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信奉佛教,所以清朝宮廷有個規定,給皇帝找個替身僧,做替身,這樣可以使皇帝身體健康,福壽延綿。可能也是為了省了皇上的事,畢竟也不能讓皇帝天天去吃齋念佛耽誤國家大事。
清朝皇室中找替身僧,條件肯定是很苛刻的。這些代替皇帝出家的替身僧,生辰八字要與皇帝相符,不一定同年出生,但是要同月同日生,而且長相一定要端正,為了不丟皇上的臉面。
左起溥傑 傅儀 潤麒
用替身代替自己出家,清朝宮廷認為這是一種能量傳遞,找一個替身,以自己的名字出家,獲得的佛法就落在自己的名下了,替身出家所獲得的佛法通過“能量傳遞”,轉到了自己身上。當然這種事現在來看就是一種迷信。
溥儀登基成為皇帝後,內務府便開始找替身僧。找來找去,發現皇宮內有一個太監孫虎符合這些條件。當時的孫虎,還是一個職位很低的太監,年齡要比溥儀大20多歲。
溥儀的父親與兄弟姐妹
那時在外人看來,孫虎是個極其神秘的人,輕易見不到,平時就替溥儀吃齋念佛,而且在紫禁城裡,他是溥儀的代替者,不能輕視,也無人敢怠慢。
孫虎的年齡比溥儀要大上許多,而溥儀當時年齡還太小,不懂得皇帝能給他帶來多大權利的時候,孫虎在皇宮後院里就已經可以算得上很風光了。他的吃穿用度上給了很多優厚條件,經常也會在一些祭祀等場合出現,享盡榮華富貴。平常在宮裡的日子,雖然不能出宮,但也不用幹什麼伺候人的活,孫虎往往會提個鳥籠在皇宮裡溜達。吃飽喝足,又有許多小太監給足他面子,替身人生也達到了巔峰。
溥儀
那時許多有頭腦的太監,都趁着有皇宮發的工資,為皇宮辦事的特殊身份,結交一些官員,以防以後說不定什麼時候能用的上。可此時的孫虎,雖然說是皇帝的替身,有着挺高的地位,可畢竟不是靠辛勤工作干來的。若有些頭腦,便應當在宮中多做善事,結交人緣,然而很可惜,孫虎大約是以前過得太久的苦日子,突然被人捧得很高,能代替皇帝去結佛緣,便被這從天而降的榮耀沖昏了頭。他對人很是傲慢無禮,很多太監遇到孫虎,都畢恭畢敬地跟他打招呼,結果孫虎總是不屑一顧,理都不理,所以孫虎這種行為也得罪許多人。
其實當時的很多太監都比較有養老危機感。他們從小離開家,凈身入宮後,就會伺候主人,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所以為了將來的養年生活考慮,太監們成立了一個互助組織,叫養老義會,太監們每個月拿出一些錢,交給養老義會。這樣年老出宮的時候,就可以到寺廟裡,不但有吃喝,死後還能有人幫忙下葬。宮裡的太監們都去交錢,但是孫虎卻從來不當回事,他認為,自己是皇帝的替身僧,淪落不到需要到寺廟裡養老,就是死了,也會有皇家幫忙打理後世。所以孫虎從來沒去交過這種錢。
影視劇照大太監
可是隨着清政府滅亡,孫虎的好日子沒了,馮玉祥派遣手下陸鍾麟帶領軍隊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出皇宮時身邊倒是帶了許多伺候自己的人,但是根本就沒人考慮到孫虎這個人。
孫虎被趕出紫禁城後據說流落北京街頭,因為沒參加養老義會,沒寺廟收留他,又因為平時人緣極差,也沒人願意出手幫他,最後餓死在街頭。
孫虎本來有着比其他太監高得起點,卻總認為高人一等,對別人嗤之以鼻,對自己的人生卻毫無規劃,一手好牌自己打得稀巴爛。能怪得了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