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2024年03月23日18:35:44 歷史 1616

前言

古代的戰爭場面常常令人驚嘆,萬馬奔騰,千軍萬馬齊發,如何組織和管理龐大的軍隊成為古代將領們必須面對的挑戰之一。

除了部署作戰和指揮軍隊外,將領們還需要面對一個似乎不那麼光彩的問題——軍隊的日常生活細節。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在萬軍廝殺之際,軍隊里的吃喝拉撒這些基本問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你能想象古代將領需要處理這些瑣事的場景嗎?在古代行軍的壯闊畫卷背後,隱藏着怎樣的細節和挑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漫長的行軍途中,糧草的及時供給直接關係到士兵的體力恢復和戰鬥的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漢時期的姚錯在《論貴粟疏》中說到:“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針對糧草的安排貫穿行軍打仗,包括糧食儲備、糧草的運輸和管理、路途中發生緊急情況的應對、糧食發生意外後的問責以及糧草儲備不足時的應急方法等等。

糧食儲備是在行軍前,軍隊會提前儲備大量的糧食,通常以乾糧為主,比如小麥、稻米、高粱等,而且這些乾糧還要經過特殊的處理,以確保能夠長時間的保存。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另外,也會準備一些乾果、腌制的肉類等食物補充,雖然製作成本較一般的糧草更高,但它們能豐富將士的食譜。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針對軍隊的糧食製備,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記載,《隋書》、《宋史·職官志》、《明史·農政志》都對乾糧的製作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甚至為了提高軍隊的續航能力,對乾糧的選材也有一定的要求,基本的思路就是便攜、能夠長時間保存、快速為士兵提供能量,這些基本的要領就和當今的壓縮餅乾類似。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古代行軍的乾糧並不會像我們在各類影視劇中看見的白饅頭和各種餅類,這種糧食不僅體積偏大不易攜帶,而且容易受潮變質。

對於合適的乾糧製作也有記載,宋代的《武經總要》就給出了多種詳細的製作方法。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舉例來說材為100斤的大米,煮熟後暴晒晾乾,去除雜質後在清蒸一遍,多次反覆,對這100斤的大米進行類似壓縮餅乾的濃縮製備,最終這百斤的大米就能減少成約17斤左右。

行軍作戰的時候,飯點一到,士兵就可以拿出這些事先製備好的乾糧,之後用水泡開,蒸餾壓縮的乾糧就會膨脹,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為士兵補充能量,甚至還有不錯的飽腹感。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通常情況下,這經過濃縮的軍糧,可以讓一個普通士兵吃上40多天。

除了糧食的製作之外,糧食的運輸安全也是關鍵。

大軍開始行動之前,還要派出先遣部隊偵察情況,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斥候、游騎、探馬、塘騎等,負責偵察敵情和探路的部隊。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他們通常會被派遣到前方敵軍可能出現的地區,或者是行軍陌生路途較為兇險的區域進行偵察,搜集敵情情報並向主力部隊彙報。

宋時期的偵察兵稱踏白軍宋代著名將領岳飛曾在《奏陳州潁昌捷狀》中寫道:“據踏白軍統制董先、游奕軍統制姚政等申,統率軍馬,在潁昌府駐札。”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這些偵察部隊在古代的戰爭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他們的工作將為軍隊提供及時準確情報支援,還能為大軍掃清行軍的障礙,提高軍隊的行軍效率,保證隨後的糧草後勤部隊的安全,確保隊伍的生命線不會因為敵軍的偷襲而斬斷。

指揮官亦可根據也可根據先鋒傳來的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掩護行軍的目的,迷惑對手的判斷,合理保護自己的軟肋,有效地指揮部隊行軍和作戰。

歷史上因為糧草問題落敗的戰役也不在少數。就拿我們熟知的官渡之戰舉例,曹操黎陽袁紹進入相持階段,《資治通鑒》寫道:“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而行。”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曹操本想撤軍再作打算,荀彧卻建議:“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建議曹操抓住機會,這將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

隨後荀攸又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

曹操依計划行事,果然逼退袁紹的大軍,斬殺了顏良。之後許攸逃離袁紹投靠曹操,他向曹操透漏出一個影響戰局的信息,那就是烏巢就是袁紹囤糧重地,應當速速燒掉袁紹軍糧。曹操依計行事,輕兵夜襲烏巢,燒毀輜重。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袁軍的糧草被盡數燒毀,軍心自然大亂,許多將士紛紛叛變。曹操最後大破袁軍,以少勝多。

這場戰役中曹操能夠採納荀彧、荀攸和許攸的良策,攻守相濟,奇兵頻出,帶兵輕兵火攻,夜襲烏巢,焚燒袁紹軍的糧草,阻斷了袁紹軍隊的生命線,導致數倍與曹軍的士兵沒有補給,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由此可見糧食安全對軍隊的重要意義。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大軍行進時內急該怎麼辦

