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2025年05月12日01:32:03 歷史 1517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那條打着各色補丁的褥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機關幹部都好奇地數,據說有100多塊補丁,但誰也沒有肯定的答案。”時任河北正定縣副縣長何玉回憶起那條褥子時說。

後來人們發現,這條褥子本身就是用舊衣服拼接成的。縣委辦幹部想買一塊布料給他做條新褥子。習近平說:“不用了,這褥子挺好的。”

原來,習近平一直不捨得換的這條舊褥子,是母親齊心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從不到十六歲離家赴陝北農村插隊當知青開始,這條褥子便被他帶在身邊。

這床用舊衣服拼接成的褥子,連着母子心。

在補丁摞補丁的歲月里,一針一線縫進去的不僅是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挂念和疼愛,也是感情的陪伴。母親的愛是細膩的,這份愛一直沁潤在習近平的生活中,也深深地影響着他。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 習近平陪母親齊心散步。

上世紀70年代,習近平在陝西梁家河插隊時,齊心正帶着尚未成年的小兒子在河南的一個農場勞動,兩個女兒在生產建設兵團

因為牽掛子女,齊心一有假期就抽空趕往山西、陝西、內蒙看望孩子,僅有的薪水大都花在了路上了。路途遙遠,車上常常沒有座位,齊心不得不全程站着。

聚少離多,是習近平與母親相處的常態。但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母親對他的愛並未因距離變得遙遠。

1975年暑期,齊心讓小兒子習遠平去陝北延川看望哥哥習近平。她囑咐習遠平說:“那塊土地是培育我們成長的地方,你要去受一下教育。”

曾在抗日前線經受戰火考驗,又在陝甘寧邊區農村做了多年基層工作,齊心與廣大勞動人民建立了深厚感情。這也深深影響着子女。

梁家河的日子裡,習近平與村民同吃、同住,放羊、鍘草、挑糞、拉煤,他什麼活兒都干。多年後,他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寫道:“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

談到子女培養教育,齊心直言:“最使父母操心的就是子女的成長,如果子女出了問題,那對父母來講是推卸不了的責任。”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 1972年冬,齊心和子女們。前排右起:齊橋橋、齊心、習安安。後排右起:習近平、習遠平。

對於習近平來說,母親的愛也是嚴厲的。

走上領導崗位後,習近平的工作越來越忙,與父母團聚的日子少之又少。齊心常常給習近平寫信,除了生活上的關心,也時常叮囑他要從嚴要求自己。齊心還曾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嚴格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習近平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

母親的言傳身教,奠定了習近平為官做人的清正底色。他曾坦言:“只想着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多次在幹部大會上公開表態,不允許任何人打他的旗號謀私利,並歡迎大家監督。

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習近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持續深入推進反腐工作。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他厲聲告誡:“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

嚴於律己、勤儉清正,心裡裝着老百姓,這是齊心對習近平的要求和期望,也是習近平的家風傳承。

1944年,齊心與習仲勛在陝西綏德地委後院的一間窯洞里舉行了婚禮。在那個日用品奇缺的年代,婚禮當天,有人送來牙膏、牙刷作為賀禮,齊心將這些牙膏、牙刷又分給了大家。

多年後,齊心在一次採訪中回憶當時的情形。她說,那時的自己“只有五年黨齡、五年工齡,不過就有一顆革命的心。”

母親對他人的體恤和幫助,對革命事業的奉獻和堅守,長久以來始終影響着習近平。

2000年夏天,齊心懷着深切的眷戀再次來到西北革命老區,看望父老鄉親們。在陝西銅川市照金鎮,她看到北梁紅軍小學教室簡陋,設施陳舊,回去後就動員全家捐資15萬元,對北梁紅軍小學進行遷址重建。

對革命老區懷有特殊而又深厚感情,是習近平與母親齊心之間心靈的默契與情感的共鳴。

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陝西考察期間也來到了照金。他向圍攏上來的村民問好,詢問大家年貨準備得怎樣、孩子上學方不方便、還有什麼困難……他還特別囑咐當地幹部團結一心,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 習近平辦公室的書架上放着一張照片,照片中他和愛人彭麗媛攙扶着母親。

