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通過政治操縱、宣傳、經濟政策、清洗和國家恐怖相結合來維持對蘇聯的控制。
首先,斯大林是一位精明的政治戰略家。他通過將自己定位為布爾什維克黨(後來被稱為共產黨)內的溫和派而上台。他適時與黨內各派結盟,消滅對手,鞏固權力。例如,在列寧去世後的權力鬥爭中,他與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關鍵人物結成聯盟,排擠托洛茨基這個強有力的競爭者。斯大林後來在符合他的目標時轉而反對他的盟友。
斯大林一上台,就有效地利用宣傳來建立個人崇拜。他被描繪成國父、一位帶領蘇聯走向光明未來的天才。斯大林的形象無處不在,出現在繪畫、雕像和教科書中。這種個人崇拜將他描繪成一位不可或缺的、受人愛戴的領導人,在維持控制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政策方面,斯大林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快速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五年計劃。雖然這些政策往往是殘酷的,造成饑荒並嚴重擾亂人們的生活,但它們也有助於加強蘇聯國家。此外,它們使許多公民,特別是工業部門的公民,與國家建立了依賴關係,從而使他們難以挑戰斯大林的統治。
斯大林還通過廣泛的清洗(稱為“大清洗”)來維持控制,清除了任何被視為威脅的人。它首先是清除黨內的競爭對手,但很快就擴展到紅軍和知識分子。這些清洗營造了一種恐懼氣氛,人們被激勵表現出對斯大林的忠誠,以避免自己成為目標。
國家恐怖是斯大林用來鎮壓異議和維持控制的重要工具。秘密警察內務人民委員部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進行大規模逮捕和處決,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勞改營網絡,即古拉格。人們始終生活在被譴責和逮捕的恐懼之中。這種恐懼氣氛有助於壓制對斯大林統治的潛在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