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2023年12月04日12:07:11 歷史 1025

咱們做過不少期如今的職業回到古代叫啥的節目,古今對比,還挺好玩。本期我們在查漏補缺一些,大家一起漲姿勢。重點的職業我會詳細嘮嘮。

先來看重要的關係國計民生的部分,如這段時間大降溫,大傢伙每天都看的天氣預報,誰發布的?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氣象局,主要職責是天氣預報、氣象預警、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古代對應的部門叫欽天監,具體辦事人員也拿國家俸祿,有最低的五官司晨,官職高一些的漏刻博士,五官司歷,五官監侯等。在高級點,掌推曆法,定四時的官員稱之為春、夏、中、秋、冬官正。

據考證,古代氣象局的設置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我們可以從商代中晚期甲骨文中,找到世界上幾乎最早的關於風、雲、虹、雨、雪等大氣現象的確切記載。

考古人員甚至還發現了距今800多年,位於山西大同渾源縣的圓覺寺塔頂的專門用來觀測風向的相風鳥,這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實物。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但史書載,“東漢張衡制相風銅烏,置之於長安宮南靈台之上。”看來,世界上最早用於測定風向的氣象儀器,也是made in China,比歐洲早一千多年。而張衡當時便擔任太史令簡稱太史,掌管天文歷算,算是欽天監一把手,換到今天就是國家氣象局局長。

您聽到這,可能有點疑惑。

我們都看過非常重要的正史典籍《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西漢武帝時的司馬遷就接過父親的槍,當過太史令,閱讀皇室所藏典籍,開始搜集史料,最終成就了這部煌煌巨著。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這不矛盾嗎?怎麼一個說是負責天人曆法氣象節氣四時工作的,又一個說是負責編輯史書,記載歷史的工作人員呢?

其實這個在古代一點不矛盾,像御史一定歷史時期既要負責負責考核、監督選任百官,干組織部的工作。還要干糾舉彈劾官吏紀檢監察的工作一樣,屬於複合型人才。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同理,漢武帝時期,太史令隸屬太常,專門掌天文、曆法、撰史工作。東漢開始,太史令逐漸不掌史了,即“掌天時星曆卻無記事之責”,所以一點不矛盾。

沒了太史令,也沒關係,活還在,甭管是地方史還是國史,國家設立史館,大的以宰相為監修,修撰一般史事。以他官兼領,稱兼修國史。而專職修史者,稱史館修撰。現代的首長秘書等同於古代起居注史官、檔案館長相當於古代史館史官,古今也沒啥區別。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說完了跟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再說每天給我們送貨送信送的小哥我們稱之為快遞員,古人也有這方面的需求哈,物流運輸、寄送物品最早就是國家出資建設的驛站,主要職責絕大部分原本是傳遞國家秘密、情報、公文的,當然皇帝愛妃的荔枝也是可以的。

最初,老百姓靠驛站小哥送東西,特別難。

北宋夢溪筆談》載,驛傳有三等,分別是步遞、馬遞和急腳遞。急腳遞速度最快的,一天能走四百里。快遞從業者被稱為驛使、驛夫或驛吏。多說一嘴,歷史上最著名的快遞員是明末的李自成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說是到了北宋曾西北戰事不斷,神宗專門設立了“金字牌急腳遞”。快遞小哥一棒接一棒,到達下一個十幾公里外的驛站,中間可換乘兩匹快馬,最快速度到達中轉站,也不休息也不下馬,馬上將東西交給另一位待命的小哥,省了中轉時間,特別快。

不過,老百姓的呼聲太大,各種物資需求後來也可以通過國家郵驛系統運送。只是這一下政府的,各地貢使的、民間商人的、小老百姓的各種物資信件都要驛站來運輸,那時候運輸工具很原始,除了馬驢騾,外加一些水運,真的負荷太大。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到了明朝永樂年間,出現了非官方的“民信局”,專業為百姓寄送信物件外帶着一些別的七七八八的東西。如果說,驛站是國家郵政局,那“民信局”就是如今的各種通、快遞小哥稱之為信客 。

