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2022年10月15日00:44:03 歷史 1094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享年78歲。周總理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得知他病逝的消息後,舉國默哀,哀悼敬愛的人民總理。

周總理病逝,最傷心的當屬鄧穎超了,她悲痛萬分,遲遲不願接受丈夫病逝的事實。周總理和鄧穎超是一對恩愛模範夫妻,在一起風風雨雨經歷了幾十年,真正做到了恩愛一生,始終如一。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當周總理的遺體火化時,悲痛之中的鄧穎超對負責火化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要求,一共四個字:安全、完整!鄧穎超提出的4字要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恩愛一生的夫妻

周總理與鄧穎超相識於1919年,那年夏天,周總理來到了曾經的母校天津南開學校,發現有一位女學生在台上演講,那人正是鄧穎超。年僅15歲的鄧穎超身穿白衣黑裙,一雙烏黑明亮的眼睛看着台下的觀眾,滿懷激情地演講,給周總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天津的愛國學生運動中,周總理和鄧穎超是衝鋒在前的戰士,他們有着共同的理想,是一對志氣相投的朋友。青年男女之間,特別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往往會相互愛慕,這是人之常情。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那時候,周總理和鄧穎超都懷着一顆激情的心,在交往中相互愛慕,經常書信往來。1920年11月,周總理前往法國留學,與鄧穎超短暫分別。二人雖相隔千里,彼此間並沒有中斷聯繫,憑着鴻雁傳書,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更加深厚了。

在共同追求,探知真理的過程中,周總理和鄧穎超在那種純真,志同道合的通信中定情了,彼此愛慕對方。周總理從法國留學回國後,立即進入了繁忙的革命工作中,1925年8月,在廣州一間極其簡樸的房子里,在親友的見證下,周總理和鄧穎超結為夫妻,成為並肩作戰的革命伴侶。

在那白色恐怖的地下鬥爭中,周總理夫婦不怕危險,堅定信仰,頑強鬥爭,期間雖聚少離多,屢經顛危,夫妻二人的感情和革命鬥志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堅定牢固了。

戰爭時期,由於工作的需要,周總理夫婦經常分開工作,但他們無論何時,都是心心相印,首先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對方,彼此間相互關懷、安慰、思念,這是一對令人感動、羨慕的夫妻之情。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紅軍長征期間,周總理病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在周總理最脆弱的時候,鄧穎超趕了過來,守在他身邊三天三夜,寸步不離。在鄧穎超和醫生們的精心照顧下,周總理轉危為安,挺過了這一劫。

革命戰爭勝利後,周總理和鄧穎超定居在中南海西花廳,夫妻二人以“ 互愛、互敬、互勉、互讓、互諒、互助、互學 ” 為準則,相攜相伴,以感情和政治相互滲透、結合,有紅葉、海棠花、書信相互慰藉。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特殊時期,周總理的情況很困難,鄧穎超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夫妻二人為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非常大的貢獻。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病逝,根據他的生前遺囑,將其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周總理和鄧穎超是一對恩愛的模範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攜手度過了一生,令人羨慕。

周總理火化,鄧穎超提出一個要求

1976年1月5日,醫護人員給周總理做了最後一次手術,手術後,他呼吸微弱,處於半昏迷狀態。此時,醫護人員明白,周總理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都安靜地守在病房中,觀察他的情況。

7日上午11點多,周總理從昏迷中醒來,睜開眼便認出了醫生吳階平,用微弱的聲音對他說:我沒事了,你去照顧其他病人吧。說完不久,周總理又陷入了昏迷狀態,到8日上午,醫生髮現他脈搏轉弱,專家們盡全力搶救,不放棄一絲希望。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周總理的保健醫生張佐良回憶:搶救到上午9:40左右,周總理的脈搏已經停止了,臉色開始發黑,手臂皮膚變涼,漸漸停止了呼吸。儘管如此,吳階平醫生並沒有讓醫護人員停止搶救,他希望能夠發生奇蹟。

