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之路:血腥而又溫柔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

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奧斯曼帝國的建立者——土耳其人本來是西突厥人,原來居住的中亞。13世紀初,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面對蒙古的燒殺搶掠,土耳其人不得不西遷的小亞細亞拜占庭的邊境地區,並主動依附於另一支突厥人建立的國家——羅姆蘇丹國。

1299年,羅姆蘇丹國因蒙古的侵略而衰落,土耳其人順勢獨立,成立奧斯曼。14世紀,奧斯曼出現了兩位雄主——烏爾罕和穆拉德一世烏爾罕在任時期,奧斯曼進行了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由新軍和封建主提供的采邑軍所組成的常備軍,並將軍隊分成步兵和騎兵。烏爾罕還順便達成了一個世界紀錄——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軍樂隊,使得奧斯曼軍隊在打仗時能保證高昂的士氣。

烏爾罕的兒子穆拉德一世是位征服欲極強的蘇丹,在他在任時期,奧斯曼的鐵蹄踏上了歐洲大陸,令天主教國家聞風喪膽。1362年,奧斯曼佔領了亞德里亞堡,並在7年後遷都於此。

1389年,穆拉德一世打出了他一生中最後一場戰鬥——科索沃戰役。本次戰役的參戰方是奧斯曼軍隊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巴爾幹國家組成的聯軍。決戰前夕,一代群主穆拉德一世塞爾維亞刺客用帶有毒藥的短刃刺殺。他的兒子巴耶塞特一世沒有沉溺於悲傷之中,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奮力整合失去主帥的奧斯曼軍隊,並在次日打敗了聯軍,取得了在巴爾幹征服過程中的決定性勝利。從此,奧斯曼的擴張步伐一日千里。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後立馬攻佔了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滅亡了這個千年帝國。16世紀,奧斯曼的征服之劍指向了東方,接連擊潰了伊朗和馬穆魯克兩大強國。這樣,奧斯曼不但獲得了東地中海、紅海地區的商道和埃及的財富,還控制了麥加與麥地那。

16世紀中葉,奧斯曼歷史上最知名的蘇丹蘇里曼一世上位,在他的統治之下,奧斯曼進入了鼎盛時期。在西邊,奧斯曼攻取了貝爾格萊德,佔領匈牙利。在東邊,奧斯曼控制了兩河流域。在非洲,的黎波里、阿爾及利亞與突尼斯被劃入了奧斯曼的版圖。從此,奧斯曼成為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巨型帝國。

奧斯曼的征服過程相當血腥。戰爭和屠城從來沒有停止,不僅造成了軍隊的大量死亡,還屠殺了很多無辜平民。最殘酷的是,當奧斯曼蘇丹繼位之後,要將其兄弟姐妹全部屠殺殆盡,以此保證無人與自己競爭。這種血腥的家族傳統也使得奧斯曼的宮廷中充滿了遠超其他國家的勾心鬥角。

但與此同時,與其他大帝國相比,奧斯曼的征服又是溫柔的。奧斯曼的蘇丹們在管理被征服地區時,很少使用武力和強權,而是採取寬容和自治政策來保證整個帝國的穩定。奧斯曼在帝國境內推行“米特勒”制,這是一種地方自治制度,其內容是:各個被征服民族在不損害帝國利益並承擔規定捐稅的基礎之上,保持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文化和教育機構,並在帝國內部享受充分的自治權。

與此同時,奧斯曼的蘇丹們也十分願意將被征服地區的人才招攬進朝廷,讓他們參與政事。縱觀奧斯曼帝國的整段歷史,擔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大維齊)的希臘人猶太人不在少數。

以血腥的利刃快速擊垮敵人,再以溫柔的玫瑰安撫被征服的民族,這是奧斯曼人極速擴張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