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2022年10月12日13:45:52 歷史 1372

要說整個西漢時期,哪個家族最為輝煌?很多肯定說是衛家和霍家,畢竟這兩家一個出了大將軍衛青和皇后衛子夫,一個出了冠軍侯霍去病和權臣霍光,因此很多會在這兩個家族裡爭論不休,除此之外,還有人說是蕭家,畢竟能連續傳承兩百年多年不斷,也是家族繁榮的表現,但是這三家,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冠軍侯霍去病

衛家的崛起

衛家的崛起,首先得歸功於衛青的姐姐衛子夫,當年衛子夫以平陽公主舞女的身份得到漢武帝的寵幸,甚至還生下漢武帝的長子劉據,更加受到漢武帝的寵信,直到後來還被立為皇后,而衛青也因為姐姐的寵幸,被漢武帝提拔為建章監、侍中等官職。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大將軍衛青

本來衛青靠着姐姐的可以快活地過着生活,但是沒想到衛青居然是千年一遇的人才,隨侍漢武帝後,不斷被提拔,但這才只是開始。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衛子夫的“嫁妝”實在是很豐厚

元光五年(前130年)漢朝的心腹大患匈奴再度南下,漢武帝立馬派遣四路人馬各率領一萬人馬迎擊,其中衛青為車騎將軍,前往上古,結果四路大軍中,只有衛青率領的軍隊取得了勝利,並且追擊到匈奴的祭天聖地龍城,消滅數百名敵人後大勝而歸,而其他三路,公孫敖損兵折將七千多人,李廣被敵人擒獲想辦法逃回,而公孫賀則是無功而返。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四路大軍進攻匈奴

衛青的龍城一戰是漢朝對戰匈奴以來的首次勝利,漢武帝非常高興,封他為關內侯,首戰告捷之後的衛青正式開啟其戎馬生涯,並且榮立無數戰功,曾經七次擊敗匈奴,收復河朔、河套地區,開拓漢朝北部疆域。

元朔五年(前124年),衛青再一次擊敗匈奴,這一次漢武帝不僅派人帶着印信去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而且還封他三個未成年的兒子都封為列侯,此時姐姐衛子夫已經被冊封為皇后,衛青也娶了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為妻,最終衛青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萬戶侯,同時衛青不僅是皇親國戚,而且手握重兵,一時間尊貴無比,可以說是漢武帝時期最為榮耀的家族。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出征的衛青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其三個兒子衛伉長平侯、衛不疑為陰安侯、衛登為發乾侯,但是在衛青去世後十五年因為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被迫自殺,衛青的長子長平侯衛伉由於受巫蠱牽連坐誅,但衛伉子嗣和衛青其他孩子都未受到牽連,但衛家輝煌不再,成為末流小族。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巫蠱之禍

霍家的崛起

霍家的崛起同樣也是因為衛青的原因,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大家也都知道,可以說是中國武將史上燦爛的一顆明珠,十七歲就擔任驃姚校尉,跟隨衛青征戰漠南,初次征戰的霍去病就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後來的河西之戰中,更是俘獲匈奴人的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最終在漠北之戰封狼居胥,成為後世武將的榮耀。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霍去病

霍去病的厲害自然不容多說,漢武帝還封他為冠軍侯,為勇冠三軍之意,如果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傳奇,那麼霍去病就是抗擊匈奴的神話,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才二十四歲,當時漢武帝傷心不已,以祁連山的形狀為其修築墳墓,陪葬自己的陵墓茂陵,霍去病去世後其爵位被兒子霍嬗繼承,但霍嬗英年早逝,沒有子嗣,爵位中斷。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封狼居胥成為後世武將的榮耀

但霍家並沒有因為霍嬗的去世而沒落,反而因為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而再次騰飛,雖然霍光不是親弟弟,但是卻受到霍去病的照顧,被霍去病帶到長安,先擔任郎官,後擔任各曹官,侍中等,深受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駕崩前,令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當時只有八歲的漢昭帝。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霍光

輔政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信任而獨攬大權,並且採取一定的休養生息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因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的國力,緩和與匈奴的關係,開啟了昭宣中興的盛世。

漢昭帝駕崩後,因為沒有子嗣,霍光迎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為帝,劉賀在位二十七日,最終被霍光廢除,改立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繼承帝位,此時的霍光大權在握,漢宣帝雖然即位,但權力依舊掌握在霍光手上,雖然霍光表示還政於漢宣帝,但漢宣帝沒有接受,反而事事先經過霍光後在稟報於他。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漢宣帝和霍光

漢宣帝表面對他很信任,但內心非常忌憚,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霍光去世,霍光去世後,漢宣帝以皇帝級別葬禮葬在茂陵,霍光去世後,霍家的繼承人霍山霍雲能力不足,卻密謀造反,最終霍家滿門抄斬,霍家就此沒落。

