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年初的某天當中,四川成都三橋南街的路邊,不大不小的牌匾上書着“努力餐樓”四個大字,店裡人來人往,老闆娘穿梭其中,十分忙碌。
過了一會兒後,幾位身着灰綠色軍軍服、身姿筆挺的士兵走入了門內,他們大剌剌地坐下,便高聲呼喚老闆娘前來點菜,當黃體先走到幾位軍人面前時,客氣為他們介紹起了自家的特色菜,軍人卻把大手一揮,說:“我們只要個一菜一湯!”
一時間周圍食客紛紛抬頭觀望,以為這群人是來鬧事的,畢竟四五個壯士漢子,只要這麼點菜,分明是找老闆娘的不痛快。
但奇怪的是,黃體先在原地愣了半天,然後又安排人打掃乾淨裡面的包廂,請這幫軍人進去,剛關上房門,她才露出笑容,然後迫不及待地問:“你們是組織派來的同志吧?”
原來“一菜一湯”是當初黃體先丈夫臨走時留下的暗號,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年,但她在聽見這四個字時仍然記憶猶新。
可這回卻輪到那一幫軍人沉默了,他們垂着眼瞼,過了很長時間才說:“對不住,黃夫人,耀先同志在四年前就已經被捕就義了,我們現在才找到你......”
聽到這消息,黃體先差點摔倒在地上,她渾身顫抖着,無法抑制自己的悲傷。
車耀先,這是她丈夫的名字,也是一位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的名字,在那個戰火紛飛、救國救難的年代,有人在前線拚命、有人在後方指揮、有人深耕情報工作、有人努力保障後勤。
而車耀先則是一個更加複雜的人,他是共產黨員、是軍人、是商人、是餐館老闆,他的故事,足以令所有人瞠目結舌......
1894年9月27日,車耀先出生於四川大邑縣灌口場,他的父親是一位小商人,所以家境至少不算貧寒,但父親十分嚴厲,在車耀先14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入了重慶一所名為“益盛榮”的商號做學徒,希望他能自食其力。
小小年紀便進入社會的車耀先很快變得成熟,也接觸到了當時重慶的許多進步人士以及愛國青年,於是到了1911年整個四川掀起“保路風潮”的時候,他便堅定地加入了保路同志會,算是踏上了革命的第一步。
車耀先是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眼看着江河日下、民不聊生,他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做一個商人,僅一年之後,他就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投身進入川軍當兵。
由於車耀先是個讀過書的知識分子,加上他能力又很出眾,在軍隊中攀升的速度非常之快,兩年時間就從一名普通士兵躍遷到了團長的職位,從屬於劉湘的部下。
而隨着地位的提高,車耀先接觸到的東西也變得越來越多,直到他了解到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此時一個舊軍閥的部下,他卻從這些思想當中感受到了能改變中國、驚天動地的力量,於是成為了國民黨中堅定的“左派”。
由於這時尚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所以左傾的車耀先開始結識到了許多在國民政府里工作的共產黨員,與他們的交談中受益良多。
而到了1927年3月的時候,蔣介石在悍然背叛革命之後,四川地區也瀰漫起了白色恐怖的影子,劉湘在老蔣的授意下製造了重慶“三三一慘案”,大肆屠殺共產黨員、愛國人士,山城血流成河。
在這種情況下,悲憤欲絕的車耀先當即離開川軍,出國前往日本進修專業軍事教育,一年後回到國內便直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被安排來到成都蟄伏。
一個潛伏在白區的特工,在大家的想象中該是怎樣的呢?精明、敏銳、低調、嚴肅、深入淺出?但車耀先卻遠不是如此,一直以來,他都有着一項濃厚的興趣愛好——烹飪,而在組織地下工作的過程中,他竟然還將此發揚光大了。
1930年初的時候,車耀先便在成都市開辦了兩家家店鋪——位於祠堂街牌坊巷的“新的麵店”、位於三橋南街的“努力餐”。
這兩家店不僅名字十分有新意,而且內容也痕創新,麵店用的是從天津買回來的機器壓成的麵條,比當時的老手工面看起來漂亮的多,而且做的很快,他們家的燉雞面、牛肉麵等都賣得極好。
而努力餐則更是出名,這是一家川菜館,但卻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店裡的主廚大師是車耀先恭敬聘請來的,名為何金鰲,他以前可是在護國軍中為朱德旅長做飯的炊事員。
努力餐內的各大菜品都是廚子們精心研究出來的,用料也十分講究,而且還有許多當時川渝地區並不常見的海鮮等菜品,剛一開業就在成都引發了轟動,往來用餐的人多不勝數,很快便四方揚名。
而在開店的同時,車耀先卻是中共川西特委軍委直屬特別小組的成員,一直暗中負責黨內的兵運工作,這些生意紅火的飯館人來人往,正適合作為黨內地下組織的接頭地點,而且不容易讓人產生懷疑,簡直天衣無縫。
