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2023年10月27日17:38:04 歷史 1401

前言

1952年夏季的一天,李先念在向毛主席彙報工作的時候,拿出一封加蓋了武漢市委公章的信交給毛主席,說有人讓他幫忙轉交。

毛主席很是疑惑,打開信封看到裡面的內容後,興奮的表示:“這是我二哥啊……”

軍營結拜兄弟

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大冶縣的一位名叫朱其升的老漢在去鐵匠鋪上班的路上,偶然間看到一個茅棚里貼着一張國家主席的像,上面寫着:

潤澤民生功垂宇宙,東方紅日普照五洲。

看着這張畫像,朱其升越發覺得眼熟。仔細觀察後,朱其升的腦海中突然冒出來一個人,這是不是我的結拜兄弟嗎?

朱其升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真的是他嗎?好像啊!尤其是下巴的那顆痣!

再看看上面的“潤”字,朱其升越發懷疑,當時的國家主席,就是自己的結拜兄弟。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那一整天,朱其升都心神不安,一直琢磨這個事情。下班回家後,朱其升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老伴。

老伴一聽,覺得丈夫純粹就是在瞎想。她覺得,就算畫像上的人就是丈夫當年的結拜兄弟,但是,那麼大的官,相當遠是以前的皇帝,丈夫只是一個普通的打鐵匠,怎麼敢和對方稱兄道弟呢?

於是,她警告丈夫千萬不要胡說八道,小心掉腦袋!

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件事情被傳了出去。很多村民都在看朱其升的笑話,覺得他要麼就是在吹牛,要麼就是有精神病。

一天,朱其升下地幹活的時候,順手將鞋綁在腰間。村裡的年輕人看到後嘲笑朱其升:

“這是你和毛主席一起當兵的時候學的吧?”

還有同輩的兄弟也來挖苦朱其升:

“豬腦殼,你不是毛主席的結拜兄弟嗎?毛主席怎麼沒有把你接到北京去當大官啊?你為什麼要把鞋子掛在腰上?是不是準備隨時去北京啊?哈哈哈哈”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聽着大家的挖苦嘲笑,朱其升想到了多年前的當兵生涯,將鞋子掛在腰間的習慣,就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朱其升出生於湖北省大冶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裡一共有四個孩子,但卻沒有田地可耕種。

為了生存,朱其升12歲的時候就被送到南方當學徒,學習打鐵和修傘。

朱其升本來想學點手藝賺錢養家,但是,老闆非常苛刻,學成之後他不但要給老闆打三年的義務工,有時候連飯都吃不飽。

一次,朱其升實在是餓極了,偷吃了一點兒米飯,老闆發現後痛罵朱其升是喂不飽的豬。

朱其升一想到自己終日勞苦,沒有工資不說,還填不飽肚子,覺得非常委屈,一時沒忍住跟老闆頂了嘴。

誰承想,老闆直接扇了朱其升幾個大嘴巴,將朱其升打的暈頭轉向。

反應過來後,朱其升憤怒不已,臉漲得通紅。老闆擔心朱其升還手,趕緊說:

“我惹不起你這個豬腦殼,你還是趕緊滾吧!”

就這樣,朱其升離開了那家店。由於身上沒有錢,朱其升一路乞討,風餐露宿,過得非常辛苦。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來到長沙後,朱其升聽說官府要招新兵,心想進入部隊還能有飯吃,有地方睡覺,便報名參軍,加入趙恆惕的部隊。

在這裡,朱其升認識了一位彭友勝的人。彭友勝是湖南人,也是因為家境貧困,獨自出來闖蕩。

參軍後,彭友勝因為為人老實、工作勤勉,被提拔為副目(副班長)。

對於比自己小7歲的朱其升,彭友勝非常照顧。因為他們出身相似,而且朱其升也是個出苦耐勞的老實人,平時行軍打仗表現的非常勇敢,不怕苦、不怕累,很多戰友都很喜歡他。

由於表現出色,再加上彭友勝的關係,朱其升沒多久就被升為上士,每個月可以領到8塊錢。

1911年,來到長沙求學的毛主席,在聽了革命黨人的演講後心潮澎湃,決定參軍報國。

當時,毛主席本想要去參加黎元洪革命軍。但是,由於剛好碰上武昌起義軍進逼長沙,毛主席沒能去成武漢。

於是,毛主席又轉頭加入湖南起義的正規革命軍。

但是,報名的時候毛主席遇到了阻礙。接收新兵的長官告訴毛主席,想要參軍必須要有他們熟悉的人做擔保才行。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但是,毛主席根本找不到這樣的人,苦苦請求長官可以稍微通融一下。

但是,那位長官拒不答應,倆人因此爭執了起來。

就在此時,路過的朱其升聽到爭執聲,出於好心勸說她們不要再吵了。

經過簡短交談,朱其升搞清楚了毛主席與那位長官爭執的原因。看到毛主席談吐不凡,朱其升覺得眼前的小兄弟是個文化人,如果他能加入部隊,自然是很好的。

於是,朱其升便帶着毛主席去找彭友勝幫忙:

“班長,這位小兄弟想要參軍,沒人給他擔保,我來為他擔保,讓他加入我們的部隊吧!”

