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長女楊月花失散50年,和妹妹李敏見面卻沒相認,是什麼原因

1964年,福建省龍岩行署收到一封尋親信。就是這樣一封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信,卻驚動了中央的一位大人物,這封信到底有什麼特殊,能夠引起中央的注意?

在那個年代,尋親的信息並不少,戰爭中骨肉分離的情況很多,在經濟和生活逐漸穩定後,很多人都有了尋找親人的意願。

原來這封信來自一位叫楊月花的中年女人,她在信中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及年齡、血型以及出生地點。但這封尋親信中的一個名字,引起了來龍岩調研的省長魏金水的注意。,名字就是“翁清河”。信中這麼寫道:

“三十四年前,我的伯父從翁清河手中將我抱給現在的母親撫養。我的伯父對母親說:我是一個老紅軍所生,因為當時白匪軍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父母為了我的安全把我委託給翁清河撫養,還給了他20銀元。但是他竟然因為害怕國民黨特務找上門,受到牽連,把我送給了伯父。母親從來沒有提及此事,因為聽到很多人背後議論我的身世,我才從母親和舅母口中確定了上述事實。”

楊月花

經過魏金水的反覆調查,他的心裡隱隱有了一個猜測,難道這位楊月花就是毛主席流落民間的長女毛金花。

消息傳到賀子珍那裡,她堅信楊月花就是自己的長女,所有的關鍵信息都對上了!當這個楊月花的消息傳到毛主席那裡的時候,他激動地問:

“她現在人在哪裡?我想馬上見一見她。”

那麼,作為毛主席的長女,楊月花為何會和父母失散,35年都沒有一點消息呢?現在又是為何突然出現?這一切,都得從她出生的時候說起。

  • 亂世離別

1929年,紅四軍第二次打下了龍岩城,此時正在紅軍反圍剿的關鍵時期。在龍岩的愛華醫院內,毛主席心裡既激動又擔憂,在門前來回踱步,此時他的妻子正在屋內生產,這是他和第二任妻子賀子珍的第一個孩子。

一聲嬰兒的啼哭讓毛主席的心終於放了下了,這是毛主席的第一個女兒,他滿臉慈愛地抱着剛出生的女兒,心裡一股欣喜和憐愛。此時懷中的新生兒如同剛剛出生的花朵一樣美麗可愛,他為孩子取名“毛金花”。

毛澤東賀子珍

很快,他的心中又泛起一陣酸楚,現在紅軍四處征戰,顛沛流離。這個孩子如果跟着他們,必然有很多苦要吃,賀子珍是第一次做母親,她對孩子異常疼愛。但出於女兒的安全考慮,毛主席和賀子珍商量之後,決定把孩子先寄養在一個百姓家中,委託他們先行照顧。當時很多的紅軍戰士有了孩子之後都是這麼做的,這樣既有利於孩子的安全,也避免了他們經受顛沛流離之苦。

毛金花還沒滿月時,賀子珍就委託鄧子恢幫她找到了一戶可靠的人家。他是龍岩城城北的一個補鞋匠,名叫翁清河。

在一個月夜,賀子珍抱着襁褓中的毛金花,來到了翁清河家。在把孩子交給翁清河夫婦的時候,她的眼淚一下就止不住了,隔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她再三囑咐翁清河,一定要照顧好孩子,等革命形勢好些了,他們一定會來接回孩子,翁清河連連點頭。在囑咐了一番之後,賀子珍留下了20個銀元,對翁清河表示了感謝,便依依不捨地與孩子告了別。

賀子珍

還未滿月的孩子卻好像和母親心有靈犀,在母親要走之前突然開始大哭起來。賀子珍心裡何嘗捨得孩子,卻忍住眼淚頭也不回地走了,她怕再多等一會兒,她就不忍心把孩子留下了。但是為了革命的勝利,她不得不和剛出生的孩子骨肉分離。

但是賀子珍卻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次的離別,下半生就在無緣和這個女兒相見,而這一切都要歸結於現在自己所託付的這個補鞋匠翁清河。

