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這是正義與邪惡的激烈對抗,也是弱國挑戰強權的艱辛歷程,還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性審判事件。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全面勝利。次年初,為審判日本二戰期間的侵略罪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標誌着為期兩年的“東京審判”正式開始。
此審判庭由11國法官構成,麥克阿瑟任最高統帥。審判持續兩年七個月,25名被告受審,419名證人出庭,28名日軍官定為甲級戰犯,判決書數十萬字,書面證據4336件。
眾人未知的是,這看似正義的審判實則隱藏諸多罪惡,最終僅7名日本戰犯被處決,此乃中國法官據理力爭之果。此番審判之艱難,可想而知。
中國法官通過詳盡調查與嚴謹審理,成功定罪7名戰犯。但因其未起訴部分重要戰犯且未追究日本政府責任,此次審判被認為是不徹底的。
【一、東京大審判的最終結果】
1948年12月22日,東京市區的巢鴨監獄實施全面封鎖,四周被全副武裝的軍警嚴密把守,門內外寂靜無聲,氣氛凝重。
在凜冽寒風中,獄中的七人似預感末日將至,氛圍凝重。晚餐時刻,唯有一人享用最後的日料晚餐,其餘皆味同嚼蠟。
凌晨剛過,一名身材矮小、嘴周蓄滿鬍子的光頭被帶上十三級刑台。總行刑官一聲令下,隨即,這位小個子被吊上了絞刑架。
絞刑機運轉,絞繩緩緩上升,他呼吸困難,劇烈掙扎,雙腿顫抖不已。九分鐘後,生命消逝。此人究竟是誰?
這位禿頂小個子是日本首相東條英機,侵華戰爭的最大甲級戰犯,背負數千萬亞洲百姓性命。他至死都認為侵略是“自衛”,毫無道歉悔改之意。
與他同時被處決的還有武藤章、松井石根及土肥原賢二三人。
隨後,板垣征四郎、廣田弘毅、木村兵太郎等三人,至23日早7時許,東京審判中的七名戰犯均被執行絞刑,以償其在亞洲殺害的數千萬無辜民眾之罪。
東京審判另判16名甲級戰犯無期徒刑、2人分別獲刑20年和7年。然而,部分戰犯後被保釋,逃脫懲罰,甚至組建政黨經商,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之祖父岸信介。
東條英機等七人僅以6比5的微弱多數被判處絞刑,且有多名重罪犯逃脫,未受任何懲罰。
如731細菌實驗部隊的創立者石井四郎、南京大屠殺的元兇朝香宮鳩彥王、主導策劃侵華及亞太地區戰爭的裕仁天皇等人。
這些罪責深重之人非但未現身東京大審判,反而隱匿幕後,極力推卸自身所有罪行,企圖撇清關係。
諷刺的是,日本對我國及亞太區15年的侵略,犯下無數滔天罪行,僅以7名戰犯絞刑告終,而那些罪惡昭彰的首領仍逍遙法外。
為何會有此結果?相較於嚴懲納粹的紐倫堡審判,規模宏大的東京審判結果卻顯得荒謬草率,這背後究竟隱藏了何種緣由?
【二、開庭前的東京大審判】
1946年初,盟軍統帥麥克阿瑟頒布重要文件,決定成立遠東軍事法庭,着手對日本在二戰期間的諸多罪行進行審判與清算。
這個消息極大地鼓舞了梅汝璈等人,同時也讓千萬被壓迫、被侵略的國人心頭一震,倍感振奮。
終於能為正義對小日本進行清算,堅信正義必勝,這無疑體現了包括梅汝璈在內的眾多中國人的共同心聲。
紐倫堡審判中,美蘇等國對納粹戰犯進行了嚴厲而正義的裁決,確保這些罪行累累的惡魔為其行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
因此,眾人普遍預期東京審判會效仿紐倫堡審判,嚴懲每位發動及參與戰爭的罪犯,絕不會輕易寬恕。
國民政府特派梅汝璈、向哲濬等人作為首批法官代表,參加東京審判的開幕式。
梅汝璈當時為國民政府立法院外交委員會代委員長,他早年自芝加哥大學法律專業畢業,榮獲博士學位。
向哲濬檢察官早年獲耶魯大學法學博士,時任江浙首席檢察官。接國民政府令後,他組織了一批國際法、英語精通的顧問,全力搜集並整理日軍戰時罪行證據。
除我國外,英、美、新加坡、澳、法、印、菲、荷、蘇九國各派一名法官,共十人,加我國法官共十一人組成審判庭,庭長由澳大利亞韋伯法官擔任,但初即現位次之爭。
韋伯法官憑個人喜惡,將我國座次降為第三,而將親近的英國法官提至第二,使自己被英美環繞。然我國二戰損失慘重,犧牲巨大,且在日本投降書上第二個簽字。
現今,韋伯僅憑個人喜好擅自調整中國位置,既是對中國的不敬,又似有在審理時與英美派暗中勾結、方便交流的企圖。
梅汝璈堅決反對,憤然離席,明確表示不接受韋伯的私下安排。韋伯多次威脅,稱此舉將損害中美關係並激怒盟軍統帥麥克阿瑟。
梅汝璈對此堅決不讓步,拒絕韋伯的私下安排,並明確表示,他的政府同樣不會接受這樣的安排。
距審判正式開始僅一天,韋伯仍對我國百般刁難。隨後,他借綵排之名,讓梅汝璈先按第三位置拍照,聲稱晚上再議此事。