車耀先在老闆的身份掩護下,得以從容活動於成都各界,做生意賺取到的大部分收益,他要麼就是拿來創辦了一些救亡刊物,比如赫赫有名的《大聲報》,要麼就是上交給了黨組織。
憑着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在川軍中的許多故舊熟人,他在川軍中不斷發展黨員,鼓動內部的進步人士開展革命鬥爭,要求聯合抗日,為我黨在四川地區的抗日統戰宣傳工作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而“努力餐”並不僅僅是車耀先用來賺錢和掩護的工具,他對餐館的經營也體現出了他這個人的意志——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從一開始,車耀先就希望自己的飯店,是一家能夠讓平民百姓、勞苦大眾也都吃到口味較好的川菜的地方。
在管理的過程中,他非常懂得取長補短,聽說哪家店的菜做的好,一定要親自去取經,而物美價廉更是他的中心思想,既要把菜做的好吃,也要讓社會上的那些黃包車夫、工人、報童、學生們都能吃的上、吃得起,因此,當初“努力餐”還一直被人稱作“革命飯”。
隨着餐館的名氣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車耀先也在四川地區扎穩了根,從容不迫地保護着革命運動,比如後來國民黨反動派質問他為何要打出“革命飯”的旗號,車耀先便回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不就是從中山先生的這話里來的嘛。
礙於他的社會地位,又抓不到把柄,特務們還只能看着他的生意愈來愈好,但就在這家餐館的數個包廂當中,我黨著名領導吳玉章、鄧穎超、羅世文等人都曾先後前來用餐,然後聚在一起研討革命方針大略。
1932年的時候,車耀先又在成都少城公園左大門開起了第三家館子,“庶幾飯店”,一樣是為普羅大眾供應吃食,而此時紅色革命的影響已經在車耀先長期的努力之下蔓延到了整個四川地區,紅透了半邊天。
可是國民黨反動派雖然此前沒有動手,但從未放鬆過對車耀先的注意,眼看着他點起的火燒得越來越大,終於忍不住動手了。
1940年3月晚間,一群多達數百人的神秘暴徒忽然來到成都老南門的重慶銀行辦事處倉庫內,手持槍支大棒,粗暴地衝進糧倉內打砸,然後便開始教唆附近的老百姓來搶米,儼然一副綠林好漢的模樣,而周圍的警察卻對他們的行為置若罔聞。
當時成都正值“米荒”,老百姓們實在無法抵制誘惑,就開始紛紛哄搶這些不要錢的大米,但不久後,大批軍警便趕到了現場,直接開始暴力毆打抓捕群眾。
幾天之後,國民黨便公開指責這次事件是共產黨試圖挑起暴動,然後以電光火石的速度開始大肆圍捕各地的共產黨員,這便是著名的“成都搶米事件”。
車耀先以及其他一系列同志,便是在這次圍捕當中被國民黨特務全部逮捕關入了監獄,他們先是被押到了軍統在重慶的看守所,不久後便被轉移到了貴州大名鼎鼎的息烽集中營,在這裡和他們同為獄友的,還有西北軍的張學良將軍。
既然車耀先被捕了,那麼“努力餐”怎麼樣了呢?
實際上,餐館依舊在她的妻子黃體先手中妥善地運營着,因為丈夫是在外面被捕的,而他平日里為了躲避特務也經常會消失一段時間,所以黃體先根本不知道車耀先已經落難了。
他們這對夫妻,可謂是青梅竹馬,當初車耀先還在商號里當學徒的時候,就和對面一家雜貨鋪子老闆的小女兒玩的很好,隨着兩人逐漸長大之後,車耀先已經成了川軍的連長,衣錦還鄉之後毫不猶豫地迎娶了黃體先。
在此後的革命歲月中,黃體先一直緊緊跟隨在丈夫身邊,她雖是個沒什麼文化的女人,但人卻十分精明,做事也很有一套,家裡的幾間餐館其實更多時候都是由她在打理的。
黃體先很懂事,對丈夫隱秘的革命鬥爭問題從來不主動過問,但唯記得他叮囑過的一句話:在自家的店裡,只要有陌生人來用餐,假若他說出了“一菜一湯”這四個字,那就是組織里的同志,不用付錢,吃完就走。
黃體先想念丈夫,但卻根本不知如何尋找他,所以只能苦苦期盼着能有人上門,說出那句“一菜一湯”,然後從這些同志們的口中了解到丈夫的情況。
但實際上,車耀先一直被關押在息烽集中營長達6年,期間我黨多次交涉要求放人都遭拒絕,直到1946年反動派將他們一群人押送回到重慶,在松林坡前全部秘密殺害,而後還以汽油毀屍滅跡。
“故國山河壯, 群情盡望春, 英雄誇統一, 後笑是何人? ”
這便是車耀先在臨死時悲壯寫下的絕命詩。
在全國終於解放之後,車耀先烈士的遺骸被轉移到了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黨中央也嚴令派遣專員在民間尋找他遺失的親眷,當一群軍人帶着暗號走進了努力餐的大門後,苦等多年的黃體先才終於得知了丈夫的噩耗......
羅世文、車耀先雕像
但21歲便嫁給車耀先的她不可能不明白,丈夫為了報國救民,從來不看重自己的生命,所以她在悲痛過後,便重新振作精神,又得到了周恩來等一系列中央領導的關照,重新把努力餐開回了祠堂街的舊址。
時至今日,努力餐都仍然在成都祠堂街開門迎客,對於這麼一家由烈士創辦、歷經革命滄桑的百年老字號,許多不為口舌之欲、只為憑弔緬懷的人也從四面八方紛至沓,想要瞻仰這所全中國唯一屬於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