你敢想象古代行軍幾萬人行軍時一起如廁會時會是怎樣壯觀的場景嗎?將領們又是如何安排處理的呢?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我們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點,處理不好的話可能直接影響戰爭的結局。

我們知道古代的交通並不發達,大軍行進速度並不快,我們也經常看到史書記載的行軍都有數月之久,期間吃飯休息,安營紮寨,排便處理的體量可是不容小覷。

如果一支數萬人的軍隊人人自便,這樣的場景屬實是壯觀,因此如何處理行軍的排泄物,對於將領來說也是軍事必修課了。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我們就以一隻兩萬人的軍隊為例子,假設每人每天製造一百克的排泄物,那麼這隻軍隊一天就可以製造大約兩千千克,也就是兩噸的排泄物,假如行軍的時間是一個月,那麼這隻軍隊僅是出征一個月就可以產出約六十噸的糞便。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如此龐大數量的排泄物如果沒處理好,你能想象它會有什麼危害嗎?

首先,我們知道我國古代是農耕時代,但是受制於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的落後,農田的開墾和耕種要考慮諸多因素,就比如說土壤的肥力,農田周圍的水源質量。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假如這支軍隊恰好經過了農耕區域,那他們的這些未經集中處理的巨量排泄物,就很有可能燒毀農田,導致土地短時間內無法正常種植。

如果停留的時間過長,大量堆積的糞便還可能滲入當地的水源,河流和地下水的質量就會遭到破壞,不僅會危害軍隊停留期間的用水安全,對當地的農民的生活也會造成極大的打擊。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當然也有聰明的人就想到了,我國古代農民農田這麼多,農作物生長又需要大量的施肥,這些糞便不是正好可以給當地的百姓嗎?

確實就有很多將領會把這些糞便集中後賣給當地人,來換取軍隊短期的口糧等物資。當然也有人會留下來部分,經過合理的處理後,這些糞便也可以再次的利用起來。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然後,就是如果萬人行軍中,一有人內急就離開隊伍解決,不但隊伍的陣型無法保持,延緩行軍速度,還會加大管理的難度,影響軍隊應對敵襲的能力。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此外隨意的離隊排便,實際上為各種姦細避開大軍的視線傳遞消息製造很大的便利,更是增大了隊伍暴露的風險,給敵軍更多可乘之機。

如果行軍中真是內急無法忍受,難道就只能憋着或是就地解決嗎?

其實很多典籍就記載了當時安營、如廁的細則,還是宋代的《武經總要》中提及的下營法:“凡軍營將下之時,當營跳蕩、奇兵、馬軍、並戰鋒、駐隊,各令嚴備持仗,一準發兵法。待當營卓幕訖,方可立隊釋仗,各於本隊下安置。若有警急,隨方捍禦。其馬軍下營訖,取總管進止,其馬合群牧放。”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還有《蜀五書·諸葛亮傳》也對此有所提及:“所至營壘,井灶,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規矩工整,一月之行,至離去之時,營壘完好如始至。”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就是說諸葛亮在行軍時,所安營的地方包括廁所、防禦工事、生火的爐灶都井然有序,看不出絲毫破綻。有的史書還詳細記載了駐紮停留後挖出廁所的大小和規格。

當然,如果真是在行軍中內急而且距離安營還遠,離隊如廁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先向對應的人員報備,依照相應的規定,找同伴監督,結束後迅速歸隊,若是離隊超過規定,就會面臨軍法處置。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最後,就是這樣巨量的垃圾不進行及時的處理,還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增大部隊感染疾病的風險,這樣顯然會極大的削弱軍隊的戰鬥力,嚴重點的遇到了較為難以治癒的疾病,很可能還未到達目的地,軍人就折損部分。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而且,敵軍還可能根據這些沒有處理的殘留推測軍隊的大概人數,糧食的供給和儲備情況,士兵的健康程度,軍隊的戰鬥力是否飽滿,行軍的目的和大致方向等十分關鍵的信息,進而對戰局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對這些糞便的集中掩埋,就顯得簡單又有效了。

總結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也大致了解了糧草選材、製作、運輸、保護對軍隊續航的作用;也知道了行軍中安營停留,也要符合規格的建造防禦工事,以便能防止偷襲,快速禦敵;甚至對於簡單的如廁都有詳細的規定,涵蓋了行軍途中、安營停留、離開後處理等各個方面。

古代的十萬大軍,軍隊如何處理吃喝拉撒的?這是將領的必修課?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古代的將領對行軍的各種細節都要精通,才能保證勝利。

當然,我們處在生產力如此發達的今天,可以享受着技術進步的紅利,感受現代化、城市化的便利,上述的問題似乎與我們相去甚遠,但我們依然要將那段歷史銘記心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 天天要聞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聞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 謝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鵬新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深圳知名古城——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發生小範圍坍塌,目前景區已臨時關閉,文物專家正評估坍塌情況,南都記者從大鵬新區古城博物館了解到,坍塌部分為城牆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 天天要聞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前言:“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兒子大智若愚,人生順遂。“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父愛如山,陸遊勉勵兒子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