  • 確認身份

1964年,楊月花在發出那封尋親信之後,立刻引起了組織上的關注。省長魏金水就針對楊月花的身份開了一個座談會,找到了當時的關鍵證人翁清河,養母邱蘭仔和舅母鄭秋地。翁清河看到當時場面如此的嚴肅和鄭重,於是承認楊月花就是當年賀子珍託付的那個孩子。

三十多年前,翁清河因為害怕受到牽連,將孩子送了出去,並且囑咐一定不能透露孩子不是親生。而楊月花也就輾轉了好幾次,最終到了邱應松夫婦的家裡,改名楊月花。幸運的是,她雖然身世曲折,但到的每個家都將她視如己出。楊月花也是到了四十多歲,才知道自己原來並非邱應松夫妻親生的。

得知這個消息的楊月花迫切地想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她活了幾十年,竟然連親生父母是誰都不知道,這令她感到有點落寞。

楊月花

在確認楊月花身份的座談會上,當著省里領導魏金水的面,翁清河以及邱應松夫婦,說出了很多細節,確定了楊月花的身份。

原本事情很快就要上報到中央,但翁清河不久又改口,否認了楊月花是毛主席的長女。事情再一次陷入僵局,楊月花的的尋親信呈送到中央,中央也回信表示一定會繼續核實。魏金水對楊月花說:“希望你繼續安心工作,不要心急,你的問題,總是會落實的。”

楊月花從此就一直在等着消息,這期間翁清河還找過楊月花要錢買酒喝,直到他去世。關鍵的線索就這麼斷了,但也許是上天眷顧,很快她就等來了又一個轉機。

1971年底,在福建省工作的羅萬昌回到了龍岩城,他住得離楊月花很近,在得知了這件事之後,他悄悄寫了一封信自己的老領導賀敏學。而這個賀敏學,正是賀子珍的哥哥,當他知道了楊月花的事情,立馬委託羅萬昌進行調查。

賀敏學

羅萬昌在當地搜集了很多證據,都整理成了厚厚的一份材料,將它寄給了賀敏學。拿到材料的賀敏學心裡激動萬分,他終於找到了妹妹牽腸掛肚的長女。為了楊月花的安全,他沒有立即公開這個消息,在一次去北京開會的時候,將材料呈交給了周總理,委託他轉交給毛主席。

毛主席看了材料之後,立即約見了賀敏學,他對賀敏學說:“我想馬上見一見她。”賀敏學答應毛主席,自己立即去帶楊月花來北京見面。正在他準備趕回福建的時候,毛主席突然又通知他暫時不要帶楊月花前來北京,其中的原因我們也無從得知了。在毛主席去世的前幾年中,由於江青的緣故,就連李敏也只見過他三次。毛主席不立刻和楊月花相見,肯定有他自己的思量吧。

毛澤東和李敏

但是周總理卻認為,此事還是弄清楚比較好,於是和賀敏學商量儘快確認楊月花的身份。他們認為,確認孩子的身份還是得讓孩子的母親來,但由於賀子珍身體不好,不便於長途跋涉。於是他們準備向賀子珍了解毛金花身上有沒有什麼特殊體征,然後派人去確認。後來在毛主席的親自安排下,他的三弟兒媳周劍霞去上海找了賀子珍,賀子珍說出了兩個最關鍵的信息:右腳上有一顆黑痣,膝蓋上有兩顆黑痣。

周劍霞從上海直奔福建龍岩鎮,在羅萬昌的安排下見到了楊月花。她看到楊月花的第一眼,就覺得她的眉眼有些像毛主席,經過確認,她身上的確有賀子珍所說的那三顆痣。楊月花非常好客,留周劍霞在家中住了幾天。在這幾天中,周劍霞發現,她的神態和性格真的和賀子珍像極了,於是更加確信了她就是毛金花

