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的恥辱——《滿洲里界約》與阿巴該圖洲渚

2020年03月01日17:40:14 歷史 1407

《滿洲里界約》又稱《齊齊哈爾協議書》(俄文:Договор цицикар),是清朝與沙皇俄國於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是清政府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該條約簽訂後兩個月清帝退位,清朝滅亡。該條約中方代表是黑龍江巡撫周樹模,俄方代表是菩提羅夫。

中國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地區與俄羅斯毗連的水界和陸界,是1689年清俄《尼布楚條約》和1727年清俄《恰克圖條約》劃定的。但隨着沙俄侵略勢力的擴張,這一帶界務糾紛日漸增多,俄國人非法越界侵佔清國領土的事件屢有發生。清政府為防止沙俄擴大侵略,於1909年由清朝外務部照會沙俄政府,提議雙方派員會勘邊界。1910年4月,沙俄同意清政府的建議。

清朝最後的恥辱——《滿洲里界約》與阿巴該圖洲渚 - 天天要聞

1910年5月,清政府命黑龍江呼倫道宋小濂為勘界委員,與沙俄勘界委員儒達諾夫在滿洲里舉行會議。此次會議歷經3個月,會談10餘次,決定先勘水界後勘陸界。滿洲里一帶的水陸國界,由於清俄雙方長期未予會勘,水路國界河身淤積,港汊紛歧;陸路國界,界點毀失,界線不清,而且舊約條文簡略,又無當時圖籍可憑。這些客觀因素成了沙俄任意侵佔中國領土的借口。對水路,俄方舍條約不據,硬說歷史上河流曾改道西移,強指右岸河汊為額爾古納河舊河道,並欲將靠近清國岸邊許多河中洲渚劃入俄境。會勘陸路界址時,俄方往往遠離歷史上習慣的邊界線,而深入中國境內十數里或數十里尋找邊界點,牽強附會指某地為舊約所定的界點,並以武力恐嚇要挾,迫使中方認可。宋小濂據理駁斥,並向俄方的武力威脅提出抗議。但清國政府對沙俄的侵佔意圖,一味採取妥協退讓的態度,唯恐交涉破裂。

清朝最後的恥辱——《滿洲里界約》與阿巴該圖洲渚 - 天天要聞

沙俄在清代中前期還是以點帶線的方式入侵外東北,隨後進展十分迅速,很快就軟硬兼施的將外東北侵佔。

1911年5月,清國政府派黑龍江巡撫周樹模為會勘清俄邊界大臣,與俄方代表菩提羅夫在齊齊哈爾進行談判。會議之前,沙俄在滿洲裡邊界附近多次增兵,進行武力威脅。會議中,俄方要求將滿洲里劃歸俄國,周樹模據理力爭,堅決不讓。俄方又提出大清國應在水陸兩界其他地方作出讓步,作為俄國不侵佔滿洲里的交換條件。12月20日,周樹模被迫同俄方簽訂了《滿洲里界約》。此時,辛亥革命已爆發,清朝覆滅在即,沙俄有鑒於此,遂照會中國外務部,以該界約“無須由兩國政府批准,政府視為完全了結”。《滿洲里界約》就如此匆匆地成為了“定案”。

《滿州里界約》共兩條,其主要內容是:清俄兩國重定由塔爾巴干達呼第58界點起,至阿巴該圖第63界點,並沿額爾古納河,至該河與黑龍江會流處止的國界。

清朝最後的恥辱——《滿洲里界約》與阿巴該圖洲渚 - 天天要聞


此次界務交涉,本應按照舊約規定,雙方共同履勘水陸兩界,但結果卻完全超出了會勘的範圍和舊約的規定,以致新設界點位置及水路國界與舊約不符。陸路邊界線的6個界點全部南移,致使中國喪失數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約中雖載明以額爾古納河為界,但右岸應屬中國的許多洲渚,卻以臆造的“額爾古納河舊河道”為借口,劃歸俄國。《滿洲里界約》將舊約作了有利於俄國的修改,並就此重新劃定了國界,是有損於中國領土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也是腐朽的清政府代表中國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

《滿洲里界約》共計使中國喪失領土1400多平方公里。在陸界,五十八號鄂博(塔爾巴干達呼)至六十三號鄂博(阿巴該圖)之間6個鄂博的名稱雖末改變,但每個鄂博均向南移動4-21公里不等。在水界,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將河中280個洲渚,160個劃歸俄方,120個劃歸中方。後來額爾古納河曾改道西移,俄方認為右岸河汊為額爾古納河舊河道,將河中主流中方一側的18個大洲渚劃屬俄國。這18個洲渚佔全部洲渚面積的84%,成為俄國的界外領土。

清朝最後的恥辱——《滿洲里界約》與阿巴該圖洲渚 - 天天要聞


清朝最後的恥辱——《滿洲里界約》與阿巴該圖洲渚 - 天天要聞


自清末中俄簽訂了《滿洲里界約》後,阿巴該圖山被劃在俄國境內。此後附近的洲渚也就被稱為“阿巴該圖洲渚”。阿巴該圖洲渚總面積約58平方公里,位於中國滿洲里地區,在作為中俄兩國界河的額爾古納河的東南側。根據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黑龍江的發源河額爾古納河的中下游為兩國界河。沙俄政府在1911年簽訂不平等的《中俄滿洲里界約》後,強行佔領包括該洲渚在內的18個洲渚。

阿巴該圖洲渚,俄語稱為大島(островов Большой)。阿巴該圖洲渚位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江心主航道中國一側的一個小島,曾是中俄間有爭議的領土,面積近58平方公里。可是額爾古納河漲潮的時候,面積就會大大縮小。“阿巴該圖”是蒙古語,意為“有婦人之山”。這個名稱的源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清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年,中俄兩國的勘界大臣在勘查滿洲里段中俄國界中途休息的時候,忽然有一位貌似天仙的婦人(相傳是蒙古族)從天而降,手裡提銅壺走到雙方官員面前,為每人沏上了一杯香甜可口的奶茶,勘界官們的乾渴和疲勞頓時全消。事後,雙方勘界官員為了紀念,就將停歇的這座山命名為“阿巴該圖”。阿巴該圖洲渚無人居住,洲渚包括很多小島和河汊。放眼望去一片綠色,一人多高的柳條、蘆葦,一叢叢一簇簇點綴在草地上,草叢中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縱橫蜿蜒的小河汊,碧波如鏡,在陽光的直射下泛着白光。駱駝山哨所豢養的一隻黑棕色小狗,在不遠處的灌木叢中來回奔逐,驚起一群群草原百靈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