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2020年06月19日18:44:03 歷史 1075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一首非常有名的邊塞詩歌,這首詩歌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比較有趣的問題:譬如漢朝為什麼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幹了什麼事,惹得漢朝一定要攻破它才罷休?今天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這句詩歌背後的故事,漢朝為什麼一定要打擊樓蘭。

樓蘭小史

世人對樓蘭的最大印象或許就是樓蘭古國遺址的發現,那麼歷史上的樓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據《漢書》記載樓蘭國位於去陽關千六百里,也就是今天羅布泊的西岸,它是漢朝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交通要道,其西南通往且末、小宛、精絕和于闐等國,北方通向車師(姑師),西北方通往焉耆、龜茲,而東邊連接着敦煌,是漢朝前往西域各國的一個重要交通咽喉。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樓蘭人據考證屬於歐羅巴人種,他們的語言就是非常著名的吐火羅語,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強國之一,它後來吞併了婼羌、小宛、精絕、且末等小國以後成為西域七大強國之一,《漢書》中描述其國家的大體情況說國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民隨率牧逐水草,有驢馬。其人口為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雖然樓蘭在西域各國中是一個實力較為強勁的國家,但是和漢朝這種體量的王朝相比又無疑是彈丸小國。

樓蘭雖小,歷史卻相當悠久,其歷史從漢朝一直延續到北魏年間才宣告滅亡,關於樓蘭古國的滅亡之謎歷史上的說法比較多,第一種是氣候說,樓蘭存在的這一段時期正是西北地區乾旱化的時候,曾經羅布泊是一個擁有大量湖水的大湖,但是由於氣候的變化,不僅羅布泊乾涸成為一個戈壁灘,樓蘭周邊的水源也開始急劇減少。公元400年東晉高僧法顯前往印度取經的時候路過樓蘭,他在《佛國記》中描述當時的樓蘭說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可見當時的樓蘭已經因為氣候問題逐漸顯露出破敗的景象,而另一方面,隨着東漢以來接連不斷的刀兵之災,也讓樓蘭這個彈丸小國在各方勢力的角逐下苦苦求存,最終在北魏太武帝年間,後者派遣大將萬度歸攻打西域,樓蘭投降,最後被納入到北魏版圖中實施郡縣制,樓蘭古國的歷史自此宣告終結。直到20世紀初隨着樓蘭遺址的出現,這個西域小國才重新進入人們的眼帘。

談完了樓蘭的小史,再來說說漢朝為什麼一定要破樓蘭?

樓蘭的誤判與漢朝的戰略

漢朝自從張騫兩度出使西域後,充分了解到漢朝以西還存在着數量如此眾多,各種風土面貌都不盡相同的國家,張騫繪聲繪色的描寫讓漢武帝對西域產生了興趣,同時為了彰顯和輸出漢朝的影響力,號召西域諸國和漢朝聯合起來一起遏制匈奴的勢力。漢武帝時代正是漢朝調整對匈關係的關鍵期,在漢武帝之前漢朝一直依靠和親的方式維繫和匈奴的關係,但是漢武帝即位後決心動用軍事力量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問題。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而匈奴對西域的掌控亦讓漢武帝頗為心憂,為了遏制匈奴的力量,漢武帝於是派遣使者主動前往西域聯絡各國,這是漢朝方面的戰略布局。而樓蘭這個小國,由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方面由於匈奴在西域的強大影響力,導致其在冒頓單于時期就已掌控西域,正如冒頓單于寫給漢文帝的書信中說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由此可見當時匈奴的強大以及它對西域的掌控程度。

樓蘭作為一個彈丸小國,自然無法和匈奴正面對抗,加上之前漢朝對於西域並沒有影響力和控制,這個人口不過數萬的小國自然而然的就倒向了匈奴的懷抱,從此成為匈奴的附屬國。不過隨着漢武帝的即位,舊有的形勢正在發生改變,不過這些都並不是為樓蘭所知曉的,這最終導致樓蘭對漢匈關係的形勢作出了致命的誤判。