毛澤東和周恩來

  • 多次尋女未果

毛主席和賀子珍得知這個消息都非常激動,幾十年杳無音信的女兒終於有了下落。可能你會奇怪,毛主席和賀子珍這麼多年為什麼不回龍岩找翁清河尋找孩子的下落,而是等着她自己發出尋親信才確認身份?其實,毛主席和賀子珍並不是沒有找過女兒,只是多次尋女失敗才不得不放棄,而這一切都源於鞋匠翁清河撒的一個彌天大謊。

1932年,毛主席率領東路軍打回了龍岩城,這次回來,他想將女兒接回自己身邊。此時離託付女兒,正好三年了,毛主席想着即將見到分別三年的女兒,心裡瞬間覺得這三年辛苦的軍旅生涯得到了慰藉。

但是由於軍務繁忙,賀子珍又暫時不在軍中,毛主席委託自己的弟弟毛澤民去找翁清河把女兒接回來。跟往常一樣在補鞋的翁清河,看着穿着紅軍軍裝的毛澤民走到他面前時,他的眼神有一些愧疚和躲閃。當毛澤民問道曾經寄養在這裡的毛金花時,他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吞吞吐吐地說:“不好意思啊,是我們沒把孩子照顧好,她送來沒多久就得病夭折了。”

毛澤民

毛澤民回去後,就將翁清河所說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到這個消息沉默了很久,然後嘆息道:“怎麼會這樣,多可愛的女兒,怎麼會就這麼沒了。”

平復了心情的毛主席,艱難地撥通了賀子珍的電話,對賀子珍說:“咱們的女兒……夭折了。”賀子珍傷心欲絕,但當她平靜下來之後,她怎麼也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女兒夭折了。當時很多寄養紅軍子女的家庭都會謊稱孩子夭折,以免受到國民黨的報復。女人的直覺告訴她,自己的女兒一定還在人世。賀子珍的直覺是對的,毛金花確實沒有夭折。

賀子珍

當時我黨離開之後,國民黨佔據了龍岩城,國民黨特務聽說毛主席有一個孩子留在這裡,四處搜尋這個孩子的下落。這時候補鞋匠翁清河害怕極了,他將毛金花送給了龍岩城南的翁姑。過了幾天,國民黨果然找到了翁清河家,但翁清河謊稱孩子已經夭折,什麼都沒有找到的國民黨特務只能離開了。

後來,翁姑又將毛金花轉送給了一個商人張先志,夫妻倆對孩子很好。但好景不長,由於張先志妻子的去世,他不得不又將孩子送人。這次,5歲毛金花最終輾轉到了邱應松的家中,改名邱月花,邱應松的妻子邱蘭仔非常喜歡她,對她非常疼愛。在她13歲的時候,邱蘭仔改嫁,丈夫姓楊,她這才改名楊月花。

1949年,楊月花此時20歲,她非常愛黨,信仰社會主義,立志於建設新中國,於是她進入居委會工作,開始了為人民服務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賀子珍又向毛主席提出要尋找毛金花,因為她知道她一定還在人世,並且還在龍岩。毛主席心裡也懷着這個希望,他也不想相信那麼健康可愛的女兒夭折了。

毛澤東和賀子珍

1951年,謝覺哉率領中央慰問團去閩西革命老區慰問,毛主席秘密地給了他一個任務,那就是尋找毛金花。他囑咐謝覺哉:“這件事要秘密進行,不要為難翁清河,把毛金花接回來就可以了。”

但是事與願違,翁清河始終不承認毛金花還在世上。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他怕毛主席追究他的責任,責怪他因為膽小怕事而把孩子送出去。二是他還想從中謀一點好處,他後來還多次寫信給毛主席要錢,毛主席也給了。翁清河還多次囑咐自己的兒子和妻子不要透露任何消息,有人問起就說夭折了。

又過了兩年,當年幫毛主席找到翁清河托女的鄧子恢回龍岩探親,毛主席私下裡找到鄧子恢,請他幫個忙:“鄧老,你回去的時候,請順便幫我在龍岩打聽一下毛金花的下落,子珍說她還在世上,我想母親的直覺是很準的。”