彭友勝詳細詢問毛主席個人情況的時候,一旁的朱其升幫腔道:“班長,我看這位兄弟是個好人,還是個知識分子,部隊光靠咱們這些大老粗不行,你就跟上級說一說,讓他留在咱們班吧!”

最終,在朱其升與彭友勝的幫助下,毛主席如願參軍。

在部隊里,朱其升與彭友勝都非常關照毛主席。

看到毛主席沒有衣服換、沒有毛毯蓋,朱其升就將自己新領到的棉衣送給毛主席穿。

朱其升擔心毛主席晚上睡覺冷,還叫毛主席跟自己同床共被。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部隊改善伙食的時候,朱其升知道毛主席喜歡吃紅燒肉,會默默給毛主席分一些。

看到毛主席不喜歡拆洗槍支,朱其升就像是照顧自己的弟弟一樣,主動幫毛主席拆洗。

戰鬥中,朱其升還會掩護沒什麼經驗的毛主席。一次,上級要求必須夜行150多里路。

半路上,毛主席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實在是走不動了,朱其升見狀,馬上將毛主席身上的背包以及槍支扛到自己身上,隨後拽着毛主席繼續往前走。

後來,毛主席實在是走不動了,想要休息一會兒,朱其升擔心毛主席掉隊,說什麼也不願意將毛主席扔下,硬是推着毛主席繼續走。

毛主席深知朱其升已經幫他負擔了背包與槍支,體力透支嚴重,他不想連累朱其升,勸說朱其升不要管自己了,還是趕緊去追部隊吧。

但朱其升堅持不肯:

“這大晚上的,還下着大雨,我怎麼能將你一個人丟在這荒山野嶺呢?不行,我一定要陪你一起,生死與共!”

毛主席感動不已。

後來,彭友勝返回尋找毛主席他們。三兄弟相遇,欣喜不已。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除此以外,朱其升還會指導毛主席進行瞄準、射擊。

毛主席很聰明,學的很快,槍法還不錯。

看到毛主席的動作有模有樣,彭友勝還特地讓毛主席給其他士兵做示範。

三人之中,彭友勝的級別最高,參軍時間最長,雖然他是個爭強好勝的人,但卻對毛主席另眼相看。

因為彭友勝覺得毛主席知識淵博,還非常謙虛、樂於助人,部隊里很多人都不識字,毛主席會非常熱心的幫助大家寫信、讀報紙。

所以,彭友勝與朱其升遇到事情,也非常樂意和毛主席商量,聽聽他的意見。

雖然當時毛主席身上學生氣明顯,但是朱其升非常看好毛主席,他曾拍着毛主席的肩膀誇讚道:

“你將來一定是國家棟樑之材!”

毛主席謙虛的擺手:“不敢當,不過,如果我將來做了大官,一定不會忘記你們!”

期間,他們三人還結拜為兄弟,承諾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上報黎民、下安社會,一起奮鬥,為革命事業盡心儘力!

1912年,孫中山與袁世凱達成和議,毛主席他們所在的部隊解散,上級說三個月後在原地集合。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隨後,毛主席繼續回到學校讀書,而彭友勝繼續當兵,朱其升則回到老家繼續干打鐵的老本行。

後來,毛主席投身革命事業,誓要帶領中國無數窮苦百姓翻身當家做主。

多年中,毛主席南征北戰,遇到無數困難,犧牲了很多家人、戰友,但卻從未想過放棄革命。

皇天不負有心人,毛主席最終如願帶領中國人民翻身,而他也成為國家主席。

千萬不要因為我當了官疏遠我,我不會忘記你們

由於朱其升生活的地方比較閉塞,多年間一直不知道毛主席的情況,也沒辦法聯繫上毛主席。

一直到1950年,他才知道自己的結拜兄弟毛潤之竟然成了國家主席。

有朋友鼓勵朱其升給毛主席寫信,但是,他給毛主席寫了幾封信,不知是什麼原因,都沒有送到毛主席手上,自然也就沒有迴音。

一直到1952年,朱其升偶然間將此事告訴了同鄉何鳳翔。何鳳翔剛好認識一位名叫孟淑純的女教師,此人是李先念的同鄉兼戰友。何鳳翔提議可以試着找她幫忙。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孟淑純是個非常熱心腸的人,得知朱其升的事情後,馬上幫忙寫了一封信,同時要了兩張朱其升的照片,一起交給李先念,請李先念幫忙轉交給毛主席。

就這樣,毛主席與朱其升終於在1952年取得聯繫。

看過朱其升的信,毛主席非常高興,給朱其升回了一封信,還寄去200萬元(舊幣)。同時告訴朱其升彭友勝也還在人間,也曾給他寫過信。

彭友勝比朱其升更早知道毛主席的情況。早在北伐前夕,彭友勝就在報紙上看到了毛主席的消息,還特地打聽到毛主席所在的廣州農民講習所,去看望毛主席。

時隔多年後重聚,毛主席與彭友勝都非常激動。

當時毛主席已經是中央委員,還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代部長。彭友勝敬佩毛主席的博學多才和革命志向。

