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2023年01月02日20:56:09 歷史 1568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 天天要聞

第六部分 科舉

益七從小刻苦讀書,十年寒窗,益七的父母老師都希望他在仕途上能夠取得成就。

對於益七來說,入仕最好的途徑就是去參加科舉考試。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 天天要聞

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社會通過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的一種考試製度。科舉制度對於國家而言是一種比較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對於益七這些讀書人而言,提供了一條一夜之間“擺脫貧困”,在金粉世界迅速“飛黃騰達”“鯉魚躍龍門”的途徑,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是早些時候朝廷選拔人才並沒有那麼公平。

先秦時代,人才是諸侯推薦給天子的,有鄉舉里選之說。

漢代為了選拔統治人才,有了察舉制度,也需要通過地方推薦。西漢以舉賢良為盛,東漢舉孝廉為盛。尤其在魏晉時代,人才的推薦被豪門貴族所操縱,列為上品的人才中根本沒有寒門子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一直到了隋代,朝廷開始舉辦科舉考試選拔人才。這個科舉制度偉大的發明人就是隋煬帝楊廣,從此科舉考試一直影響後世千年。

隋朝設進士、明經二科取士。唐承隋制,並增設明法、明字、明算諸科,而以進士、明經二科為主。進士科重文辭,明經科重經術。唐朝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為狀元或者狀頭。這個稱呼,直到今天還被用來稱呼各種考試的第一名。

同榜的人在長安慈恩寺雁塔題名,稱為題名會。宴會於曲江亭子,稱為曲江會。又遍游名園,以同榜少年二人為“探花使”,探采名花。

到了明清兩代,科舉才發展成我們熟悉的模樣。

那時候的才子們,為了取得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以後稱為生員,就是俗稱的秀才。這才僅僅是功名的起點。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 天天要聞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由於是在秋季舉行,又稱秋闈。參加鄉試的就是秀才,鄉試取中後就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的禮部舉行,所以又稱為禮闈或者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考試的主要內容就是八股文。八股文的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為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大名鼎鼎的曾國藩就是賜同進士出身,話說有一次曾國藩給自己的愛妾洗腳,他的幕僚就做了一個對子“替如夫人洗腳,賜同進士出身”調侃於他。

說回我們的科舉考試。第一甲只錄取三個人,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第二甲的第一名俗稱傳臚。

這裡就有所謂的“連中三元”了。就是鄉試第一解元,會試第一會元和殿試第一狀元。相當於考了一個全省第一,又在全國考試中考了第一,還在皇帝試中得了他老人家的青睞,又給了個第一。

我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益七遍查史料,確定的有15位。唐朝的崔元翰(有史可考,連中三元第一人)、武翊黃、張又新;宋朝孫何王曾宋庠楊寊馮京、王若叟;遼朝王棠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王宗哲明朝商輅清朝錢棨陳繼昌(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之人)。

科舉制度是封建時代所可能採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治階級。它為社會下層民眾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動搖了門閥制度,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部分 官制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 天天要聞

益七勤奮好學,不負眾望,考了進士第一名。中了狀元之後,益七以後的培養方向就是做官,益七的父親希望他去中央做官,也就是京官,這權力是很大的。

我們古代的中央官制,歷代建置不同,是有一個變化的過程,這個變化的趨勢就是皇帝的權力越來越大,官員的權力越來越小。

戰國時代,中央官有武將和文相,分別是掌握國家的文武大權。比如說家喻戶曉的《將相和》的故事,趙惠文王廉頗為將,藺相如為相。兩人先是不和,後來放下了個人恩怨,一心為國家。這就說明了他們倆的權力是很大的,武將和文相不和,對國家政治的影響很大。

到了秦代,這兩個人的權力就被瓜分了,變成了三權分立,皇帝之下設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分別是掌管朝政的,掌管軍事的和掌管監察的官員。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 天天要聞

東漢光武帝時,這三個人的權力又被進一步架空,處理朝政的實際權力已經歸到了一個叫做台閣的機構,“雖置三公,事歸台閣”。

南北朝時又有了機構之間的分權和制約,台閣又一分為三,一個負責領取皇帝旨意,叫中書省;一個負責審核,叫門下省;另一個負責執行,叫尚書省。這樣一來,皇帝的權力就更大了。

到了明清,這種皇帝集權的現象更加明顯,明代皇帝廢除了領取旨意的部門,自己親自管理朝政,只挑選得力信任的輔臣來協助。清代雍正年間更是設立了軍機處,作為協助皇帝的班子,那這個時候皇帝的權力已經空前強大了。

隋朝設立六部,此後歷代相承,作為中央行政機構的六部制基本未變。六部的職掌大致是:

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銓敘、考績、升降等;

戶部,掌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

禮部,掌典禮、科舉、學校等;

兵部,掌全國軍政;

刑部,掌刑法、獄訟等;

工部,掌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首長稱為尚書,副首長稱為侍郎。部下設司,司首長稱為郎中,司副首長稱為員外郎。

六部仿《周禮》六官的對照是:

吏部尚書——天官大冢宰

戶部尚書——地官大司徒

禮部尚書——春官大宗伯

兵部尚書——夏官大司馬

刑部尚書——秋官大司寇

工部尚書——冬官大司空

孔子就是做到了魯國的秋官大司寇,主管律法,刑獄。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3連中三元,應該做個什麼官 - 天天要聞

這些都是是中央官制的演變,父母希望益七在中央做官兒,距離權力中心近。但是咱們的主人公益七倒是更希望做一個地方官,造福一方。

地方官制的演變,是跟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分相關的。戰國到秦朝,是郡縣二級。郡的行政長官稱郡守,縣的長官稱令或者長。隋唐州和郡的行政長官,稱刺史或者太守,縣級統稱令,到了宋朝州一級行政長官稱知州,縣一級就是知縣了。明清也是差不多的制度。

我們的主人公益七。他遵從了自己內心的想法,經過幾年的培養,到了一個縣做地方官,一直勤勤懇懇,百姓安居樂業。他自己也獲得了升遷,仕途順利,平步青雲。在為國家立了大功以後,被皇帝賜予爵位。

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往後歷代封爵各有不同,大概分為皇室封爵和異姓封爵兩種模式。一般同姓多封王,異姓多封為公侯伯子男。異性也有封王的,像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楊堅,初仕北周,是北周的大權臣,被封隨公,後被封為隨王。還有唐高祖李淵,初仕隋朝,封唐公,後被封為唐王。

我們的益七事業有成,那麼愛情家庭呢,咱們下期接著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