甘嶺戰役始於1952年10月14日,終於11月25日,戰爭一共持續了四十三天,最終以美軍1,13萬的死亡,1,36萬的傷亡,中國志願軍犧牲7100,受傷8500人結束。

這四十三天,不僅僅是兩個國家軍事,科技,人力,還有戰略的比拼,更重要的是兩個國家意志力的比拼,美軍下令要不顧一切代價拿下上甘嶺,而中國志願軍則是拚死也要守住上甘嶺,毫無退路可言

其實上甘嶺戰役並不是抗美援朝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不是殲滅敵軍最多的一次戰役,那為何就上甘嶺戰役這麼出名,就連黃繼光,邱少雲都被記載到課本裡面?

因為上甘嶺戰役的意義在於這幾方面:

第一、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僅僅第一天,炮彈密度就達到平均每秒6枚,這炮火密度,就連世界大戰也不過如此吧。

第二、傷亡率。美國在這次戰役中,傷亡率高達40%以上,這可是絕無僅有的,而中國志願軍也高達20%的傷亡率。

第三、打出了中國志願軍的精神。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原本以為利用在軍事上,人數上的優勢,短短几天就能結束戰爭的,誰想到最後打了四十多天,還沒能打過中國志願軍,這樣的結局是他們沒想到的。

經過這一戰,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中國,見識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強大的意志力和戰鬥力。

雖然已經過去了這麼久,雖然有很多烈士至死都沒能夠被世人銘記,但是他們的精神會一直留在心中,感恩他們的付出,才換來中國現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