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2023年09月16日15:07:06 歷史 1447

新中國成立後,有一次主席出訪蘇聯,途經貝加爾湖時,當地蘇聯官員非常尊敬地請主席下車。

但對於這一要求,主席直接拒絕了。

隨行人不解,主席出訪向來每站必下,為何唯獨貝加爾湖站不下車呢?眾人疑惑之際,主席開口問道:諸位,可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隨行一人未加思索地回答道:“這裡是布里亞特共和國的首府烏蘭烏德”。

主席聽後十分不滿,繼續道:“我問的是,歷史上這是什麼地方?”

一眾人一下子全懵了,有人嘀咕,“這裡就是烏蘭烏德呀”。

主席聽後直接發火了,“難道我不知道這裡是哪裡,我問的是歷史上這裡是什麼地方”。

主席示意司機不能停車,繼續開車向前。此時,主席才為眾人解釋道:“請大家一定要牢記,這裡之前是我們中國人的土地,不是蘇聯的”。

在自家的領土上停車,這就不能叫作訪問。主席的不停車,無疑是很不情願地承認這裡是蘇聯的領土。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貝加爾湖過往歷史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總面積3.1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2個北京市的面積,是我國第一大湖泊青海湖的7倍。

貝加爾湖的蓄水量十分驚人,可達到7000多億立方米。將我國所有的湖泊的蓄水量加起來,也只有貝加爾湖的三十三分之一。

貝加爾湖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湖泊,湖水清澈,環境優美,島嶼迂迴。春天時,貝加爾湖的最深透明度可達到40米,而我國透明度最高的湖泊瑪旁雍錯只能達到14米。

貝加爾湖中有27個島嶼及多個半島,最大的島嶼面積有730平方公里;貝加爾湖最深處有1640米,平均深度750米,而我國的青海湖平均深度只有21米。

無論怎麼對比,站在貝加爾湖身邊,我國的所有湖泊都是弟弟。

文獻記載,貝加爾湖大約在2000-2500萬年前,因印度次大陸板塊擠壓並嵌入歐亞大陸板塊時形成。

大運動一方面使青藏高原整體抬升,另一方面造成了貝加爾湖區域的斷裂,形成了大裂谷。後經歷了上千萬年,周邊336條河流匯聚大裂谷,最終形成了貝加爾湖。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貝加爾湖的丟失

貝加爾湖除了蓄水量巨大,水質品質極佳,按照我國的水質標準,能夠達到最好的一類淡水。

要知道,這麼優質的一座大湖泊,歷史上很長時期都屬於我國領土範圍內。

西漢時期,貝加爾湖曾是蘇武牧羊的地方,漢武帝時期一直屬於我國統治範圍之內。

唐朝時,曾在貝加爾湖設立羈縻州府玄闕州,由安北都護府管理;元朝時,屬於嶺北行省管轄。

一直以來,生活在貝加爾湖的游牧民族,如匈奴丁零鐵勒、蒙古等,都與我國中原王朝有着比蘇聯人更近親的血統和關係。

直到清朝時期,自詡天朝上國的清政府,有些看不起寒冷偏遠的貝加爾湖,而將其“贈送”給了沙俄,十分可惜。

公元17-18世紀,正是清朝鼎盛時期,歐亞大陸兩股新興勢力開始瘋狂擴張,最終在貝加爾湖相遇。

這兩股勢力,其一是沙皇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另一支是大陸東方的清八旗軍。

貝加爾湖是一座狹長彎曲、像一輪彎月一樣的湖泊。它狹長的分界線將兩股勢力阻隔在了湖泊兩岸。

兩股勢力因貝加爾湖而停止。但兩國對待貝加爾湖的截然不同的態度,也註定了貝加爾湖的命運。

主席訪蘇回國,看到貝加爾湖大發雷霆:別忘了這裡以前是什麼地方 - 天天要聞

對清朝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興趣在貝加爾湖進行長期統治,他更熱衷於中原王朝的你爭我奪。

因為那裡有更優質、更溫暖、更適宜耕種的土地,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而對於俄國來說,他們本就生活在苦寒之地,更偏於南方的貝加爾湖區域,對他們來說是很適宜生存的地方,俄國人非常重視和珍惜。

俄國人到達貝加爾湖後,第一件事就是探索地形、繪製地圖,開始召喚殖民者到來,進行長期軍事佔領。

當時清朝正值康熙帝時期,在經歷了雅克薩之戰後,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清朝對“服軟”的俄國做出了重大讓步,放棄了對貝加爾湖東部反抗沙俄的布列亞特人的支持。

到了雍正帝時期,清朝又與俄國簽署了《恰克圖條約》,又將貝加爾湖南部區域全部劃歸給了俄國。

從此之後,貝加爾湖與我國徹底分離,這種毫無眼界的“贈予”,令人遺憾不已。

讀者們,關於“貝加爾湖的歷史”,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