漢武帝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聯絡各國,意圖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而樓蘭作為一個交通要道,自然是漢朝使者必須經過休整的一個地方。然而樓蘭依附於匈奴,對漢朝並未抱有太大的好感,他們拒絕漢朝使者進入樓蘭,並且派出士兵對漢朝使者橫加阻攔。《漢書》記載漢武帝派出的使者相望於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數量極為龐大和頻繁,可最終都因為樓蘭和姑師這兩個小國的刻意阻攔而不得西行。說到底樓蘭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受到匈奴的指使,在當時不知道漢朝底細的情況下,樓蘭也自然要為匈奴盡心賣力,“樓蘭、姑師當道,苦之,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樓蘭的誤判行為嚴重干擾了漢朝在西域的戰略布局,漢朝使者回去以後一番添油加醋的訴苦讓漢武帝十分惱火,所謂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在漢武帝的命令下從票侯趙破奴帶兵數萬前往攻打姑師,而漢朝使者王恢也在漢武帝面前訴說數為樓蘭所苦,漢武帝於是命令王恢輔佐趙破奴前去攻打樓蘭,在漢朝的軍事打擊之下,樓蘭自然是不能抵擋,只能投降漢朝。

然而故事發展到這裡並未結束,對於樓蘭這種小國來說其現實處境是艱難的,在匈奴和漢朝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小國的生存之道是誰也不能輕易得罪,謀求政治上的平衡,樓蘭人深諳這一點。

小國的政治平衡,首鼠兩端招來“不破樓蘭終不還”

倘若樓蘭人也深諳地緣政治學的話,那麼他們就會深知對於自己這種彈丸小國來說,依附於誰都會得罪另一方,正如依附匈奴難免會傷害到漢朝的利益,但依附於漢朝也將得罪匈奴,在漢朝和匈奴於西域進行政治和軍事博弈的複雜情形下,對於樓蘭來說通過平衡兩者之間的政治矛盾,儘力在兩國之間尋求一個政治平衡,通過誰也不得罪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證本國的利益和安全。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那麼“首鼠兩端”的政治手段和態度有時看來是無法避免的做法,趙破奴擊敗樓蘭人以後,後者投降了漢朝,正式向漢朝稱臣納貢。正如上面的論述,這樣的行為毫無疑問將會得罪匈奴,小國的生存艱難有時候就體現在這裡,在超級大國之間如何謀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和安全,有時候看來是一項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果不其然,當匈奴得知樓蘭向漢朝稱臣以後,為了奪回自己的影響力,立馬“發兵擊之。”

苦不堪言的樓蘭只好委曲求全,派遣一名王子前往匈奴充當人質,另外再派遣一名王子前往漢朝充當人質,不過這一做法亦不過是權宜之計,當漢朝和匈奴再次發生摩擦的時候,樓蘭還是身不由己的被匈奴拿來當槍使,生氣的漢武帝下令逮捕樓蘭王送到漢廷接受責罰,面對漢武帝的斥責,這位樓蘭王只好坦誠以高說: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漢地。

這話讓漢武帝有些沉默了,最終赦免了樓蘭王。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自是以後漢朝方面也默許了樓蘭的這種行徑,沒有過度給予追究,在一段時間內樓蘭竟也能夠憑藉這種在匈奴和漢朝之間左右逢源的方式生存了下來。直到漢昭帝繼位後,由於樓蘭玩過了火,在匈奴的挑撥下截殺了一些漢朝使者,最終在大將軍霍光的命令下,派遣平樂監傅介子前去刺殺樓蘭王,隨後將其弟弟屠耆冊立為新的樓蘭王,樓蘭自此也改名為鄯善。

自此以後,由於匈奴在漢朝的不斷打擊下進入衰敗期,直到最後被迫西遷,樓蘭也自此正式臣服於漢朝,直到北魏年間被吞併,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背後邏輯

實際上樓蘭作為一個彈丸小國,漢朝想要滅亡它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所謂“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背後邏輯是漢朝為了擴大和維繫自己在西域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必須擊破此國,以便兵威西域,震懾匈奴。作為一個坐落在漢朝絲綢之路上的中轉小國,樓蘭的戰略意義對於漢朝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滅亡樓蘭對漢朝來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好處,其地不足以廣其疆域,其財不足以富其倉實,另外滅亡樓蘭如何處理和安置其人民都是一系列麻煩的事情。

不破樓蘭終不還——樓蘭的“首鼠兩端”和漢朝必破樓蘭的背後邏輯 - 天天要聞

因此對於當時的漢朝來說,征服樓蘭有助於絲綢之路的穩定,同時打擊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在當時漢匈關係極為緊張的局勢下,西域無疑成為兩者之間的第二戰場,圍繞西域展開的政治和軍事博弈,是漢朝在西域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削弱匈奴的重要手段。而隨着漢朝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巨大勝利,漢朝最終也在西域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對於漢朝來說,破了樓蘭有助於絲綢之路的暢通,促進漢朝的對外貿易,其既有實質性的經濟好處,但更多的還是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意義。