毛主席邀請彭友勝留下來,一起幹革命。但是彭友勝覺得,自己只是個大老粗,幹不了舞文弄墨、治國安邦的大事,還不如繼續扛槍當兵。

就這樣,彭友勝與毛主席再次分別。

此後,彭友勝參加了北伐戰爭,因為立下戰功被提拔為副連長。後來,彭友勝對黑暗腐敗、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失望透頂,乾脆悄悄離開軍營,回到老家務農。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就在朱其升給毛主席寫信的前一年,彭友勝也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告訴了毛主席自己的現狀,並委婉請求毛主席給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收到彭友勝的信毛主席很高興,但是,考慮到當時彭友勝已經是六七十的人了,而且也沒有什麼文化,毛主席實在是沒辦法給他安排工作,勸說彭友勝安心待在鄉下。

毛主席還說,如果彭友勝的生活確實非常困難,可以拿着信去找長沙副主席程星齡,說明自己過去的革命經歷,看能不能幫上忙。

接到毛主席的回信,彭友勝激動不已。後來,在程星齡的幫助下,省委統戰部每個月給彭友勝發放一筆補助。

1952年10月份,已經61歲的朱其升拿着毛主席的回信,一個人來到北京,想要見毛主席一面。

經過依法打聽,朱其升終於見到了毛主席。雖然貴為國家主席,但朱其升覺得毛主席還像幾十年前一樣,絲毫沒有架子,對他非常親切。

毛主席還責怪朱其升:“怎麼不早點給我寫信?我們見面太晚了!

其升兄應該早點來嘛!”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朱其升向大家一樣叫毛主席為“主席”,毛主席聽後擺擺手說:

“不要叫我主席,還是叫我潤之,或者叫毛澤東就行!”

朱其升感覺這一切就像是做夢一樣,他不由得感嘆:

“潤之啊,你真有板眼!都當上國家主席了!”

毛主席聽後哈哈大笑:“不是我有板眼,是人民信任我、同志們信任我,才選我當主席!”

就像當年說的一樣,毛主席沒有忘記朱其升與彭友勝,對於他們當年對自己的關照,毛主席也一直謹記心中,懷有感恩之心。

一番交談過後,毛主席堅持要留朱其升一起吃飯,還特別叮囑工作人員做一個紅燒肉,這是他們共同的記憶。

飯桌上,毛主席像當年朱其升給他夾肉一樣,親自給朱其升夾肉。

毛主席風趣的對朱其升說:“當上主席以後一切都受限制,吃飯都有規定呢!還不如我們以前在部隊里隨意。在這裡,我吃紅燒肉都有人管呢!”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在北京遊玩幾天後,毛主席再次找朱其升談話,向他打聽武漢的情況,以及群眾的真實訴求、土改、反貪污、反浪費等情況。

朱其升是個實誠人,將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毛主席。得知農民都分到了土地,毛主席很高興,還說有機會一定要去大冶這塊寶地上看一看。

一個月後,朱其升心滿意足的回到老家。

臨走前,毛主席還送給朱其升500萬元(舊幣)。

朱其升不願意收,毛主席解釋道:“這是從我的稿費中拿出來的,不是國家出的錢。你就放心吧!”

朱其升推脫不過,這才收下。

次年,毛主席真的去了大冶縣視察。他想親自看看群眾生活的變化。

之後,毛主席與朱其升保持書信聯繫。朱其升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拿出毛主席給自己的補貼,將流散的一些手工藝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個油布傘廠。

在他的帶領下,這些流浪街頭、無處安身的手藝人有了落腳處,還有了收入,他們非常感激朱其升與毛主席,發誓要干出一番成績給毛主席看。

1952年,李先念轉交給毛主席一封信,毛主席激動道:這是我二哥! - 天天要聞

1954年,工廠慢慢步上正軌後,朱其升拍了一張工廠的照片,專門帶去北京給毛主席看。

毛主席看後非常高興,誇讚朱其升幹得好,還請朱其升發表自己的意見與要求,給自己參謀參謀。

毛主席風趣的說道: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嘛!”

分別時,毛主席叮囑朱其升要多來北京,多給自己寫信反映基層的情況。

毛主席對朱其升說:

“千萬不要因為我當了官而疏遠我!咱們之間不要太客氣,我是不會忘記你和彭友勝兄的,你們有困難,有什麼要求,可以隨時告訴我!我會想辦法幫助你們解決的。我決不當官老爺,不理睬你們……”

回鄉後,已經六七十歲的朱其升更加努力投入工作,他不想辜負毛主席的信任。

遺憾的是,朱其升於1956年,因為胃癌去世。

毛主席聽聞噩耗,心痛不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 天天要聞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哥走的是懷念,還有傷感兵駐慶遠期間爆發的“萬里回朝”事件,對石達開的打擊是致命的,除了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此事帶來的感情傷害。石達開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那些曾經無限擁戴自己的兄弟們,為什麼都會選擇離我而去,難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