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的現代解讀

2022年10月16日12:59:04 歷史 1228

吾心即是宇宙。

——陸九淵

王陽明可以說是近五百年來對東亞影響最大的人物,無數人以他為楷模。

心學的影響深遠,其弟子徐階張居正趙貞吉等都是閣老級別的人物;近代的曾國藩、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都深受王陽明影響。 蔣介石後來把其字改為“中正”,就出自王陽明心學中的“大中至正”;到台灣之後蔣介石把草山改名為陽明山。毛澤東也極力推崇陽明心學,他還專門寫過一篇《心之力》的文章來談他學陽明心學的心得。

王陽明心學不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鄰國日本影響也很大。王陽明心學為當時明治維新提供理論基礎,對當時的日本主“開國”、“求維新”和“獨立主權”者用以反對“鎖國”、維持封建的傳統觀念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除了尊崇佛學外也是王陽明的“粉絲”,稻盛和夫將其“以心為本”的“稻盛心學”付諸實踐,文化界與商界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和影響力。

下面談談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以及對我們的現代啟示。

人人心中有仲尼

王陽明心學的現代解讀 - 天天要聞

王陽明在中國文化上是很特別的存在。中國傳統士人最高理想是成為“三不朽”聖人——立德、立功、立言。

中國歷史上能做到這“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一個是孔子,另一個是王陽明,曾國藩只能算半個。王陽明說“人人心中有仲尼”,每個人都可成為孔子這樣的聖人,王陽明自己能夠成為與孔子齊名的“三不朽”聖人就是最好的詮釋。

我們先來看孔子和曾國藩的成聖背景。

先來看“聖人”孔子。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孔子處於著名的“軸心時代”,這一時期是全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誕生初潮,不約而同出現一批思想大家,包括古希臘蘇格拉底,印度的佛陀都處於這一時期。從國內來看,孔子身處春秋戰國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的第一次大轉型,從原始奴隸社會到農業封建社會轉型,各諸侯國混戰,思想上百家爭鳴,各能人志士可以一展才華,孔子是這個階段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再來看“半聖”曾國藩。曾國藩處於晚清,大清朝風雨飄搖,面對西方文化和炮彈的衝擊,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社會大轉型——農業文明向工商業文明轉型階段,這段時期也湧現了無數愛國志士為中華救亡圖存而奮鬥,而“半聖”曾國藩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但王陽明卻是很特別的存在,他所處的朝代既不處於社會動蕩分裂的春秋戰國(孔子所處時代)、魏晉南北朝、晚清民國時期(曾國藩所處時代),政局的動蕩分裂能夠為新思想的出現創造了空間;也不處在文化高度開放的唐宋,例如唐詩宋詞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化的最高峰(禪宗惠能、朱熹、唐宋八大家等都處於這一時期)。王陽明是處在中國封建王朝中最黑暗壓抑的明朝,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王陽明依舊成為與孔子齊名的“三不朽”聖人,用他自己的人生軌跡驗證了人人心中有仲尼,人人皆可成聖。

心即理

王陽明心學的現代解讀 - 天天要聞

內心連接着天理,“心”和“理”是合一的。

王陽明的“心即理”與同為心學的陸九淵“吾心即是宇宙”有相通之處。

喬達摩提出過“空覺不二”。“覺”就是我的本質,空就是世界的本質,喬達摩說我的本質和世界的本質是一個空覺不二。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從自己的“心”切入進去,就通達整個宇宙。混沌學園李善友教授說,個體的覺性存在和宇宙的本體存在是同一個存在。喬達摩的“空覺不二”,李善友教授所說的個體的覺性存在和宇宙的本體存在是同一個存在,和王陽明的心即理,本質上是相同的。

關於心即理,“稻盛心學”有更為通俗的表達,稻盛和夫認為在人心的最深處,存在着“真我”,是心靈最為純粹、最為美好的部分。利他之心、親切美好的關愛之心,都是這個“真我”發揮作用的結果。這個“真我”,和創造宇宙萬物的“宇宙之心”是一個東西。就是說,當達至人心最深處的“真我”時,就到達了與可被視為萬物根源的“宇宙之心”相同的地方。因此,“真我”所發出的“利他之心”,擁有改變現實的力量,能夠喚來好運,把事情引向成功。心即“真我”,理就是“宇宙之心”,稻盛和夫所說的“利他之心”也可以理解為王陽明所說的“良知”。當我們“致良知”(達至人心深處的真我)時,也就到達了理(萬物根源的“宇宙之心”)。

知行合一

王陽明心學的現代解讀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知行合一呢?

“知之真切篤行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說明知行本來合一,無可分割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內心的覺知,行是外在的行動,知行合一是內在覺知與外在行動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知行合一最好的狀態就是心流, 心流是指我們在遵照本心做某些事情時,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的感知與行動達到完美的融合,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當我們帶着心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即便是工作也是很美好的過程。

致良知

王陽明心學的現代解讀 - 天天要聞

我們每個人都有良知,良知就是每個人的“本我”,良知原本就在我們的內心中,我們只需重新讓它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重新在我們內心建立起主體性,讓生命回歸它自身的本源之地。“致”就是找到良知的途徑,途徑就是自我反思內省,個體進行自我與自我的對話,我們的良知就會以原本的狀態在我們的內心顯現出來。

1、良知在心中

此前王陽明尊崇朱熹,遍求朱熹的書來讀,並且踐行格物的工夫。有一天想起儒者說眾物必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便對着庭中竹子去“格”,從早到晚仍不理解竹子的理,結果格到第七天卧床不起。因而慨嘆,聖賢是做不成的,主要是沒有聖賢那樣的力量去格物。後來王陽明龍場悟道才明白,天下之物本沒有什麼可格的,格物的功夫只能在自身心上做。

