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5年,63歲的”社稷之臣“陸遜,在孫權多次派使者不下8次責罵,最終陸遜鬱悶而終。
赤壁之戰那把火,燒得曹操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也燒出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但14年後,東吳又出了一位牛人,把東吳從危機中拯救出來,還把劉備給大敗了。這位牛人就是陸遜。
陸遜,公元183年出生,江東大族,家族勢力在當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赤壁之戰前,他在孫權手下打工,開始露臉,表現很好,受到孫權的高度賞識。
公元222年,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率領70萬大軍,無視諸葛亮等人的勸阻,向東吳發起了猛攻。當時東吳上下都慌了,但孫權就是孫權,他果斷任命了陸遜為東吳大都督,這一年陸遜39歲。
剛開始交戰,蜀軍來勢洶洶,處處壓着咱吳軍打。
陸遜呢,力排眾議,採取了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策略。東吳軍將領們都不理解,認為陸遜膽小,但陸遜就是不為所動,一直要求吳軍後退,直到夷道(今湖北宜都市)。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夷陵之戰的火光照亮了整個夜空。
蜀軍一開始被吳軍的火攻搞得四處逃散,然後又被吳軍的鐵騎一頓猛揍,最後劉備只能帶着殘兵敗將逃回白帝城。
這一戰下來,劉備元氣大傷,不久就在白帝城生病了,後來有了白帝城託孤的事情。
夷陵之戰的勝利,充分顯示了陸遜的軍事才能,從此他就在歷史上留下了大名。後來他又跟魏軍打了幾場,表現都挺好的。
可以說他對東吳的貢獻,跟當年的周瑜有得一拼。夷陵之戰後,陸遜坐鎮荊州,
把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後來,“功高震主”這個成語就來了。
史書上說“只知陸伯言,不知孫仲謀”。不僅如此,陸遜的妻子是孫策的女兒,但孫權對孫策的後人有所戒備。
後來陸遜又捲入了王位繼承人的問題,結果被孫權猜忌了。
陸遜做了兩件事讓自己十分不利:
第一件事,他給全琮寫了一封信,說人家全琮庇護自己的兒子。這可真是讓人摸不着頭腦,全琮也沒做什麼壞事啊,你這不是無端給人添堵嗎?
結果呢,全琮當然不高興了,他的兒子又沒有做錯事,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於是呢,他就把這個人給得罪了。
第二件事,他給孫權上書維護太子的地位。按理說這挺好的啊,挺忠誠的。可惜他忘了孫權這個人的小心眼兒了不得,他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偏袒太子,畢竟他還要做大事呢。
你這一上書,不就像是在說孫權偏袒太子嗎?這可真是讓人氣憤啊,孫權當然也不高興了。
這兩件事呢,都讓人感到無語。你這一來二去的,不僅把全琮給得罪了,也讓孫權不高興了。這可真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啊,你說你是不是自討苦吃呢?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記住啊,做事要有分寸,不要自以為是地去做一些不靠譜的事。否則只會讓自己更加麻煩,還會讓別人不高興。#古籍里的歷史##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