鄧子恢

鄧子恢覺得此事自己也有責任,於是答應回去一定將這件事調查清楚。他回龍岩後立即找到翁清河,無論他怎麼勸說,翁清河都是原來的說法,一口咬定毛金花已經夭折。由於時間久遠,鄧子恢的調查也毫無結果,只能回去將實情轉告給毛主席。

毛主席嘆息道:“可惜啊,可惜,多可愛的一個女兒。”經過這兩次的調查,毛主席幾乎是認定毛金花已經夭折,心裡非常悲痛。最後他給翁清河寄了300元,感謝他以前對毛金花的照顧,此事暫時告一段落了。

沒想到,十年後,在機緣巧合下,這事又再次浮出水面。這個巧合,就是楊月花的那封尋親信。

楊月花

  • 遺憾未見父母

舅舅賀敏學在確認了楊月花的身份後,第一時間就想讓自己的妹妹,和失散四十多年的親生骨肉見面,於是他立馬安排了楊月花前往上海和母親相認。楊月花心情異常激動,兜兜轉轉幾十年,自己終於要和素未謀面的親生母親見面了。

當時賀子珍也非常想快點見見這個未曾謀面的女兒,但是出於種種原因,楊月花在上海等了整整一個月都沒有見到母親,連安排在上海接待她的周劍霞都沒有見到。楊月花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但見不到母親的她始終不肯走。就在這時,了解了情況的賀敏學託人到上海轉告她:既然等不到,你就快回來吧,來福州找舅舅。

楊月花就這樣回到了福建,找到了福州的舅舅。舅舅見到這個外甥女,激動得哽咽了:

“月花,我們找你找得好辛苦啊,這麼多年,你媽媽好想你啊。她找了你好多次。我專門調到福建工作,就是為了能找到你。”

和舅舅相認的楊月花很高興,但她還是遺憾未能見到母親。

賀子珍

1974年,賀子珍拖着病體到了福州,她此行的理由是養病,但真正的目的是來見女兒,結果在種種原因下還是未能見到。同年5月,楊月花和家人去過一次北京,但因為江青的原因,並沒有見到毛主席。楊月花沒想到,這竟然是自己離父親最近的一次。

兩年後,毛主席就在北京去世了,舉國悲痛。楊月花當然是最難過的一個,她一直崇敬但並未謀面的父親就這樣走了,這是他們一生的遺憾。

1977年,賀子珍再到福建養病,準備直接去龍岩城,還是被阻止了。晚年的賀子珍身體一直不好,經過這幾次舟車勞頓,她的身體愈發地不好,她囑咐自己的女兒李敏去和楊月花相認。

於是,李敏和她的丈夫孔令華二人以文化局視察的名義來到龍岩。這時候的楊月花正在電影站做黨支部書記,兩人在彙報會上見面了。在楊月花進行工作彙報的時候,李敏全程一直盯着楊月花看,卻始終沒有鼓起勇氣去跟她相認,兩人也沒有過多的交談。楊月花其實也第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妹妹,因為她在舅舅那裡早就看過她的照片,只是沒想到,這次的相見如此突然。

後來舅舅賀敏學問她,“為什麼不和妹妹相認呢?”楊月花回答:“我比她年紀大,她不先叫我,我何苦先叫她呢。”李敏後來回憶時說:“我真的很想認她這個姐姐,可是這件事不是我能夠決定的。”她也有自己的苦衷,但這次姐妹見面不相認確實令人遺憾。

賀子珍和李敏

後來,地委書記溫附山對賀敏學說:

“上次李敏來龍岩,我們都沒讓她(楊月花)知道,李敏也不公開身份,當時李敏打電話到中央,中央認為等機會再正式認親也不遲,所以當時都沒有公開。”

1979年,賀敏學終於憋不住了,他替外甥女感到委屈,明明已經確認了身份,卻不能與自己的父母相認。於是,他在古田會議50周年的時候,在賓館向傅連璋等人介紹:“她就是我妹妹賀子珍的大女兒楊月花。”在場的人都非常驚訝,雖然之前大家都有聽過這件事,但此時才從賀敏學的口中確認。

有人對楊月花說:“現在你可以去上海看你媽媽了。”楊月花說:“舅舅安排我去我才去的,我自己不能貿然做決定。”賀敏學有些悲傷地說:

