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2023年08月30日17:08:07 歷史 1912

前言

在歷史上,隋文帝楊堅的功過一直飽受爭議。他以女婿的身份篡奪北周帝位,建立大隋王朝,功過參半。論跡不論心,他開創的隋朝確實完成北周的歷史使命,把分裂的天下重新推向統一。

一 少年太子受難記

北周宣政殿,周武帝宇文邕坐在御座上,面無表情地看着跪在殿下的13歲太子宇文贇

“朕昨日突襲太子寢宮,發現你居然偷偷藏了不少酒具,還與寢宮中的宮女飲酒作樂!你這個太子做派是什麼!”周武帝沉聲喝道。

“爹爹息怒,兒只是無意中尋了些樂子,並無大礙。”宇文贇低着頭,不敢看父親。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無礙?你這樣的太子做派如何體恤百姓疾苦?如何能打理天下大事?朕費盡心思栽培你,不過才13歲就開始沉迷女色酒色,朕看你是當不成賢明君主的!”周武帝怒不可遏,一巴掌呼到宇文贇的臉上。

宇文贇臉上火辣辣地疼,但他不敢吭聲。心中卻暗自埋怨起父親來。

父王平日里管教甚嚴,我身為太子從不敢放縱自己。只因偶爾尋些小樂子,就遭父王如此怒責,實在太不公平了。我已經13歲了,難道還不能嘗試些成年人的樂趣嗎?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從此之後,宇文贇對父親宇文邕的印象愈發惡劣。他開始偽裝自己在父親面前表現得極為恭順,而私下裡卻更加放縱自己,以報復父親的嚴格。

宇文邕作為皇帝,治國有方,深得臣民愛戴。但是作為父親,他對宇文贇的教育方式過於嚴苛,沒有體察到兒子內心的叛逆與反抗。父子二人雖住在深宮之中,卻像隔着一道無形的牆。宇文贇壓抑着自己的真實想法,宇文邕也無法看透兒子的內心。

這種隔閡在宇文贇的成長過程中越發明顯。青春期的叛逆加上父親的疏遠,使得他逐漸走上放蕩的道路。宮中縱酒,寵幸美女,甚至偷偷幽會外面的女子。所有這些背德的行為,都只為向父親宣洩自己的不滿。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父子相處上的這層誤會,最終釀成了悲劇。當宇文邕意識到問題嚴重時,宇文贇已經無法拉回正道。在這過程中,宇文邕作為長者本應更通達人心,設身處地去理解兒子。然而他過於專註國事,忽視了家教。這成為日後隋朝取代北周的重要導火索之一。

二 繼位荒淫惹議論

眨眼間,宇文贇已年滿19歲。578年冬,宇文邕因積勞成疾,在長安駕崩。太子宇文贇繼位為帝,是為北周宣帝。

宣帝剛一繼位,便迫不及待地擺脫了父親生前的種種約束。他夜夜笙歌,日日游宴,兒女情長的歌聲與美酒佳肴成了他生活中的主旋律。朝政冷清,文武百官苦不堪言。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更令百官無法接受的是,宣帝居然納父親的幾位年輕妃嬪為己用。這在當時的禮法看來,簡直是無法想象的背德行為。

“陛下這是要讓我等如何自處?這些妃嬪可都是陛下的生母!”有幾位老臣忍不住當面勸諫。

“朕愛嬪誰敢幹預!想必你也不想身首異處吧?”宣帝眼中寒光一閃,言語中的殺機明顯。

老臣們只得噤聲,暗暗擔憂天下江山的未來。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宣帝這番荒淫的行徑無異於在眾臣面前赤裸裸挑釁。他彷彿要把多年來對父親的不滿一口氣發泄出來,派頭越來越大,肆無忌憚。

