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延安,不由自主就讓人心潮澎湃。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中國革命的聖地。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戰鬥生活了13個春秋,描繪了一幅金戈鐵馬的恢弘歷史畫卷。在延安這片熱土地上,永遠流傳着動人的紅色故事。
那麼,過去的延安是什麼樣的呢?
1944年,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哈里森·福爾曼,從重慶出發衝破重重阻礙來到延安。在那裡,他見到了延安的寶塔山、遇到了終生難忘的人和事,並拍攝了很多經典老照片。
哈里森·福爾曼用自己的鏡頭,向全世界實報道了延安,報道了延安軍民艱苦卓絕、英勇抗日的故事。他還寫下了《紅色中國報道》,轟動了世界。
筆者挑選其中一部分老照片分享給大家。通過這些老照片,我們看到了先輩們的不易,更體會到了延安精神的真諦。
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40年代的延安,高大的城牆和城門都還在,山坡上的窯洞清晰可見。寶塔山上那傲然聳立的寶塔,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象徵,更是一座豐碑。
1944年,在延安的一個廣場上,八路軍戰士們正在開大會。會場四周的樹上,懸掛着宣傳條幅。八路軍戰士們坐在地上,每個人都精神抖擻。
1944年,延安的民兵正在開大會,哈里森·福爾曼站在最後面拍下了這張照片。民兵們身上穿着帶補丁的衣服,手裡拿着紅纓槍。延安民的兵們積極參與了抗戰、維護治安和支持生產。
這是一張特別的合影照:每一個人身上穿着樸素的服裝,臉上卻都洋溢着堅定、自信和樂觀的笑容。從他們的笑容里,我們看到新中國的希望。
1944年,在延安一個大院子里,八路軍和村民齊聚一堂,正在召開動員大會。這種團結一心的凝聚力,能戰勝一切困難。
在延安的一個窯洞前,幾名民兵坐在台階上,他們正在交流作戰經驗。他們手裡拿着剛製作出來的土地雷。一想到敵人被炸得落花流水的樣子,所有人都開心地笑了。
在延安郊外的一個山溝里,八路軍戰士們正在演練。他們頭上戴着偽裝草帽,個個猶如下山的猛虎,朝敵人發起衝鋒。哈里森·福爾曼拍下了這一瞬間。
兩名游擊隊員背着行李,即將撤離村子。臨走之際,他們在門後悄悄掛上一枚手榴彈。只要敵人一推門,就會將手榴彈引爆。民兵們的機智,讓哈里森·福爾曼讚嘆不已。
1944年,兩個八路軍偵查員,在村口被民兵攔住。一名八路軍戰士拿出路條交給民兵檢查。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敵人偽裝成老百姓進入村子實施破壞活動。
這才是八路軍女戰士的真實形象。鏡頭前的她,身上的軍裝是舊的,但非常整潔。看上去像是八路軍的一名文職人員。
1944年,延安村民們抬着一筐筐水果,前來慰問當地的八路軍。他們熱切地看着戰士們,就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子。軍民魚水情,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1944年,延安的民兵們排着隊走出城門,他們肩上扛着一節節圓木。這是一種土製大炮,叫榆木炮。在抗戰時期,這種木炮給敵人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在延安一條大路上,民兵們正在訓練。他們身上背的武器五花八門,各不相同。抗戰時期,民兵們就是靠着這些十分落後的武器與敵人作戰。
1944年,在延安的操場上,兩名八路軍戰士正在表演節目。化過妝的他們,身上穿着道具服裝,形象讓人忍俊不禁。兩人的表演引得喝彩聲不斷。
在延安的一個院子里,哈里森·福爾曼看到一群民兵正在忙碌。走近才發現,原來他們正在製作土地雷,在他們身後還背着一根繩子。
在山路邊,哈里森·福爾曼遇到一名民兵。他手裡拿着兩枚地雷,脖子上掛着兩枚手榴彈。鏡頭前,他露出了淳樸燦爛的笑容。這笑容太有感染力了!
1944年,在延安的一個窯洞里,孩子們正在上課。教室太簡陋了,他們用木板架在土坯上當課桌。但是他們的學習熱情很高漲,紛紛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
這是一個十來歲的小交通員,哈里森·福爾曼邀請他拍照。小傢伙樂開了花,他從馬上跳下來,以軍姿站在路邊。他腰間別著兩枚圓頭手榴彈,這應該屬於邊區造吧?
1944年,在延安一處工地上,八路軍戰士們正在挖土修路。在旁邊的土坡上,一名戰士竟然在打毛衣,胳膊里夾着毛線團。一招一式太熟練了,讓人忍俊不禁。
1944年,延安民兵的孩子們,也都不甘示弱。他們扛起大刀加入兒童團,積極投身保家衛國。小小年紀,心懷家國,向小英雄們致敬!
兩名民兵在撤離村子時,在房前的一個凳子下設置了詭雷。只要敵人挪動凳子,就會引爆詭雷。這些作戰經驗是民兵們在與敵人的鬥爭中創造出來的。
上世紀40年代,王震率領359旅開赴南泥灣。他們一邊練兵,一邊屯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昔日荒蕪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江南”。這是王震與一位勞動模範的合影。
1944年,延安一個窯洞前,年輕帥氣的八路軍戰士,正在修理一把鋤頭。他穿着草鞋,身後的牆上掛着各種農具。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臉上的笑容感動了所有人。
1944年,在一堵石牆前,美方軍事人員和延安的民兵站在一起合影。民兵們拿着五花八門的武器,坐在前排最中間的民兵,手裡拿着美軍的武器。你看出是什麼了嗎?
這是延安的一個木材市場,路兩旁堆放着各種木材。這些木材,支援了延安的生產和建設。
結束語:1944年,哈里森·福爾曼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真實地記錄了延安軍民艱苦卓絕、英勇抗戰的情景。如今,80多年過去了,看到這些老照片仍讓人心潮澎湃。延安不只是一個地名,它更是一種精神象徵,代表着中華民族在逆境中奮起的力量!向先輩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