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2022年10月30日19:22:18 歷史 1477

在群雄逐鹿的大革命時代,要想出頭,沒有貴人相助,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蔣介石能以淺薄的資歷在國民黨中脫穎而出,當然少不了貴人的提攜與相助。而這個大貴人就是陳其美。

藉助貴人領路,短短的幾年,蔣介石白手起家,潛心鑽營,步步高升,奪取了國民黨的黨權、軍權,成為中國政壇叱吒風雲的人物。

蔣介石從小就立志當一名職業軍人,1907年,保定軍官學校選拔日本留學人員,蔣介石毛遂自薦被選中,和張群等40多人來到日本。

1908年,蔣介石進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軍事。在這個學校,蔣介石結識了一生最重要的好兄弟陳其美。

陳其美是追隨孫中山的革命者,無論在上海金融巨頭還是幫會中,都有一定的位置。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陳其美比蔣介石大9歲,經商經驗豐富,諳熟幫會的運作,蔣介石好似找到一個靠山,也種下了希望的種子,夢想將來有一天大展宏圖。

在陳其美的介紹下,蔣介石加入了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成為會員,也有幸認識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見蔣介石很機敏,有一股陽剛之氣,高興地說:“是個人才”。

這是蔣介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沒有陳其美,就不可能認識孫中山,蔣介石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在東京振武學校求學三年,蔣介石成為陳其美的親信,積累了豐富的秘密政治鬥爭經驗。

這一時期,蔣介石和陳其美、黃郛結拜為異性兄弟,成為至交朋友。並立下誓言: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陳其美為老大,黃郛為老二,蔣介石為老三。

為了表達對兩位兄弟的敬意,蔣介石把三人的誓言刻在寶劍的劍柄上,作為禮物送給了兩位兄長。

武昌起義爆發後,陳其美給蔣介石發電報讓他立即回國。蔣介石怕學校不同意,耍花招請假48小時,1911年10月30 日才回到上海。

蔣介石就這樣成為一名革命者,成為陳其美的得力助手。

袁世凱當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後,陳其美等革命同志準備策劃一場總暴動,以削弱北京政府,抗議袁世凱稱帝,維護共和政體。

暴動沒有取得成功,陳其美和蔣介石成為“叛亂分子”。為了徹底消滅“叛亂分子”,袁世凱派張宗昌刺殺了陳其美,陳其美含恨而去。

陳其美被刺殺後,蔣介石急忙從11號寓所趕來,撫屍痛哭。孫中山聞訊也趕了過來,陳其美仍然死不瞑目。

孫中山流着眼淚說:“英士,你安心去吧,一切責任,由我負責。”併當場手書四個字表達哀傷:“失我長城”。可見,陳其美在孫中山心中的位置。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陳其美死後,蔣介石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失去了唯一的靠山,今後的日子如何過,他必須尋找新的大樹作為依靠。

陳其美死後不久,袁世凱也死了,北洋政府對蔣介石的追殺令也成為了一紙空文。好在陳其美在孫中山的心中很有行情,蔣介石也跟着受益。

孫中山二次革命後,組織中華革命黨,許多老革命黨人如胡漢民、汪精衛黃興都不幹,但陳其美緊隨其後,而且第一個宣誓按了手印,深得中山先生的信任。

蔣介石因為緊隨陳其美其後,也得到了孫中山的賞識。陳炯明叛變革命,1922年6月16日清晨,叛軍4000多人圍攻總統府,並準備用大炮炮轟粵秀樓。

孫中山衝出包圍圈,登上“永豐”艦避難,號召討伐叛逆。孫中山經歷生死考驗,覺得軍閥都不靠譜,就給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

“陳炯明發動叛亂,炮轟總統府。我現在在白鵝潭外永豐炮艦上,正準備發動反攻。事緊急,盼速來。”

蔣介石當時在南京,收到電報立即趕到廣州,他認為是接近孫中山的好機會,又恰逢他在難處,就來到了廣州。孫中山見到蔣介石,眼淚奪眶而出。

孫中山授予他軍事指揮權,蔣介石不負眾望,參與籌劃作戰,顯示了軍事指揮才華,孫中山脫險,蔣介石也成為孫中山信賴的部下。

1923年,蔣介石擔任了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去蘇聯考察學習。蔣介石很會利用這次出國機會,回國後,滿口都是革命詞句,更加得到孫中山的賞識。

去蘇聯鍍金,不僅擴大了他個人的社會影響,而且積累了政治資本,為將來進一步青雲直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孫中山在革命中逐漸認識到軍隊的重要性,而且必須擁有自己的軍隊革命才能成功。