於是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良知自在心中,而我們總想着向外馳求,這是錯的。

王陽明還說:“人孰無根,良質即是天植靈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恨戕賊蔽寒,不得發生耳。”人們誰沒有根呢,良知就是天種下的靈識之根,自然生生不息;但只是被私慾牽累,將這根殘害蒙蔽,不能生髮出來而已。

而到達良知關鍵在於“致”。致的第一步是警覺,就是我們首先得學會對自己的習氣有所警覺。例如我們現代人慢慢地被社會習氣所沾染,逐漸被外在欲求蒙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們每天非常的忙,不斷向外求取,每天想着怎麼賺更多的錢,如何實現財富自由,如何去過更好的生活;小時候的目標是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考上大學後找到一個好工作,找到工作後買房買車,然後組建一個家庭,然後再賺錢培養下一代。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外在目標,然後接着開始一個新的目標,每天都很忙碌,同時也很焦慮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意義,甚至過得像行屍走肉一般。

我們試圖在事物中尋找自己,可是卻從來沒有真的成功,最後還讓自己迷失在這些事物中。繼而,這種對外的符號呈現,會替代掉“內在”(也是王陽明所說的良知),反過來成為驅動自己前進的動力。於是我們成為外在目標的奴隸,人生充滿了焦慮和不滿足。

世界上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是法國聖埃克蘇佩里所寫的《小王子》, 據說總銷量達到2億冊以上,僅次於欽定版的《聖經》。小王子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的共鳴,是因為我們心裡都有一個自己小王子,他象徵著我們最本真的自己,他一直遵循自己的“良知”而活,我們小時候都像小王子一樣倚憑“良知”行事,只不過隨着我們年齡的長大,我們慢慢被外在欲求蒙蔽了。因此我們需要“致良知”,如果我們想要獲得真正的快樂,想要過有意義的人生,就需要對這些外在的慾望保持警覺,內省自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和追求的。

2、良知的表達

當我們“致”有了第一步醒覺之後,然後接下來要依賴的就是良知本身的力量。王陽明之前一直向外求的時候,他發現根本找不到,但是一旦你在內心當中去依靠良知的力量,去知道良知能夠去判斷這件事情,這時候就發現它本身就具備極強的力量,把你帶入到一個正確的循環當中。

良知的自我建立後,我們內心就有了篤定感,我們的行為就不會偏離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後遵從本心的需要去表達它自己,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例如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人類移民火星, 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這是他的“良知”。他創立的SpaceX特斯拉等各領域的企業,看似多元化,但都是經由他的“良知”外延展開的。雖然SpaceX和特斯拉早期時都面臨很大的困難甚至瀕臨破產,不被所有人看好,但他遵循“良知”而從未有過動搖,正是這種源自內心的篤定感讓他堅持了下來,一步步走向成功,並且在2021年問鼎世界首富, 財富值是比爾·蓋茨巴菲特的總和。

總結來說,王陽明心學給我們最大的現代性啟示在於,一切心中求,人人都可成聖。

1、一切心中求。我們想要的就在我們的心中,只不過現代社會外在欲求太多了,我們向外求取使得本心受此蒙蔽,於是漸漸迷失了自己。我們需要不斷內省自查,找到本心,然後遵循本心去行動,這樣人生會有篤定感,也能生活得更好。

2、人人皆可成聖。向外馳求成功,終究是一時的,成功除了個人努力還需要時代紅利與運氣,當我們我們努力了卻無法成功時很可能就陷入沮喪和躺平。但向內關照——致良知,人人皆可成聖,人人都可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當然不是外界所定義的成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 天天要聞

🇨🇳宋慶齡:旗袍女士愛國的一生

您輕輕翻開泛黃的歷史扉頁,時光指針定格在1893年1月27日。上海弄堂里傳來的嬰兒啼哭聲中,誰都不曾想到,這個生於動蕩年代的女孩,將用畢生心血在中華大地書寫不朽傳奇。十五歲的渡輪載着青澀少女駛向大洋彼岸,密歇根湖畔的晨霧沾濕了她的教科書。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大結局深度解析,活到改革開放的載灃才是贏家

刺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亡梁鄉死了,清廷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這是已經預知的結局,無法改變。刺殺梁鄉這個任務原本是交給顧買臣的,但是被顧買臣拒絕了,他雖然跟梁鄉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也不想以怨報德。或許我沒辦法救他,但也不會親手殺了他。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 天天要聞

“被指居者”死亡近三年後,其父再被拘

暴繼業被羈押在無極縣看守所。(受訪者|供圖)恢復自由近三年後,暴繼業再次被公安機關拘留。暴繼業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南塔影村人,2022年7月20日,他的二兒子暴欽瑞因被控涉黑(案件被稱為“5·25”專案),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期間死亡。當時,被“指居”的除了暴繼業父子,還有暴繼業的兩個兄弟和他們的兒子,及...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 天天要聞

日本古寺“龍骸”之謎破解:千年木乃伊竟實為貂類遺骸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保存數百年的神秘“龍骸”,近期被科學家揭開了真實面目。這具曾被誤認為神話生物的遺骸,如今證實是11世紀意外死亡的雌性日本貂。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困擾學界數百年的謎團,更展現了歷史傳說與科學考證的奇妙碰撞。據日本正倉院資料記載,室町時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教於1429年參觀東大寺時,在修繕中的寺廟發...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 天天要聞

陳夢有沒有過自己的時代?她和孫穎莎誰厲害?

北京時間5月28日,陳夢衝上熱搜,原因是她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再談我的時代爭議,她說奧運奪冠後仍遭質疑很煎熬。陳夢直言那段時間非常煎熬,如果還有人問自己是不是我的時代到來了,陳夢說自己不敢說了。但巴黎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