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2024年05月14日12:00:58 歷史 4026

有這樣一群青年人,他們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以一己之力,不斷擴大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力。《go!出海新聲代》聚焦他們的故事,從青年人的傳承中,看文化五千年的延續脈絡。

今年初,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海外社交平台轉發一條浮雕長城的創作視頻,並配文“見證浮雕壁畫藝術家以精湛技藝‘建造’長城的奇蹟!”,一時之間,引發了海內外網友的熱議。

近日,南都、n視頻記者前往位於清遠的“百畫齊放”工作室,聽視頻的主人公們講述了背後的故事。

即使重來也會走這條路

“嗨!你們來啦!”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個戴着細邊眼鏡,頭髮打着捲兒的腦袋探了出來。他就是視頻的拍攝者——梁銘傑。

他熱情地將我們迎進了工作室,邊走邊不好意思地說,“有點亂啊,別介意”。

梁銘傑所在的“百畫齊放”工作室是一個典型的藝術家房子,兩層loft式套間,上層是壁畫師們平日休息的空間,而一層則被各種風格、進度不一的作品充斥着,牆上、桌旁、陽台角落,處處都散落着或大或小的壁畫作品。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工作室內的作品。

“我們的小團隊最開始就是三個人,”梁銘傑是個十分外向開朗的“95後”男孩,他向南都、n視頻記者一一介紹了小團隊的成員,“這是何珊,還有一個成員,裴一凡。”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三人在壁畫作品前合影。

由於飛機延誤,當天裴一凡未能如期趕回工作室。

梁銘傑告訴記者,他們的小團隊結緣於深圳大芬油畫村。“當時我們都還是培訓機構的美術老師,但是你們都懂的,想要靠藝術吃上飯已經很難,靠藝術吃飽飯更是難上加難!”他打趣道。

聊天中,梁銘傑和何珊告訴記者,裴一凡來自甘肅,以落榜美術生的身份到深圳大芬村闖蕩,並結識了來自清遠的梁銘傑。“當時,我和裴一凡一拍即合,就決定成立這個工作室,後來何珊也加入了進來。”

何珊穿着一襲黑色的長裙,頭髮披散在肩膀,白皙的鵝蛋臉上架着一副圓框眼鏡,看起來十分乖巧。

“我選擇和他們一起做壁畫,也是因為覺得當老師真的太無聊了,我受不了被拘束,還是喜歡自由自在的,做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她俏皮的笑道。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何珊在工作中。

三個意氣風發的的年輕人,在摸爬滾打中嘗試着將興趣愛好變成一門可持續的謀生行當。三人在市場調研中了解到,國內對浮雕壁畫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又缺少相關專業人才,加上他們之前有學習平面壁畫繪製的基礎,於是決定進入這一行業。

當時沒錢租場地,只能在5平方米的單間內作畫。“畫到凌晨餓了,想買一碗12塊的宵夜卻發現錢不夠。”回憶起當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日子,梁銘傑感慨萬千。

但是當記者問,如果有機會再重來一次,是否還會選擇相同的路。

他們斬釘截鐵地回答,“當然會!我們熱愛這份工作。”臉上是幸福的笑容。

我們差點“拒絕”了外交部

2021年,“百畫齊放”工作室從深圳搬至清遠清城,紮根瀾水大街一處簡易的民房內,成為一幫壁畫愛好者的聚集地。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牆繪市場逐漸火熱,開始帶來新的機遇。成立工作室後,小團隊將重點瞄準線上,通過接網單的形式打開定製壁畫市場。

“近些年都是網絡‘一線牽’了,通過網絡可以幫助我們打開知名度,訂單也就隨之而來了。”梁銘傑分析道。

此後,梁銘傑自學視頻拍攝和剪輯,裴一凡、何珊學習出鏡和表達,以短視頻和小劇場的形式記錄壁畫創作過程,獲得不少網友點贊和轉發,壁畫業務也漸漸有了起色。

今年初,由於外交部的轉發點贊,他們迎來了一波“流量高潮”。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點贊。

“我們都沒想到,原來外交官轉發還會先來徵求我們的同意!”因為這個沒想到,梁銘傑團隊差點錯失了這一波“潑天富貴”。

他回憶了自己差點拒絕了外交部的故事。當時剛結束浮雕長城繪製,他正趕往湖南參加下一幅畫作。在酒店休息的時候,收到了一條私信,表示想要轉發他們繪製浮雕長城的視頻,並落款外交部。