母親的愛是無私的,這也體現在她對習近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中。

2001年春節,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因工作原因沒能回家同父母團聚。母親齊心打電話過去的時候,習近平正在車上,準備下鄉。紀錄片《忠貞》記錄下母子間這段通話:

“喂,兒子,今年回不來啊?那好,好……我給你說,兒子,你這麼多工作,工作需要,媽媽聽了還挺高興的。關鍵還不在於你來不來,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孝心。”

習近平詢問母親日常生活“需要些什麼”。齊心說:“我需要的是你健康,好好為國家出力,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一旁的父親習仲勛聽到後,連聲說“對、對、對”。

多年來,習近平牢記母親的期許,也堅守着自己的初心。

從在梁家河插隊時就立志要為人民做實事,到挑起治理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重任,一路走來,習近平邁出的每一步都無比堅實。

1969年,少年習近平離開北京赴梁家河插隊時,母親齊心曾親手為他做了一個針線包,袋子正中用紅線綉了三個字——“娘的心”。

母親的愛,如春風化雨般無聲浸潤,以特有的溫柔與堅韌,滋養了習近平的精神世界,激勵他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雄心帶領人民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懈奮鬥。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製丨王敬東

主編丨李璇

編輯丨孫曉媛

視覺丨郝鳳林

校對丨蔡純琳 魯楊 宋春燕 梁雅琴 閆田田

出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象棋高手歷史排名金字塔 - 天天要聞

中國象棋高手歷史排名金字塔

中國象棋,這項傳承了幾千年的智力運動,不光是棋盤上的博弈,更是中國文化里的一塊瑰寶。為了梳理這些高手的地位,棋迷們根據他們的歷史表現、成就和對象棋發展的貢獻,搞出了一個“中國象棋高手歷史排名金字塔”。
中東之亂逃不過中國如來之手 - 天天要聞

中東之亂逃不過中國如來之手

中東這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個是非之地。戰亂、衝突、資源爭奪,攪得天翻地覆。不過近年有個說法挺有意思,叫“中東之亂逃不過中國如來之手”。這話聽着有點誇張,但細琢磨還真有點道理。中國這幾年國力蹭蹭往上漲,在中東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不管是經濟、外交
辛選從杭州搬回廣州,購置總部大樓?主播蛋蛋確認:回來了 - 天天要聞

辛選從杭州搬回廣州,購置總部大樓?主播蛋蛋確認:回來了

“目前,給辛選集團的主播寄樣品都是要求寄往廣州。”近日,有商家在社交媒體爆料稱,辛選集團已經搬回廣州。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爆料稱,“(辛選的)大部隊已經回廣州了”,並在廣州購置兩棟物業作為總部辦公大樓。此外,辛選集團旗下大主播蛋蛋近日也在直播間透露,她已經搬回廣州,還表示公司的核心團隊已經...
從血緣到能力:戰國選官制度轉型 - 天天要聞

從血緣到能力:戰國選官制度轉型

戰國時期,隨着宗法分封制的崩解與封建生產關係的確立,人才選拔機制經歷了從 "世卿世祿" 到 "選賢任能" 的劇烈變革。睡虎地秦簡、龍崗秦簡、青川木牘等出土文獻與《史記》《戰國策》等傳世典籍相互印證,勾勒出五種主要選官途徑的運作實態。
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不要太樂觀 - 天天要聞

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不要太樂觀

以為會談不攏。不好不壞的一個結果,非要說輸贏的話,應該算老美稍勝一籌,並掌握主動權吧。網上很嗨,還是萬事都是中國勝的感覺,精神勝利法,但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也好的。首先最新的關稅依然是老美比我們高20%,不管是什麼理由吧,芬太尼也好,撒尿和
美國“七傷拳”,“一練七傷” - 天天要聞

美國“七傷拳”,“一練七傷”

環時財經-HUANSHICAIJING-編者的話: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提到一種武功,名為“七傷拳”,其最為人知的特點就是“一練七傷”,“先傷己,後傷人”。這像極了當下美國政府發動的關稅戰。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三點,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簽署的這份聯合聲明,在以後的歷史中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很可能是新舊兩個大國興衰的標誌性事件。深度贊同巴老的這段描述:我的成功有賴於我生在了1930年代世界最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