因此,並不是樓蘭多麼厲害,幹了多麼不好的事,而是漢朝基於這些戰略必須要擊破樓蘭,而在唐朝時,所謂的“不破樓蘭終不還”實際上暗喻的則是唐朝必須收復對邊疆地區的掌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曾楚文物“出差”美國,講述“鳳凰故國”的璀璨文明 - 天天要聞

曾楚文物“出差”美國,講述“鳳凰故國”的璀璨文明

極目新聞記者 戎鈺這些藏於荊楚大地的超人氣文物,去美國“出長差”了——當地時間4月19日,“鳳凰故國——青銅時代曾楚藝術展”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該展覽由湖北省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荊州博物館、隨州市博物館、宜昌博物館、襄陽市博物館合辦,是近年來中國在美國舉辦規模最大、珍貴文物...
巢湖之畔:從渡江“練兵場”到創新“主戰場” - 天天要聞

巢湖之畔:從渡江“練兵場”到創新“主戰場”

大皖新聞訊  八百里巢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75年前,在渡江戰役發起前,解放軍在巢湖附近進行戰前練兵,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5人組成的渡江戰役總前委,也設在巢湖之畔的合肥瑤崗村。近年來,隨着合肥“芯屏汽合”“急終生智”戰新產業的蓬勃發展,巢湖之畔成為新質生產力迸發的創新熱土。2024年4月20...
前5次中東戰爭中,為何不見伊朗蹤影?以色列:那時他是我哥們 - 天天要聞

前5次中東戰爭中,為何不見伊朗蹤影?以色列:那時他是我哥們

從2023年10月開始的新一輪巴以衝突至今,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哈馬斯的問題還沒完全解決,他們又和伊朗杠上了,這是什麼情況呢?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主要是因為以色列在打擊哈馬斯的過程中,遭到了伊朗的小弟黎巴嫩真主黨以及也門胡塞武裝的各種阻撓。尤其是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為,直接把以色列給惹怒了...
26年後,他的兒子也立下軍功! - 天天要聞

26年後,他的兒子也立下軍功!

作者丨姬曉露、劉子傑“他榮立三等功後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說‘爸爸,我也獲得三等功了’作為父親我感到特別欣慰……”曾在東部戰區陸軍某部服役的退役軍官王立峰面對記者採訪時說到前不久王立峰受兒子王宇韜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邀請作為三等功獲獎親屬代表參加“致敬最美奮鬥者頒獎典禮”見證兒子的榮光時刻“...
古人穿着很保守?揭露真相,比我們想象中還開放 - 天天要聞

古人穿着很保守?揭露真相,比我們想象中還開放

你知道其實古人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保守嗎? 一般在我們的認知里,古人穿衣都是非常保守的。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常態,即使要出門,也是輕紗帷帽包的嚴嚴實實。 ....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 天天要聞

一個“圕”字,牽出一群高中生和老校友跨越世紀的圖書情緣

圖說:一個“圕”字開啟當今高中生和老校友的圖書情緣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對中學生而言,圖書館是閱讀自習的好去處。一次和校史的“偶遇”,讓一群南洋模範中學圖書館“同嘏書屋”的學生志願者們有了新的發現——“圖書館”三個字竟然能合併成一個漢字——“圕(tuān)”。這個漢字的發明者,正是該校1914屆校友、中國...
再見NBA!放棄260萬年薪!結束6年生涯,渡邊雄太重回日本 - 天天要聞

再見NBA!放棄260萬年薪!結束6年生涯,渡邊雄太重回日本

在籃球的世界裡,有時候,離開並不意味着失敗,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勝利。近日,一則消息震驚了全球籃球迷——日本籃球運動員渡邊雄太在社交媒體直播時宣布,他決定放棄當前NBA合同中的下賽季球員選項,重返日本,征戰B聯賽。回顧渡邊雄太的NBA生涯,可以說是一部充滿挑戰與堅持的勵志故事。2018年NBA選秀大會上,他遺憾落選,...
《歷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九日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九日

《歷史上的今天》4月29日1784年4月29日 清朝官員爭礦利 碧雲寺泉水乾涸人們都知道,香山之地,水源豐沛,泉眼多達50餘處。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泉取勝”的碧雲寺卓錫泉。
民間故事閑談:舉鼎記(三)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閑談:舉鼎記(三)

秦國的情況稍微有別,乃是其出身。早在周穆王時期,造父為周穆王駕車,並立有戰功,才得到一塊封地。周孝王時,造父的侄孫秦非子又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今甘肅天水),此後自號為“秦嬴” ,開啟了秦族世代為周王室養馬的歷史,並在對抗西戎中逐漸壯大,但始終難逃“御夫”這一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