“會的,會的,等你媽媽情況前穩定些,她現在身體很不好,不能受刺激。我們賀家早就認了你這個後人了!上次讓你回來,主要是為了你的安全,相信很快就有機會見面的。”

楊月花

就這樣等了好幾年,楊月花和賀子珍,卻始終沒等來相見的那一天。1984年,賀子珍在上海病逝了,最後也沒能見到楊月花一面,這成為她晚年的心病之一。她在去世前對女兒李敏說:“你一定要去看看你的姐姐,替媽媽問候她,我實在是沒有盡到當母親的義務。”

楊月花在報紙上看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她潸然淚下,她沒有機會以一個女兒的身份陪伴母親最後的時光,感到非常遺憾和愧疚。她並不知道,1973年的時候,母親賀子珍聽到她的消息時,心裡多麼激動又忐忑。她看到龍岩來的信時,夜裡靠吃安眠藥才能睡着,日日夜夜都想馬上奔赴女兒身邊。可當時身邊有人對她說:“你只有一半認女兒的權利。”這句話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她心頭,對她的精神狀況打擊很大,糖尿病也一度無法控制。

賀子珍去世後,楊月花沒有機會去送母親最後一程,舅舅賀敏學安慰楊月花:

“你媽媽去世,追悼會是報了你的名字的,只是有很多人都沒有通知到,我的女兒也沒有,這點希望你能理解。”

賀子珍的骨灰後來被送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作為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前輩永遠地為後人所緬懷。

晚年賀子珍

  • 中共黨員楊月花

1984年,楊月花因為身體原因提前退休,她一向身體很好,但母親的去世讓她深受打擊。她這一生已經為黨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價值,並且絲毫沒有用自己的身份謀福利。在她確認身份以前,她就憑自己的努力入了黨。1951年,才22歲的舊她做了龍岩東街居委會的治安委員和婦女主任。因為工作積極,能力突出,1958年她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直在龍岩工作直到退休。

楊月花一共有六個孩子,三男三女,後來都留在龍岩市工作,都是普通的工人或從事基層服務,楊月花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為他們謀求一點私利。楊月花雖然一生與親生父母分離,但或許是命運為了補償她,她的六個子女都在她的身邊,一家人過得非常幸福和樂。

在她的身份被舅舅公開之後,組織上曾經通知她:“到時候組織安排你去見母親,叫車送你去。”楊月花卻說:“只要組織上同意,用不着送,我自己去!”

她行事從來都不讓黨和政府操一點心,也不花國家一分錢。這一點非常像毛主席,他從未因為自己的私事動用任何的國家資源,從來不搞特殊。雖然沒有和這個女兒見過面,但毛主席必定也為這個女兒感到驕傲!

楊月花

賀敏學一直都很疼惜這個外甥女,在他去世前兩年還曾去龍岩看望楊月花,楊月花非常熱情地給他準備了很多土特產帶回去。

在賀敏學去世後,有人告訴楊月花舅媽身體不好,她立馬坐火車到福州去看望。舅媽對楊月花說:“賀家就只有你一家最幸福,三男三女全在身邊!”和家人在一起的楊月花感到很幸運,舅媽也對她說:“月花真像賀子珍,講話,行動,脾氣,一模一樣的啊。”很多人替楊月花感到遺憾,因為她沒有被父母介紹給大眾,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幸福?也許就是不想她失去普通人的幸福,毛主席和賀子珍才沒有執意和她相見吧!

1993年,央視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毛澤東來到龍岩,採訪了楊月花。飽經風霜的楊月花此時已經是一個64歲的老人,她對來訪者說:“感謝黨,感謝組織和革命老前輩們落實了我的身世,讓我知道父母是誰。”

很多人提議楊月花改回原來的名字毛金花,但是楊月花卻說:

“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改什麼名字啊。”

對於楊月花來說,重要的不是名分,而是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並且可以作為女兒去緬懷和思念他們,這就夠了。

謹以此文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她的長女楊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