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揭秘漢代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兩件計時器

2025年02月11日17:00:28 歷史 1816

央廣網呼和浩特2月11日消息(記者邵玉琴)人們或許好奇,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古人究竟用什麼方式計時,是圭表、漏刻、沙漏、水運渾天儀還是其他?

日前,文物專家、內蒙古文物學會副會長王大方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有兩件罕見的漢代計時器現珍藏於國家博物館,這兩件計時器分別為銅漏和石刻日晷。

文化中國行 | 揭秘漢代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兩件計時器 - 天天要聞

鄂爾多斯出土的西漢青銅滴水型計時器(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1976年,內蒙古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文物站在杭錦旗阿門其日格公社,徵集到一件西漢滴水形計時器。

該銅漏通體高47.9厘米,壺內深24.2厘米,直徑18.7厘米,重16.5斤,容量約為6384立方厘米。在青銅器上還有兩行銘文:“千章銅漏一,重卅二斤,河平二年四月造”,另外一行為“中陽銅漏”,壺底還有“千章”兩字。

此外,銘文的意思是:該銅漏重32斤,於漢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在千章縣鑄造,後歸屬中陽縣。

文化中國行 | 揭秘漢代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兩件計時器 - 天天要聞

圖為“千章銅漏銘文”(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據考證,西漢時期的一斤,等於今天的285克,即16.5斤。

王大方說,該銅漏由漏壺和漏箭兩部分組成。其中漏箭部分由竹和木組成,漏箭上面標有區分晝夜的刻度。漏箭底有浮舟,可讓漏箭浮在水面。該銅漏最特殊處是底部斜出的一根管子,管長約 8.2厘米,寬1.8厘米,青銅器的底座有三個蹄形足,約高8.8厘米。使用漏壺時,只要將壺內盛滿水,漏箭浮於浮舟上,水就會順着管子緩慢流出。可惜的是,這個千章銅漏的漏箭已經遺失。

“這件文物,見證了二千多年前,我國漢代政府對於北疆地區的精確管理和漢代的科學技術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王大方表示,此件銅漏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容量最大、且有明確製造年代的泄水型沉箭式漏壺。

經研究分析,該文物是漢代北疆地區的西河郡太守等重要官員使用的計時器,在全國各地極為罕見。因意義重大,經國家文物局研究決定,該文物在北京展出後由國家博物館收藏。

無獨有偶,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在內蒙古托克托縣雲中郡古城出土了一件漢代石刻日晷,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被命名為“托克托日晷”。

文化中國行 | 揭秘漢代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兩件計時器 - 天天要聞

漢代石刻“托克托日晷”(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北疆地區,地處陰山南北,黃河兩岸。漢代時,位於今內蒙古鄂爾多斯的漢代西河郡及呼和浩特地區的雲中郡均屬於邊關重地,而古時對駐軍和郡縣的管理,需要有精確的時間觀念和計時器。

據介紹,銅漏是古人在夜晚(或者陰天)使用的時鐘計時儀器,我國古詩詞中的“靜聽銅壺滴漏,夜月微殘”“細聽銅漏已更闌”,描寫的就是銅壺滴漏夜晚計時場景。

“地上天少日晷短,日晷未移三十刻” 則是描寫日晷白天計時的詩句。這些詩句中的“銅壺滴漏”與“日晷”,詩中不僅生動描繪了古代計時工具的形象,也蘊含了古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銅漏和石刻日晷是精確管理北疆地區所需要的產物。”王大方說, 內蒙古地區出土的漢代西河郡的銅壺滴漏與雲中郡的石刻日晷,是漢朝時期對北疆地區精確管理的產物,它們集中了當時人們的智慧。這兩件計時器,充分體現了漢朝管理機構在高效運轉、機構調動、協調統籌、晝夜值守的管理運行機制方面的積極探索,為研究漢朝政府在北疆地區實施有效行政管理的歷史以及超前的天文學方面提供了重要文物考古依據。

來源:央廣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援助圭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圭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圭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圭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 天天要聞

那頂象徵著夢想的草帽:照亮了整個三國的天空!

文‬/胡鐵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縣城外的蘆葦盪泛起金浪。四十七歲的劉備站在城樓上,望着校場上整齊列陣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腳邊的蒲草,在粗糲的指間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頑皮的笑意。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18︱《廣西學生軍》:“廣西的政治基礎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本文介紹《廣西學生軍》一書,藉以反映抗戰初期桂系軍隊組織發起的第二屆廣西學生軍的情況...
朱學勤憶胡適 - 天天要聞

朱學勤憶胡適

【原題】朱學勤:胡適,始終以一種從容的態度批評着那個時代,不過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轉自當代文學批評作者朱學勤 節選 | 想起了魯迅、胡適與錢穆轉載 | 《被遺忘與被批評的》胡適的一生是堅持自由主義的一生。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 天天要聞

TVB傳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長在青浦...一張嘴就是標準上海話

說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認識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影視歌三棲藝人但是你知道嗎?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舉辦《DIVA演唱會》上海站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這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我準備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 天天要聞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開懸賞

為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的權威,促進社會信用機制的建立,經申請執行人的申請,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人民法院發布最新執行懸賞公告: 1、被執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井崗鎮衛樓村汪崗村民組150號,公民身份號碼34011119900119 ****。 2、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