即便如此,漢宣帝並沒有牽連在茂陵的霍光的陵墓,反而後來將其列為麒麟閣第一的名功臣。

雖然衛霍兩家出了兩位千古的戰神以及獨攬大權的霍光,但因為後繼無人,最終導致家族的衰弱和覆滅,因此未能長久地傳承下去,至於這個長久的,自然是西漢開國功臣蕭何家族。

蕭家的崛起

蕭何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是跟隨劉邦的功臣,劉邦建立漢朝後的第二年就大封功臣,因楚漢爭霸湧現不少功臣,劉邦先後封了143個侯,其中蕭何因為在楚漢爭霸的時候留守關中,穩固劉邦的大後方,並且不斷為前線輸送軍力,因此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至關重要的功勞,也因此蕭何被劉邦定位漢朝開國首功,被封為酇侯,食邑萬戶,為眾卿之首。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蕭何

蕭何自知功高震主的後果,採取自污的手段,以霸佔民田讓劉邦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同時在劉邦去世後,站在呂后這一邊,幫助呂后除去韓信,扶立劉盈即位,因此受到到呂后的信任。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去世,其長子蕭祿繼承了酇侯的爵位,但幾年後蕭祿去世後,因為沒有子嗣,爵位無人繼承,呂后就把酇侯的爵位給了蕭何的妻子,蕭何的妻子也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女侯,另外將蕭何的幼子封為筑陽侯

到了漢文帝時期,漢文帝覺得女子繼承侯爵不合禮儀,於是免去蕭何妻子酇侯的爵位,該爵位由筑陽侯蕭延繼承,因此蕭延成為第四代酇侯。

蕭延只當了一年的酇侯就去世了,爵位由長子蕭遺繼承,可惜蕭遺也當了一年就去世,還沒有子嗣,酇侯爵位由其弟弟繼承,為第六世酇侯,這第六世酇侯雖然安安穩穩的當了20年的侯爺,但因為獲罪被免除侯爵,以第四代酇侯蕭延之孫蕭嘉成來繼承酇侯的爵位。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酇侯爵位繼承

酇侯的爵位在西漢就這麼一直地傳承下去,雖然先後有四位酇侯因為獲罪被免除爵位或者沒有子嗣繼承,但酇侯的爵位一直都被蕭何的後人所繼承,這在西漢是絕無僅有的,畢竟西漢年初143個侯到漢武帝時期只有5家還存在,其他要麼有罪被免,要麼因為沒有子嗣斷絕,小猴一族這在西漢時期是絕無僅有的存在。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王莽

不過隨着王莽篡漢,西漢滅亡,王莽將最後一代酇侯蕭禹改封為蕭鄉侯,至此酇侯這個爵位就此結束,從漢高祖二年(前201年)劉邦封蕭何為酇侯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酇侯的爵位一直傳承了210年,從未間斷過,可以說是漢朝侯爵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雖然有人說另一位傳承很久的爵位平陽侯,這是曹參的爵位,一直到曹魏時期還在,不過因為巫蠱之禍,第六代平陽侯被漢武帝處死,直到九十多年後,才找到曹參的後人來繼承,可以說蕭何家族的爵位難以複製。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南齊開國君主蕭道成自稱是蕭何二十四孫

那麼衛家、霍家和蕭家,誰才是西漢時期第一的家族呢?如果論功績來說,這三家的功績都差不多,其中霍去病短暫卻輝煌的戰爭生涯着實令後人崇拜不已,冠軍侯的威名,封狼居胥的榮耀,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情,但因為各種原因,在兩三代之後因為後繼無人,衛家和霍家在漢朝中後期已經沒落,無法於一直傳承的蕭何家族相比,因此蕭何家族才是西漢僅次於皇族的第一家族。

衛家、霍家、蕭家,論功績和傳承,誰才是西漢第一家族? - 天天要聞

南梁開國君主蕭衍自稱是蕭衍第二十五世孫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髯公是誰的綽號 - 天天要聞

美髯公是誰的綽號

在小說中擁有美髯公綽號的人有兩位——《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水滸傳》中朱仝!關羽的美髯公稱號,是漢獻帝劉協賦予他的!劉備佔據徐州一帶,讓曹操一直感到芒刺在背。便率兵征討。劉備不敵逃走,前往冀州去投奔袁紹。關羽為了保全劉備的家眷。只能投降曹操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 天天要聞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據“綠色青浦”微信公眾號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相關專家作專題輔導報告。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金曉明主持會議並講話。青浦區政協主席曹衛東、區委副書記劉琪,青浦區委常委張得志、苗光輝、顧駿、葉靖、李峰出席會議。這一消息顯示,青浦區副區長李峰已任青浦區委常委...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着輪椅、有人拄着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