於是,就有了建立陸軍軍官學校的計劃。蔣介石得到重用,被指定為廣州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學校建成後,孫中山進一步提拔蔣介石為黃埔軍校副校長。但是,蔣介石不甘心於當個副校長,校長人選為程潛,蔣介石和李濟深都是副校長人選。

在國民黨的資深人士面前,蔣介石被提拔為副校長,已是得到重用了。蔣介石野心勃勃,不甘心當個副手,他的目標是校長。

作為後輩,孫中山對他不薄,別人也覺得很夠意思了。蔣介石不甘心在程潛之下,以退為進,下野了。

蔣介石自作主張,放棄了籌備學校的重要任務,還擅自給黃埔軍校招來的職員發了一筆離職津貼,說是學校不辦了,請大家回吧。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1924年2月21日,蔣介石離開廣州,帶着自己的新歡陳潔如從上海取道回老家了,竟然要挾起孫中山。

蔣介石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當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走的第二天,孫中山就任命廖仲愷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工作不能停止,不能因為一個人而把整個大局影響了。蔣介石還是積累了一些人脈,他一走就有人為他搖旗吶喊。

他害怕孫中山再不用他,就找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張靜江戴季陶李烈鈞等人給他說情。

張靜江和蔣介石是鐵杆,他專門從上海跑到廣州,建議孫中山還是要重用蔣介石。李烈鈞更是全力舉薦他,李烈鈞對孫中山說:“校長一職,非蔣莫屬。”

孫中山正是用人之際,也覺得蔣介石是個人才,在大家的舉薦下,力排眾議啟用蔣介石為校長。1924年5月3日,孫中山最後決定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

5月9日,孫中山任命廖仲愷為軍校國民黨黨代表。並且規定:凡軍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須交由黨代表簽署後交校長執行,否則無效。

蔣介石如願以償當上校長。我們分析,蔣介石為什麼非要當這個校長。

蔣介石看到袁世凱憑藉個人軍隊才能雄霸一方,也看到孫中山從事革命多年但是一直沒有徹底打敗軍閥統一中國,還是苦於手中沒有一支強有力的部隊。

要想將來有出頭之日,就必須培植自己的勢力,想辦法建立自己的軍隊。

一直當參謀、副手,啥時候能出頭啊?蔣介石認定了這一點,就努力朝着這個目標奮鬥,儘管當時的資歷還不夠。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自主持,蔣介石在典禮上致詞。蔣校長非常勤奮敬業,每天早晨5點起床,身先士卒,沖在第一線。

他還有意識地培養能力,樹立威信,收買人心。隔三差五約一些同學到他辦公室談話,中國共產黨陳賡、徐向前等都去過他的辦公室。當然,也包括胡宗南等人。

幾乎所有學生他都單獨見過面,談過話,他也認識了不少人,也拉攏了不少人。胡宗南等同學成為他的家中常客,後來成為國民黨的中堅力量。

國民黨二大之後,蔣介石地位上升,成為國民黨中執委委員、軍委會委員、黃埔軍校校長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此時的蔣介石超過了國民黨好多大佬,如汪精衛、李濟深、程潛等人。

中山先生去世,廖仲愷被刺殺,胡漢民、許崇智被排擠,蔣介石青雲直上,他看到前進的道路上就剩共產黨了,於是在1926年的3月20日,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事件”使得國民革命軍中的全體共產黨員被驅逐,黨代表被取消,中國共產黨遭受了重大打擊。

有幾個堅決反對蔣介石的蘇聯顧問也被解聘了,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被驅逐出國,蔣介石一騎絕塵,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政治、軍事地位。

此時的蔣介石雖然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實力還不夠強大。所以,在事變的第五天,他又上演了一幕自請處分的醜劇,裝出認真悔過的樣子,來欺騙群眾,鞏固地位。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蔣介石打着緩和國共兩黨關係的幌子,以“消除疑慮,杜絕糾紛”為借口,製造了蓄謀已久的“整理黨務案”。

“整理黨務案”在於把共產黨人排擠出中國國民黨中央領導機關,打擊中國國民黨左派,奪取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權。

這個限制共產黨活動的提案蔣介石事先取得了鮑羅廷的同意。中共黨團領導人張國燾退讓簽了字,相當於接受了“整理黨務案”。

主要內容是:限制共產黨員在中國國民黨高級黨部任執行委員的人數,不得超過各該黨部全體執行委員的三分之一;

共產黨員不能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加入中國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須全部交出,等等。

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又做了一次讓步,也是黨務上的一次大讓步。年幼的共產黨為此也付出了代價。

在蔣介石的導演下,擔任國民黨中央部長和代理部長的共產黨員譚平山、林祖涵、毛澤東等人只得辭職。

汪精衛已經離國去職,譚延闓被推選為國民黨中央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主席,張靜江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蔣介石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兼軍人部部長。

