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武裝鬥爭
(四)南城縣
1、攻打南城縣城
第一次反“圍剿”之前,根據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行委新余羅坊會議精神,紅4軍、紅12軍移到贛江東岸的樂安、崇仁、宜黃、南豐、南城各縣發動群眾,籌集資財。1930年9月24日,羅炳輝紅12軍、粟裕35師攻佔南城縣城,在縣城天一山召開有3000多人參加的群眾大會,宣布成立南城縣蘇維埃政府。
2、長源廟阻擊戰
遺址位於南城縣沙洲鎮鄧坊村長源。1933年1月5日,紅三軍團取得黃獅渡大捷後,國民黨軍極為震驚,急於報復。敵撫河方面第2縱隊指揮官吳奇偉判斷紅軍主力仍在黃獅渡一帶(當時紅軍主力在金溪縣附近),遂令所屬的周至柔14師、90師(吳奇偉兼師長)、孫連仲27師於6日迅速在滸灣一帶集結。7日清晨,以27師及90師268團為左翼,沿滸灣至金溪大道向楓山鋪推進,伺機奪回金溪縣城;以主力周至柔14師(6個團兵力)為右翼,從北面和西面向黃獅渡一帶夾擊,妄圖一舉殲滅紅軍主力。
長源廟戰場遺址全景
1月5日,紅軍總部決定置主力紅一、三軍團於金溪以西與孫、吳兩師決戰,令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15軍軍長趙博生率紅15軍和紅38師、39師為左縱隊於黃獅渡地區阻擊周至柔師,以保護北面主力
長源廟戰場遺址老照片
長源廟戰鬥紀念涼亭
戰鬥中,負責右翼的135團被敵人猛烈攻擊,傷亡慘重。一旦右翼被敵攻佔,將直接威脅128團主陣地。趙博生及時帶領128團特務連支援135團,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這時,指揮部傳來主力紅軍在楓山鋪擊潰敵吳奇偉6個團的重大勝利的捷報,極大地鼓舞了指戰員的鬥志,牢牢地守住了陣地。此役,紅軍取得了重創蔣介石嫡系周至柔師80團、81團,擊傷敵旅長夏楚中,繳獲大量武器,保證了紅軍主力取得金溪戰役的重大勝利。可惜的是,戰鬥即將結束時,趙博生不幸右額中彈,光榮犧牲。他犧牲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致電紅五軍團,表示沉痛悼念,並將寧都縣改名為博生縣,以為紀念。後來,又在瑞金葉坪廣場上建造了博生堡,朱德總司令親筆題寫“博生堡”三個大字,毛澤東也稱趙博生是“堅決革命的同志”。
博生堡
3、松木嶺戰鬥
金南、建東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建立不久,國民黨軍開始了第五次“圍剿”,縣委、縣蘇領導人分別帶領戰士和黨員轉入游擊戰爭。1934年2月6日,金南縣委書記危老仔在松木嶺村被敵包圍,因子彈打光,無法突圍。危老仔不甘被俘,毀壞槍支後,引頸自縊,光榮犧牲。8月,建東縣委書記胡開林帶領隊伍在石壁嵊被敵人
松木嶺戰場遺址——子彈箱碎片
包圍,胡開林負傷,隱蔽在沙洲鎮的松木嶺養傷,被保長發現,引來國民黨軍,胡開林、堯小花等被捕,當晚,由保長危拾良、危炳發押往南城縣城並殺害。
來源:中共撫州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編輯:章皓馨
責編:萬海燕
贛東新聞
撫州小記者
問政撫州
告知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