“我當時還以為是什麼詐騙,想直接關掉的。”梁銘傑笑道,“但是一想,萬一呢?對不對?而且就是轉發個視頻,好像也沒有什麼好騙的。”

抱着將信將疑的態度,在對方提供相關工作信息後,他確認了一切竟然是真的。

視頻被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配文“見證浮雕壁畫藝術家以精湛技藝‘建造’長城的奇蹟!”轉發,引發了海內外網友熱議。

這次轉發,為工作室帶來了一波巨大的流量,讓他們的壁畫事業又向前走出一大步。

“我們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神奇,怎麼會選我們呢?”梁銘傑坦言,業內有很多比他們更加傑出的老師們,沒有想到這份“幸運”會砸到自己頭上。隨之,他的小夥伴何珊接話道,“因為沒人做過這麼大幅的長城壁畫,我們是第一個!”

兩個小夥伴相視一笑,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通過藝術創作讓更多人了解清遠

從簡單的單幅平面牆繪起步,到後來能承接到高校、景區的巨幅立體浮雕壁畫,壁畫業務變得多樣,隊員們的創作技巧也日臻成熟。

一條條的短視頻中,他們拿着鏟刀、畫筆爬上十幾米高的腳手架,用筆在屋檐下勾出立體壁畫的大致輪廓,再用鏟刀將圖案的輪廓“刮”出來。

“鏟牆、打磨、調色、刷漆……起稿打釘子是最困難的,這是整幅壁畫的基礎。”浮雕壁畫工藝特殊,要求極高,畫圖、定位、繞線、上色每一步都需要精確無誤。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百畫齊放”工作室的壁畫作品。

梁銘傑說:“比如那條被外交部點贊的作品,整幅壁畫作品近40平方米,我們花了7天的時間才完成。”

比起“藝術家”,他們戲稱自己是“刮膩子”的,“整天和石灰、膩子粉作伴,可不就是‘刮膩子’的?但是用這些普通的東西,創作出美麗的作品,裝點人們的生活,我們覺得很自豪。”

隨着社交媒體的傳播,很多粉絲都慕名而來學習、了解浮雕壁畫的創作技術,“學員都是從五湖四海過來的,最遠的要坐三十多個小時火車,相當辛苦,不過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

截至目前,“百畫齊放”工作室已吸引了過百名同樣熱愛壁畫的年輕人前來學藝,“就是喜歡,所以才想來學習。”工作室里的學徒說道。他們都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夠變成令人駐足觀賞的藝術品。

藏在清遠小巷裡,被外交官點贊的“刮膩子”專家,到底有多牛 - 天天要聞

梁銘傑和何珊在作品前合影。

作為清遠人,梁銘傑也希望以清遠元素為題材創作壁畫,用畫刀記錄下清遠的變化,讓更多人認識清遠。“我們想過把清城的自然風光,還有人文特色、美食結合起來繪製成一幅有代表性的壁畫。”

目前,百畫齊放工作室計劃將創作一幅以“鳳凰”為主題的浮雕壁畫,“華流就是頂流,現在的國人文化自信也越來越足,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壁畫這個載體,將中國傳統文化宣揚到世界去。”

統籌:柯曉明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鹿筱悅 王熠 陳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聞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東海域上演了一出"換旗求生"的戲碼,在霍爾木茲海峽這片火藥桶般的水域,外國商船們突然集體玩起了"變裝秀"——清一色掛上中國五星紅旗。 (在霍爾木茲海峽,大量外國船隻懸掛五星紅旗以避免....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 天天要聞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7月9日,天津市委組織部領導幹部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宣布中央有關任職通知和市委關於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任職的決定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嚴的標...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駿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視頻的真相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駿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視頻的真相

李人駿把萬海定為黑社會,是因為王彧的指證。王彧在幕後老闆陳勝龍和程子健的一番操作下,對萬海做偽證,陳勝龍告訴他說是零成本,只需要誣告萬海,就可以把萬海手裡的萬川集散中心搞到手。但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隨着姜紅軍和孫飛被抓,李人駿被約談,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