朝堂上瀰漫著一股微妙的氣氛。大臣們表面恭順君命,內心卻早已各懷鬼胎。宣帝的作為簡直是在找死,他們暗自揣測這位新君能撐多久。

宣政殿外,人們的議論也越來越多。有人說宣帝是個荒淫無道之主,有人預言他必定把北周江山敗光。這些議論最終傳到宣帝耳中,而他不以為然,反而更加放縱自己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宣帝固執己見的態度讓大臣們深感憂慮。北周江山岌岌可危,如果任由這樣一個昏君繼續統治下去,國家恐怕難逃一場內亂和 的命運。

三 楊堅秘謀篡位

在這混亂之時,太皇太后步入政壇,支持楊堅輔政。

楊堅,字廣甫,此時51歲,官至柱國大將軍,宣帝的岳父。其女楊麗華是宣帝的皇后。

多年來,楊堅深得宇文邕的信任,頗有功勞,勢力極大。可自宣帝繼位後,他卻深感憂慮。

此子荒淫無度,無心國事,恐怕難以長久統治。自己傾心經營的北周江山,終將走向衰敗。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若要阻止這一切,只有一個辦法——取而代之。

楊堅知道,奪取女婿的江山,在世人眼中定會被視為大逆不道。然他告訴自己,這也是無奈之舉,是為避免北周萬劫不復的唯一希望。

經過深思熟慮,楊堅決心已定。他開始暗中拉攏人心,積蓄力量。

楊堅此時心事重重,整日沉默寡言,讓人捉摸不透。他時常獨自在宮中長嘆,愁眉不展的樣子像極了門下失意的窮書生。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其實,他明知道篡奪的行為會為後人所不齒,無論成功與否,都將為人唾棄。但當前的局勢已如風雨欲來,不管怎樣自己都會身敗名裂。如果軟弱地選擇袖手旁觀,只會眼睜睜看着北周覆滅。

既然如此,不如孤注一擲,以自己的方式挽救江山。即便被罵為奸佞也無妨,他告訴自己,天下蒼生才是最重要的。

為了這個信念,楊堅硬下了心腸。他開始暗中拉攏楊家勢力,同時爭取其他有力大臣的支持。只要政變成功,他便可以穩坐江山,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治理天下。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四 掌握大權篡位稱帝

580年冬,宣帝突然染疾,已經奄奄一息。

楊堅會同大臣迅速擬定宣帝遺詔,託孤於自己和幾位大臣。又派心腹控制宮廷禁軍。

僅僅過了幾天,不治身亡的消息鋪天蓋地。楊堅立即監國,掌控大權。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按照遺詔,由宣帝的兒子宇文贇帝即位,楊堅輔政。

贇帝年僅8歲,楊堅將他牢牢控制在手中。通過權術手段,很快排除異己,使朝政盡歸己用。

到了581年,楊堅認為時機已到。他逼使贇帝下詔禪讓帝位,自己正式登基為帝,是為隋文帝。

大隋正式建立。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宣帝的突然暴斃讓朝野為之震驚。但政變中心準備已久的楊堅並不意外,他迅速發布宣帝遺詔,照舊讓太子繼位,自己輔政。

此時的楊堅已經掌握實權,年幼的贇帝只是一個傀儡。他派心腹將軍控制宮廷禁軍,同時以遺詔之名清洗異己。楊家勢力迅速滲入朝廷各處,北周上下一片心惶惶。

一時間,傳言四起。有人說宣帝被楊堅暗害,有人說贇帝是楊堅的傀儡。這些傳言證明楊堅的計謀已在朝野心照不宣。但沒有人敢公開指責,因為實權已牢牢掌握在楊堅手中。鑒於局勢已定,來年楊堅便強迫贇帝傳位。他如願以償地登基為帝,建國號“大隋”,歷史上著名的隋朝正式誕生。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一個小女婿就這樣憑藉權謀篡奪了皇位,但朝野上下並無異議。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楊堅,這個江山恐怕早已覆滅。