又經過十幾分鐘的搶救後,幾位在場的專家與吳階平商議後得出結論:搶救工作可以停止了,撤掉了周總理身上的全部醫療儀器,準備了新床單將他的全身覆蓋起來。

周總理病逝的消息,在當天屬於機密,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到醫院弔唁過後,將他的遺體放在了北京醫院的太平間安置。當天晚上,理髮師朱殿華接到通知,來到北京醫院的太平間,給周總理來最後一次理髮。

周總理病逝的第二天,鄧穎超前來向愛人做最後的道別,那天,鄧穎超滿臉滄桑無力,以淚洗面,遲遲不願接受丈夫病逝的結果。鄧穎超是周總理最親近的人,送給丈夫的花圈中,寫着“悼念恩來戰友,小超默哀”10個字,充分體現了二人至親至愛的戰友、夫妻之情。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火化周總理的遺體前,現場許多人不願接受這個現實,紛紛要求不要火化周總理的遺體。生前,周總理早已經定下來遺囑,要求死後火化遺體,將骨灰撒在祖國山河大地上。最後,在鄧穎超的要求下,周總理的遺體進入了火化間,待一切工作完成後,就開始執行火化任務。

火化周總理的遺體前,鄧穎超提出了一個要求,她說:完整、安全。

鄧穎超的4字要求,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根據相關解釋,安全指的是周總理的遺體火化前、後,要將火化爐清理乾淨,不留骨灰。完整指的是周總理的遺體火化完成後,要全部、完整地放在一個骨灰盒裡。

周總理的遺體火化完成後,根據鄧穎超的要求,放在了骨灰盒裡,清理了火化爐。最終,經過鄧穎超的同意,周總理的骨灰撒在了北京上空等四個地點。

周總理遺體火化前,妻子鄧穎超悲痛萬分,對火化提出了一個要求 - 天天要聞

撒骨灰前,工作人員擔心鄧穎超身體情況,提出要替她捧骨灰盒。鄧穎超搖了搖頭說道:讓我捧吧,這是我與恩來最後一次在一起了。

年事已高的鄧穎超不具備上飛機的身體條件,到飛機場後,將骨灰交給了張樹迎等人,握着他的手說:這次任務全靠你們了,我代表恩來同志感謝你們了。

結語

周總理病逝,那是全黨、全中國人民的損失,一顆巨星就此隕落了,直到如今,人民依舊懷念他。

我們敬愛周總理,不僅僅是因為他身居高位,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更是因為他那高尚的人格,對愛情的忠誠如一,對人民的關心愛護,他是一位完人,身為總理,沒有留下自己的子女,卻時時刻刻為千千萬萬的子民服務,我們永遠懷念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宋王朝全面推行新法:熙寧改革的歷史背景與深遠影響 - 天天要聞

宋王朝全面推行新法:熙寧改革的歷史背景與深遠影響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以其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和政治制度創新而聞名。在這一時期,尤其是在宋神宗時期,國家面臨著內外壓力,改革的呼聲愈發強烈。熙寧四年(1071年),宋王朝開始全面推行新法,標誌着中國古代政治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
沙和尚原來是什麼身份 - 天天要聞

沙和尚原來是什麼身份

根據小說《西遊記》的記載,沙和尚原來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貶下凡間,在流沙河為妖,甚至還要派遣飛劍去刺他!根據當代文學家對小說《西遊記》的研究,沙悟凈的捲簾大將是屬於玉皇大帝的貼身保鏢,執掌玉皇大帝的貼身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 天天要聞

從皇商到破落戶:《紅樓夢》中薛家“商業帝國”崩塌之謎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在《紅樓夢》構建的那個繁華與衰落交織的世界裡,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曾經以皇商身份坐擁巨富,其財富之盛,令人咋舌。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個曾經輝煌無比的商業家族卻逐漸走向了衰敗,從富可敵國的皇商淪為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