梅汝璈迅速識破其計謀,堅決拒絕。考慮到四周布滿攝像機,即便僅是綵排,只要他坐上第三把交椅,此事便成定局。
韋伯經三次與英美法官商議,決定按中國第二的位置進行正式審判。此事雖小,卻反映西方當時對華態度,預示着東京審判的艱難。
【三、美日暗中達成協議,艱難的審判之旅】
多方糾葛增加了審判難度。此審判全面由美國主導,包括英美訴訟體系、審判庭統帥及定罪量刑等。為避嫌,美國指定韋伯擔任庭長。
在此之前,美國已決定不對裕仁天皇及日本皇室提起訴訟,導致這場侵華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得以逃脫法律制裁。
美國此舉意在蓄力對抗蘇聯,因此,二戰期間日本的細菌實驗成果對其而言,成為了極為寶貴的資源。
石井四郎作為731細菌部隊創始人能逃脫嚴懲,關鍵在於他與美國的交易,使美方獲取細菌實驗詳資,而具體負責人依舊未受懲處。
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朝香宮鴆彥,因其日本皇室背景而未被追責。1945年9月至12月,麥克阿瑟四次下令逮捕二戰主要戰犯,但他未在其中。
遺憾的是,盟軍給予罪犯的寬限期過長,致使眾多日本罪犯或自殺,或逃亡,甚至有人通過美國渠道尋求赦免。
裕仁天皇屬於後者,雖美國政府初未對日本皇室立即行動,但澳大利亞與聯合國堅決要求懲處皇室,尤其是首要責任人裕仁天皇。
當時天皇掌握軍政的絕對至高權力,遠非今日之吉祥物可比。裕仁天皇焦慮不安,因懼怕遭審判而夜不能寐,其怯懦之行顯露無遺。
1945年12月,裕仁的恐懼達到了頂峰,這一轉變緊隨其首席謀臣木戶幸一等人被捕入獄的事件而發生。
他心懷忐忑求見了麥克阿瑟,二人進行了長達一小時的深入交談,但交談的具體細節並未對外公布。
此後,皇室權力被架空,僅具象徵意義。總之,日本皇室因美國庇護而脫身,且美為遏制蘇聯,對其他戰犯也未趕盡殺絕,反有包庇之意。
這給審判造成巨大障礙,英美法官在法庭上以證據不足等為由,為眾多重罪犯開罪,造成與紐倫堡審判迥異的結果,甚至16名被判無期徒刑的罪犯也在五十年代陸續獲釋。
此外,法官們對日本侵華戰爭起始時間存在分歧,因向哲濬等人迅速搜集證據,提交1928年“皇姑屯事件”為最早時間,但法庭在英美主導下,卻以1941年珍珠港事件為起訴基準。
至1941年,日本已在中國領土上肆虐屠戮13載,其間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及南京大屠殺等種種暴行,竟未計入起訴年限之中。
梅汝璈、向哲濬等人當時的無助與憤怒可想而知,他們晝夜不息地搜尋資料、證據,孤身在法庭上與霸道強權頑強抗爭,以言辭力戰群敵。
經持續頑強反駁,法庭最終採納了中國以1928年為起訴日本基點的意見,但隨即要求提供相應證據。
至今已18載,自1928年張作霖遭暗殺。期間,搜尋九一八事變及南京大屠殺等罪行證據,困難重重,極為不易。
關鍵在於,日本在美軍登陸前大肆焚毀文件,涵蓋侵華、菲律賓侵略及海陸空軍事機密,給後續審判帶來巨大挑戰。如何應對這一困境?
【四、中方據理力爭,將七名罪犯送上絞刑架】
在向哲濬等我方人員的竭力搜尋下,儘管日軍製造大量偽證並焚毀眾多軍事文件,仍成功發掘出部分確鑿證據。
他們持有的資料包括:自日本陸軍省抄錄的侵略檔案、外籍記者報道南京大屠殺的報紙、拉貝的日記,以及松井石根親筆簽名關於攻打南京的文件。
這些均為定罪量刑提供了有力證據,另有約419名證人出庭陳述。尤為重要的是,溥儀的出庭揭露了日本構建偽滿洲國的虛偽策劃。
但很快,中方面臨新挑戰:審判遵循英美訴訟體系,日本罪犯也配有專業辯護律師,且全為美國籍,極為嫻熟。
相比之下,我國法律小組僅20人,且國民政府毫無準備,未提供物證、人證等資料,僅派法官赴東京,預期數月內即可完成審判。
審判過程長達兩年七個月,中方法官在英美陣營的阻撓下艱難前行,而戰爭的罪魁禍首卻依然未受懲處,逍遙自在。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無暇提供資料證據,梅汝璈等人遂全力以赴,夜以繼日研讀國際法,親手抄錄日軍侵華檔案,並廣泛搜尋相關人證與物證。
期間,需不斷在法庭上駁斥日軍製造的大量偽證,精神幾乎全天24小時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在確鑿證據面前,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等罪犯無法再混淆視聽,最終沉默並無奈接受審判。
量刑時,法庭初無意判死刑,認為違悖民主自由。經我國法官梅汝璈據理力爭、逐一舉證反駁,最終以六比五微弱多數,七名罪犯被判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