隨後,蔣介石把組織部長一職讓給了上海交易所的老搭檔、陳其美的侄子、蔣介石的干侄子陳果夫顧孟余當了宣傳部長,葉楚愴當了中央黨部秘書長。

6月5日,通過政府任命,蔣介石當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這樣,蔣介石把對軍隊的控制權、指揮權擴大到了各個軍。

張靜江因病辭職。7月6日,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舉行全體會議,蔣介石被推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這樣,蔣介石的權力迅速膨脹,一手控制了國民黨、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的大權,成為一個新的軍閥頭子。

作為一個政治新星,雖然蔣介石集黨權、軍權、政權於一身,但是他的地位並不穩固,到手的權力隨時可能失去。

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的位置,組織了北伐,提高作為政治家的地位。而且,他注意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黃埔軍校畢業生組建的第一軍中,處處可以見到他的老鄉。

隨着北伐的勝利,蔣介石躊躇滿志,想把北伐的勝利成果攫為己有。1926年11月,北伐軍進入南昌。蔣介石在這裡設立了自己的司令部。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11月26日,國民黨中央在廣州開會,作出遷都武漢的正式決定。

因為北伐軍攻克了武昌、南昌等地區,革命的需要,從中國南端簽到內地中心成為歷史必然趨勢,宋慶齡等5人隨北伐軍先行到達武漢。

12月7日,國民黨中央在廬山舉行會議,蔣介石提出遷都南昌,理由是政治與軍事發展便利起見,強調政治與軍事配合,黨政中央與北伐軍總司令應在一起。

蔣介石的理由很牽強,當然有反對的聲音。有人說:武漢的地理位置要比南昌重要的多,也很優越。

武昌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北上指揮京漢線作戰、東下長江可指揮寧滬戰場。如果北伐軍總司令非要與中央在一起,可以將司令部遷到武昌。

12月13日,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宋慶齡、吳玉章和共產黨人一致反對,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他們還主張在武漢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作為遷都前的臨時黨政最高權力機關。

但是蔣介石更狠,12月31日,蔣介石把國民黨中央主席張靜江和國民政府代主席譚延闓接到了南昌。

同時,扣留了途經南昌準備去武漢的幾位國民黨中央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

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1927年1月3日,在南昌召開了中央政治會議第六次臨時會議,非法決定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暫駐南昌。

就這樣,蔣介石以中央的名義在南昌成立了政府。後來,又遷到了南京,從而造成他在南京發號施令壓制武漢國民政府的局面,蔣介石軍事獨裁統治目的達到了。

1927年的夏季,中國大地上就出現了三個政府,奉系軍閥的北京政府,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汪精衛的國民黨武漢政府。各個政府互不相讓,稱霸一方,各自為政。

誰也想成為國民黨的正統政府,獲得名正言順的中央名號,蔣介石和汪精衛開始了無休止的鬥爭。

為了對付汪精衛,蔣介石一度放棄北伐,與張作霖休戰。他還拉攏了馮玉祥,壯大自己的實力。

汪精衛面對蔣介石的圍攻,採取反蔣排共雙管齊下的策略,並且把反共當成重點工作,當作反蔣的政治資本。

風雨欲來風滿樓。1927年7月29日,國民黨在廬山開會,汪精衛密謀消滅南京政府中的一切共產黨人,但是,年輕的共產黨人在關鍵時刻,於8月1日發動了南昌起義

汪精衛從廬山跑回武漢,給馮玉祥發電報,告訴他們已經徹底反共了,蔣介石再不能指責他們為赤化。他還表示:要是能和平統一,何必非要戰爭呢?遷都南京也可以。

馮玉祥認為時機已到,寧漢可以和好了,他給雙方發電報,建議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徹底解決紛爭。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但是,新情況又發生了。當年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幫助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想着蔣介石能把他們當兄弟。

結果蔣介石一上台,排除異己,打壓兄弟,他們還得俯首稱臣,這些人哪是聽話的主,所以和蔣介石也鬧起了矛盾。

蔣介石身陷漩渦,四面楚歌,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個個都不是善茬,三十六計走為上,1927年9月28日,蔣介石再次下野。

南京政府的主人換成了新桂系,主要重用的是西山會議派的元老們,來抗衡汪精衛。

為了打破汪精衛武漢政府的正統地位,寧滬雙方決定成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來行使中央職權。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產生了32人的特委會。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等人當選。