此外,民間如果要運送東西,還有一種選擇,這便是鏢局。一說到鏢局,武俠迷馬上會想到如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里的虎踞鏢局、《書劍恩仇錄》里的鎮遠鏢局等。受人錢財,憑藉武功,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保障人身的江湖人士成立的安全機構。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實際上,清代中晚期才出現了鏢局,就是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故而,鏢局就有了快遞的屬性。只不過人家是VVIP服務,鏢師專屬快遞員。

另外,鏢局也被稱為保險業的鼻祖。因為你鏢局說白了,就是以獨立經營機構的形式提供風險保障!信鏢、銀鏢、物鏢、票鏢、糧鏢類似於財險,人身鏢就類似於今日的壽險。

這麼一來,鏢局還是最古老的保險公司,鏢師還是保險從業者呢!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再有,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

很多人覺的,記者這個職業,最早出現於16世紀歐洲的威尼斯。那時,威尼斯是歐洲的經濟中心,商業非常發達,全世界的大商人銀行家紛紛來這裡做生意商務洽談,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來自各地的資訊。

便有人去從事採集物價行情、船隻起航抵達或者各種商品供給情況,甚至是各地區政治事務的消息,用手抄,或刊刻,將資訊公開出售。這些從業者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記者。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可是呢,這些正確么?我還真的花了些時間去史料中找尋,發現我國應該是"報紙"最早誕生的國家。

西漢初年,公元前二世紀左右,書寫的紙張還沒發明出來,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以及,宮廷大事等內容,專門刻寫在竹簡或絹帛上,由信使也就是我們今日稱呼的快遞員郵遞員,快馬加鞭,通過驛道,傳送到各郡各地。

到了東漢年間,我國用植物纖維造了紙,廣而傳播。東漢期間,隨着造紙術的改進,這些訊息都被抄寫於植物纖維製造的紙張之上,被稱為《邸報》,更加方便傳遞和推廣,這應該是最早的一種新聞發布方式跟如今的報紙已經很接近了。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到了唐代,驛道道路更寬,交通更好,《邸報》傳遞的也更快。如唐玄宗時,某日京僚行大射禮於安福樓南。某日李隆基親耕籍田,行九推禮。某日玄宗自東封還,賞賜有差等等,不消多日,全國皆聞。

至宋代,行業更加精細化,出現了專門抄錄邸報以售賣的牟利商人,隨着活字印刷的推廣,《邸報》規模也成倍增加,不光官員花錢訂購,老百姓有閑錢也可以訂一份看。

這麼一來,可以說我國出現了全世界最早的報紙,也出現了現代報社的歷史原型,還有一批從業者,跟現代記者的工作是很相近的。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十一月,除了記者節,還有一個國家消防日。

今有消滅火災救護服務的消防員,遠在黃帝時期,便早有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員,稱為“火政”。漢代出現了有明確職責的“消防員”——“執金吾”,負責維護促成的的安全,製造、貯存和管理兵器,以及水火災等非常事件,被稱為世界消防員鼻祖。

唐代長安專建有“武侯鋪”的治安消防組織,分布各個城市和坊,負責救火。北宋更牛,創立了中國最早意義上的專職消防隊軍巡鋪,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業化公共消防隊。“夜間巡警”,謹防消防隱患。


盤點現代職業在古代都叫啥? - 天天要聞


至清代,消防隊伍的名字就叫救火兵丁。固宜專設責成,更須操演熟練,救火器具齊備,每日訓練救火器具的使用方法和和團隊合作救援。分工合作,有了現代化管理的模樣。

篇幅關係,現在的城管,古代稱“監市”,負責環境衛生、拆除違章建築、禁止佔道經營外,管理市場物價,真正的綜合執法。

現代的醫生,古代叫郎中。現在的私企經理,叫掌櫃。現在的教師,古代叫夫子。現在的婦產科大夫,古代叫穩婆。太多太多,我們以後再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