五 稱明主治隋江山

隋文帝楊堅果真名不虛傳,他勤政愛民,任用賢能,很快使隋朝的國力超越了北周。

他採取一系列措施,緩解了長期戰亂導致的社會危機,百姓得以喘口氣。他還修建大運河,連接南北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文帝在位期間,他用心經營國事,使隋朝成為一個強盛鼎盛的帝國。雖然他奪取帝位的手段略顯狠辣,但他的作為確實挽救了北周的危局,使得中國又一次踏上統一的道路。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楊堅繼位後,果斷改革北周以來的弊政,時勵時懲百官,務求他採納諫言,嚴懲貪污;會同群臣處理政事,不再獨斷專行。

面對百姓,他力行節儉,修身率先;同時減輕賦役,使民得以休養生息。大運河的開鑿更是惠及南北,經濟得到迅速恢復。

楊堅的所作所為,無不體現他造福一方的宏願。雖說奪權手段難辭其咎,但他的改革措施無疑讓百姓得以幸福。功大於過,因此後人對他多有褒揚,稱他為賢明之主。

如果沒有楊堅,北周末路必毀於宣帝手中。現在看來,他的政變可以說是當時的必然,乃是扭轉乾坤的關鍵舉措。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六 功過半半鑄帝業

當年那個只能唯唯諾諾地跟在宣帝身後的小女婿,如今終於戴上了象徵天下權力的九五之冠。

人生的巔峰時刻,楊堅心中五味雜陳。

他想起多年前,剛與宣帝定下婚約時,宇文邕笑吟吟地對自己說:“京房啊,這門親事定下了,你我就是一家人了。朕這北周江山,日後就是你女兒和贇兒的了。”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然而,天道崎嶇,人事難料。造化弄人,竟讓自己成就這隋朝江山。

楊堅長嘆一聲,端坐在御座上,心中湧起萬千感慨。

登基之時,楊堅想起多年前宇文邕對自己說的話,不免感慨萬千。

當年他只是個駙馬,得到宇文邕的信任,女兒嫁給太子,便稱心如意。誰知好景不長,女婿荒淫無道,自己不得不奪取他的江山。

老皇帝剛死,13歲的太子就寵幸了後媽,結果卻成就了一位千古明君 - 天天要聞

世事無常,生命無常,江山無常。楊堅嘆息之餘,也明白無常正是變化發展的契機。他告訴自己,成也北周,敗也北周,此番奪權只是歷史必然。

望着腳下的江山,楊堅再無悔意。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續寫這個帝國的歷史,將它推向更加輝煌的巔峰。成王敗寇,這就是歷史的定論。


結語

楊堅之舉,於亂世穩國正當;於理想追求,手段不夠端方。但歷史不可能重來,他的決斷保住北周江山,使中原再現統一盛世。

對一個人的評價,絕不能一葉障目。功過並存是常理,我們不應囿於個人喜好,而要聯繫具體環境加以評論。歷史值得我們學習,但不應生搬硬套。

當下正是我們塑造歷史的機遇。我們需要汲取歷史智慧,避其險途,取其精華,創造屬於我們這一代的文明輝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 天天要聞

蔣潔敏、白恩培、傅政華、黃興國、谷春立、曹立新等“老虎”、“內鬼”出鏡懺悔

6月27日晚,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政論專題片《第二個答案》。專題片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67萬件,其中立案中管幹部86人、廳局級幹部3533人、縣處級幹部2.8萬人。“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黨、國家、軍隊內部的嚴重隱患正在消除,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專題片說。政知...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營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營的故事

史料記載:文登營“在文登縣東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縣西門內,十年遷此。有土城周三里,東、西、南三里。營當東面之險。今移縣城中”。據老人們傳說,文登營以前廟宇眾多,像毗盧庵、三元殿、旗纛廟、老爺廟等。經世事變遷,如今已經蕩然無存,只存於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