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主觀上我們認為中國美食是最美味多樣的,客觀上中國美食也是最講究精細烹飪的,而不像其他大多數美食體系一樣,跟茹毛飲血沒什麼區別。
而精細烹飪中最重要的就是鹽,中國人不可能離得開鹽,人有五味,酸甜苦咸鮮,在沒有發明味精的古代,鹹味和鮮味兒實際上是非常接近的。
除了極少數大廚能夠調出鮮味兒,多數老百姓只能靠吃鹽來滿足口腹之慾。
如果不吃鹽就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而出現健康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而食因鹽味善。
鹽
古代食鹽的壟斷與國家財政
在古裝題材或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朝廷會逮捕處罰販賣私鹽的人,輕的是受些皮肉之苦,重的則會殺頭,如果借鹽道這樣的官職來謀取私利,貪污受賄到一定數額,甚至可以抄家誅九族。
那麼為何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食鹽,不能私自經營販賣,鹽道這樣的官職又為什麼能夠貪污那麼大的數額從而成為許多捐官兒之人首選的肥差呢?這就要從商周時期開始談起了。
根據挖掘出來的甲骨文資料上的卜辭顯示,同時結合《周禮·天官·言人》中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鹽和鹵就已經有了分別,這就是說3000多年以前,我國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提鹽曬鹽技術。
尤其是海鹽,商周朝時已經有了專門管理食鹽買賣的官職的,而且對於周朝時的官員管理還有文獻記載。
周朝時期,河東鹽池所生產的利潤都被周王室所壟斷,東方海鹽所產的利潤同樣如此,沿襲了商代的傳統。
鹽
之所以要壟斷鹽的生產與販賣,是因為這能夠帶來極其可觀的財政收入,不同於鐵器的和青銅器的官方管制,鐵和青銅器其實沒有鹽那麼大的剛需,同時管制青銅和鐵器也是有出於安全考慮的因素,不是純粹的算經濟賬,類似於禁槍。
而鹽的壟斷則僅僅就是因為古代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想要通過壟斷這種日常人生活中人人都不能缺少的必需品來獲得高額的壟斷利潤來支撐國家財政。
上文提到周朝控制着河東鹽池和東方鹽池,而這些鹽池都是商朝所專有的,可以理解為周朝不僅取代了商朝,奪取了政權,還把商朝的國企一併據為己有,而在分封制下周王室控制了鹽的販賣,也能夠順帶腳的控制一下不產鹽的諸侯國。
在周朝前期仍然是實際上的天下共主的情況下,這種對於食鹽生產,販賣,經營的壟斷是理所應當的,沒有人敢反對,而隨着周朝國力的衰弱,局面出現了新的變化。
鹽
衰落的周朝對食鹽專營失去控制
首先要明白一些關於壟斷的基本知識。
壟斷是指通過某種手段和條件來對一種商品或一整個行業的生產與供給進行一家或極少數的幾家專有而其他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的組織,或者是公司,或是資本,都會受到打擊。
甚至根本不需要對其進行打擊,自然而然產生的門檻就可以將想分一杯羹的後來者隔在門外。
某種手段和條件的不同,就可以將壟斷分為三類,分別是經濟壟斷,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經濟壟斷就是指通過企業或工廠規模兒的擴大來使得平均成本減少,從而獲得競爭優勢所形成的壟斷,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而自然壟斷就是指那些自然而然產生壟斷的行業,這是由其獨特的資源密集性所決定的,比如供水和電力行業;最後一種行政壟斷就是通過國家政權作為暴力機關直接對該行業進行專門的壟斷式經營。
鹽
各朝各代對於食鹽和鐵器的壟斷就屬於行政壟斷。
行政壟斷不同於另外兩種形式的壟斷,這種形式必須通過國家暴力機關的權威性和強制性來維持其壟斷經營的地位,周王室在鳳鳴岐山。
武王伐紂之後,國力強盛,天下各諸侯國君莫不俯首稱臣,無人敢不聽命於周王畿。但是由於分封制本身固有的缺陷,而且金屬冶煉技術的進步也使得有多餘的青銅和鐵可以製作武器和農耕用具。
這使得各個國家都有了餘糧和武器可以擴充軍隊,分封制下各諸侯都可以獨立於周王,是收稅和發展軍隊,導致周王是逐漸失去了對各個諸侯國的控制力。
因為打未必能夠絕對打得過,而且打仗和安撫兩種方式都需要錢,而各諸侯國也不交稅,只有那麼一點兒可憐的朝貢,所以周王室面臨財政困難。
鹽
另外,其他國家也都開始發展自己的產業,齊國毗鄰東海和渤海,因此有極為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使得齊國日益富庶,而周王室便想要強行將類似於齊國這樣的諸侯國的鹽礦據為己有,周厲王時期就進行了這樣的改革。
然而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周王室式微雖然不是鹽鐵等行業生產經營的壟斷權失去而導致的,但是會導致它進一步失去這種壟斷權,從而加速周王室的衰落,以至於滅亡。
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周曆王還把自己當做天下共主,去命令別的諸侯上交自己的搖錢樹,勢必招致反彈。
因為與其說是諸侯國壟斷了,不如就是說諸侯國各貴族壟斷了,所以觸動了各諸侯國貴族階層的根本利益,最終導致國人暴亂,將周厲王趕出王宮。
鹽
實際上周朝的衰落不光是軍事問題,還有財政問題,而財政問題是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補救的。
除了要弱化對各個諸侯國的責任,以避免不必要的財政支出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效仿齊國的“官山海”制度,也就是說將所轄區域的一切食鹽生產地都歸為國有,然後在食鹽售賣時稍微增長一些價格。
通過這種隱蔽的方式來收稅,能夠減少百姓交稅時的痛感,同時還能夠保證稅收的穩定性,不至於財政收入出現中斷,確保做到“無以避此者”。同時有“見予之行,不見奪之理”的良好成效。
鹽
結語
周王室由盛轉衰的過程,財政問題並不是唯一原因,所以失去對食鹽的生產,經營,販賣的壟斷控制更不是主因,但它是一個助推性的因素,加速了周王室的財政困難,同時也是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旁落的具體表現。
不再如從前那樣如日中天的周王室對於諸侯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實際意義上的上級了,更多的是合作關係,甚至於合作也要看人家臉色,又怎麼能夠做到像後世朝代或者像崛起的齊國一樣實現對於生活必需品的壟斷呢?
或許即便是效仿管仲提出的觀山海也只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假設罷了。
參考資料
[1]嚴月珺 淺析“官山海”政策
[2]馮時 古文字所見之商周鹽政
[3]羅進 中國古代鹽政史演變路徑及其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