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毛秉權(匪首),凱里市凱里鎮人。此人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殺人越貨,無惡不作。1950年,毛乘匪黔東南綏靖區司令謝世欽招兵買馬,擴充勢力之機,投奔謝部,任第十一縱隊司令,隨後糾合爐山縣參議長楊秀峰,匪首吳錫光等在凱里成立所謂"爐山縣政府"自任匪縣長。1950年十月,人民解放軍一八六師清剿匪亂時,楊秀峰、吳錫光等匪首相繼落網,唯毛匪潛逃,下落不明。
民國時期爐山縣全圖
凱里安撫司,府東北百里。西北至四川遵義府三百二十里。
本牂柯蠻地。元為播州安撫司地(《名勝志》:元置凱里安撫司,屬播州軍民宣撫司,土酋揚端世守其地。明初,端之孫友與其弟仇殺而司廢。今考《元志》不載凱里司,疑有脫誤 )。明正統中,分播州宣慰司地,置凱里安撫司。嘉靖九年,改屬貴州清平衛(《通志》:司在衛東四十五里)。萬曆二十七年,改今屬。今亦設凱里都司。
司接壤川、貴,於遵義尤為密邇。語曰:骨肉臡醯,參商播、凱。甚言其相倚之切也。
揚義長官司,府東南二十里。元為平月長官司地。明洪武十四年置司,土酋揚氏世守其地,屬平越衛,編戶一里 。
——來源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1951年一月下旬的一個晚上,悅平鄉(今開懷)龍井村村長熊應發正在家裡召集農協組長開會,研究安排征糧工作。大約10時左右,布置在外放哨的熊貴超進來報告說:黃老滿向他反映,剛才有一個自稱是雷山的人挑着一擔糞籮,裡面放着一盞四方煤油燈,從村裡路過時向他打聽往雷山走的方向。此人行動鬼鬼祟祟,看樣子不像個好人。不一會,黃萬林、熊志祥又來向熊應發報告說:一個自稱是雷山的人,剛才先後來到我兩家裡要求住一晚上。我們都沒有答應,這人就問附近可有瓦窯、牛棚?我們指給他方向後,這個人就向寨子西邊瓦窯走去。
圖為1934年12月,貴州黎平縣鳥瞰
根據這些重要情況,熊一面派熊貴超、熊玉章兩個民兵到小堡鄉公所彙報,一面組織30多個民兵點起火把追到瓦廠搜查。搜查中發現有一破窯口有幾床群眾曬糧就近存放的曬墊堵着,拉開曬墊一看,毛匪果然隱藏在裡面。在場的民兵將瓦窯團團圍住,並大聲向窯內喊話:"裡面是什麼人?"毛匪半響不迴音。當時的民兵提出,如果不講話,就放火燒死他。這時才聽到毛匪在窯內答話:"我是雷山的人,今日路過此地,因為生病走不動了,想在這裡歇腳。"熊說:"不管你是什麼人,出來把衣服脫下我們搜查"。
民兵藉著火光,見毛匪將衣服脫去一邊,另一邊(藏槍那邊)始終披着,不肯脫下。民兵堅持要他脫下來接受搜查。他既不脫下那邊衣服,又不出來。大夥又喊着,抬柴來燒。毛匪自知隱藏不住,才慢騰騰地出窯洞。誰知他剛出洞口,趁民兵不防,一槍打中守衛在洞口的貧協組長熊興發的右膀,妄圖奪路逃命。熊應發在緊急關頭,一個箭步,縱身從洞口水槽上跳下,由後面將毛匪緊緊抱住,毛在慌亂中向熊連開三槍,子彈從熊的腋下空隙穿過。在搏鬥中,熊將毛甩出幾尺遠,毛借天黑之機,爬起來亡命向著化釺方向逃去。
第二天(臘月二十六日)悅平鄉鄉長姜日存同志得知情報,從寨瓦趕到龍井寨,根據村幹部彙報的情況和查看現場,他分析毛匪往化釺方向逃竄的可能性極大,當即寫信通知悅平鄉七個工作組和化釺、舟溪、凱里各地,要求他們加崗設卡,嚴查過往行入。晚上,熊應發同志同薄枝坪村長顧永昌在甘海(今二級站)召集黃土裡、班枝坪民兵共30餘人開會,布置明天(二十七日)組織各家青壯年上坡搜山。
第三天(臘月二十七日)天剛發亮黃土堂、游枝坪等地幾百戶青壯年農民,手持柴刀、棍棒上山,仔細搜尋毛匪蹤跡。不一會,薄枝坪村長顧永昌和顧永開等人在老虎坳下面一個小地名叫甘維的高梁地里發現出來解便的毛匪。顧一面派人急報姜日存鄉長,一面組織民兵緊追毛匪不放。毛匪猶如驚弓之鳥,倉惶向賴坡方向逃奔,邊逃邊向追捕他的民兵開槍。大約在上午十時左右姜鄉長趕到。為了保護群眾的安全,姜命令追捕的民兵躲開,自己隻身衝上去同毛匪展開激烈的槍戰。
戰鬥中,姜乘毛匪換子彈之機,縱身跳過土坎,翻身滾到距毛匪僅100公尺左右的一條田坎,利用一塊大石頭作掩體,居高臨下,向龜縮在土坎下面負隅頑抗的毛匪射擊。姜一槍先將毛匪擊傷,爾後又從趕來增援的民兵手中接過步槍,對準毛匪連開二槍,一彈擊中大腿,一彈擊中胸膛。毛匪應聲倒下,當場斃命,結束了罪惡的一生。其時是1950年臘月二十七日中午十二時左右。這時帶病趕來追擊毛匪的姜日存同志也因疲勞過度昏了過去,群眾即用擔架將他抬到凱里治療。
擊斃毛匪次日(臘月二十八日)民兵將毛匪屍體拉到凱里,區委在大操場(今營盤坡)召開萬人控訴毛匪罪行大會。廣大群眾看見往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毛秉權,今天落到暴屍街頭,萬人唾罵的可恥下場,無不高興地說:"萬人大搜山,擊斃毛秉權,除掉一大害,人人喜開顏。"
【說明】
1、本文純屬個人整理的學習資料和史料,僅供參考,資料參考《剿匪鬥爭· 西南地區》、《讀史方輿紀要》、《凱里文史資料》、網絡;
2、圖片主要來源網絡、個人收藏,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中華文化精神;
3、歡迎多多交流,難免有疏漏之處,還請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