這個特委會打破了汪精衛的正統地位,32人中,大部分是桂系和西山派的,汪精衛的領袖地位名存實亡,他的勢力幾乎被排擠出局。

不得已,9月13日,汪精衛通電下野。下野是為了更好地復出,這些人都是政客,下野也只是暫時的。

汪精衛不甘心失去領袖位置,9月21日回到武漢,他又拉攏唐生智,成立了武漢政府政治分會,支持唐生智擁兵割據,管轄兩湖與江西三省。

此舉遭到南京政府的極力反對,南京特委會責令取消武漢政治分會。汪精衛、唐生智置之不理,一場大戰在即。

南京政府取得了程潛和朱培德的支持,很快打敗了唐生智,唐生智實力不濟又退回到湖南,南京政府佔領了武漢。

汪精衛看唐生智不行了,又想了新辦法,還是要一個軍閥當靠山。他和張發奎關係不錯,又被拉攏了過去。

很快汪精衛又跑到廣州,和李濟深、陳樹人等人主持廣州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成立大會,宣布國民政府在廣州再行設置。

汪精衛這個人可以看出來,善於借勢,但是自己實力不行,所以總想抱着別人的大腿,這也是後來他投靠日本人的原因。

寧漢對立解除了,寧粵對抗又開始了,一個混亂接着一個混亂。這個時候,蔣介石下野在家裡待得有點煩,覺得該出山了,再不出來就沒有好機會了。

從日本回到上海,他給汪精衛發電報,討論黨政統一的問題。此時的汪精衛,認為和蔣介石合作可以與南京政府抗衡,自然向蔣介石靠攏。

南京政府一看慌了,知道蔣介石不是善茬,如果汪蔣聯合,必然對自己形成威脅。

因為蔣介石有實力,如果東山再起,那還了得,所以急忙插足進來,也想拉攏蔣介石。

蔣介石一看這種混亂局面,雙方都拉攏他,多好的事,當一回客觀的裁判吧,正好可以坐收漁利。

正可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蔣介石這一次復出堪稱絕了,比上次效果還好。

與此同時,閻錫山、馮玉祥也向蔣介石通電,擁護他復職。因為蔣介石下野後,奉系軍閥大局進攻閻錫山、馮玉祥,他們快招架不住了,再打就得上梁山。

蔣介石一時成為香餑餑,成為大家都討好的對象。汪精衛很積極,搶先在12月10日召開的二屆四中全會預備會議上提議,請蔣介石復職。

李宗仁更可笑,他向報屆聲明:汪精衛反蔣反覆無常,我一貫擁蔣。閻錫山、馮玉祥也是不停地給上海發電報,請蔣介石趕快復職。

蔣介石很高興,一時間,覺得自己就是上帝。就這樣,蔣介石復職了。寧漢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1928年2月2日至7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二屆四中全會,全會組成了以蔣介石為主席的軍委會、任組織部長的中央黨部,從而加強了蔣的獨裁地位。

8月8日至15日,國民黨又在南京召開二屆五中全會,通過《政治問題決議案》和《整理軍事案》,任命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並決定加強中央集權。

蔣介石的崛起之路:兩次下野,兩次進一步,一次當校長一次當總裁 - 天天要聞

從此,以蔣為首的國民黨控制了國家政權,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

蔣介石兩次下野,兩次更進一步。這就是蔣介石的崛起之路。

不知道讀者看完後,有什麼感受,歡迎評論關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 天天要聞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6月30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為主題為“同心攜手創輝煌 由治及興譜新篇”的系列慶祝活動揭幕。 作者:閻月巧、梁嘉駿、黃茜恬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 天天要聞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圖片來源:新川創新科技園提供最近,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會搭建全球產業合作平台,促進優質資源在蓉彙集,為產業園區“特色立園、企業滿園”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撐。在眾多園區中,新川創新科技園有些特殊。它是中國內陸省市與新加坡合作的首個大型示範性項目,也是四川國別園區的排頭兵。今年是...
湖北三地取消市級防汛四級響應,咸豐全力迎戰特大暴雨 - 天天要聞

湖北三地取消市級防汛四級響應,咸豐全力迎戰特大暴雨

極目新聞記者 龐正 通訊員 李穎 劉浩6月30日,湖北省黃岡市、仙桃市、天門市取消市級防汛四級響應,京山市取消縣級防汛四級響應。當日,咸豐縣2個鄉鎮遭遇特大暴雨,各部門積極做好預警和救援工作。據了解,6月30日8時至7月1日8時,宜昌、恩施、十堰、神農架4個市州61個站點發生暴雨。全省面平均雨量7.9毫米,最大降雨量36...
硝煙玫瑰:女少校單槍匹馬逆轉戰局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硝煙玫瑰:女少校單槍匹馬逆轉戰局的生死72小時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鐵鏽,李潔攥着望遠鏡的手沁滿冷汗。望遠鏡里,潰逃的士兵正像沒頭蒼蠅般撞碎營區鐵絲網,三八大蓋的寒光已經刺破晨霧——日軍追兵比預計的早到了整整兩小時! "副營長!三連連長帶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順子跌跌撞撞滾進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