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5年,中南海菊香書房內,毛主席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封信。信里還有着一張照片。
秘書介紹了一些情況後,毛主席拿起了桌上的照片,瞄了一眼便認出照片那人,並說:“這人叫趙寶成,我們一起共事過。”
這個趙寶成究竟何許人也?他的照片為何出現在毛主席的書桌上?
這張照片是一個叫石毅的年輕人送來的,而照片上這人,便是其父親。他之所以送來這張照片,就是想給自己的父親正名。
石毅從小就沒怎麼見過自己的父母。出生之後,由於父母都在搞革命工作,所以一直都是外祖父母等親人代為撫養。
當時年幼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父母所從事的工作是多麼危險。等他六歲的時候,他母親石澹峰回了老家,可是父親卻沒有跟着一起回來。
趙寶成夫婦
年幼的石毅問母親,父親在哪。母親卻總是閉口不談。懂事的孩子,也就沒再繼續問了。
過了兩年後,在母親的安排下,石毅先後進入山西省民族革命大學兒童團,以及山西省第二聯合中學讀書。
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石毅也逐漸建立起了為人民的共產主義信仰。隨着年紀逐漸增長,兒時的問題再次浮現在石毅的腦海里,那就是他父親去哪裡了。
小時候,母親總是以他還小為理由來拒絕回答,如今自己已經長大了為什麼母親還要繼續隱瞞。
趙寶成像
經不住兒子再三詢問,母親只好編了一個謊話,聲稱他父親去外國留學了。見母親態度真誠,石毅也就相信了。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一年,石毅隨着山西省第二聯合中學回到了山西運城。
從小接受共產主義思想耳濡目染的石毅,在看到反動的國民政府所作所為後,也想站出來為國家和人民做一些什麼。
於是1947年石毅從學校出來後,就在運城地區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跟着軍隊從臨汾、晉中打到漢中、成都,石毅隨軍南征北戰,也就和留在山西的母親斷了聯繫。
石毅(左)
可是石毅不知道,這一次離別,險些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母親了。在1949年4月,朝邑縣被我軍解放。
而回到陝西省朝邑縣工作的石澹峰,在組織的安排下,代表全縣婦女在解放大會上講話。可是因為戰略需要,我軍不得不暫時退出朝邑縣。
重新掌握統治後的國民黨反動派,立刻開始清算。石澹峰也就被國民黨抓住了,在受到嚴刑拷打之後,被判處了死刑。
眼瞅着石澹峰就要陣亡在革命勝利的前夜時,解放軍再一次打回了朝邑縣,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下了石澹峰。
石澹峰
可是此時的石澹峰在遭受嚴刑拷打之後,本就不好的身體更加惡化,已經無法組織什麼工作。只得回到老家休養。
身體稍稍好點之後,石澹峰再次申請到一線工作。在養病期間,石澹峰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就問問兒子是否已經入黨了。
可是此時的石毅,雖然已經提交了入黨志願書。但是在組織考核後,卻被拒絕,要求再考察一段時間。
多次詢問為什麼之後,組織上才給出了答覆,是因為石毅父母歷史不清,石毅母親倒還好,就是他的父親,過去過於神秘了。
無奈之下,石毅加入了共青團,但是一直到他因為年齡原因退團,也還沒能通過黨組織的考察。在積極準備入黨的同時,石毅也在不斷尋找着自己的父親。
根據石澹峰給石毅的書信,石毅這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名叫趙寶成。同樣也是一個老革命了,在二十年前就已經犧牲了。
可是這件事卻沒人人,並沒有人承認這一點。就連中共山西省委編纂黨員烈士傳略時,石澹峰編寫的《趙寶成烈士略傳》都被退回了。
因為找不到人證實趙寶成的犧牲,居然連烈士的身份都沒能得到承認。
一心為革命的石澹峰,從沒有想過因為丈夫找國家要過什麼,如今卻連烈士身份都不能得到承認,這讓石澹峰與兒子一起,共同走上了為趙寶成正名的道路。
他的父親曾經是清朝的舉人,雖然沒能做上什麼大官,但是卻也在閻錫山手底下能混飯吃。趙寶成是山西省五寨縣人,出生於1902年,原來的名字叫趙成壁。
當時中國的經濟條件十分落後,但是跟在大軍閥後面,趙家的生活條件倒也說得過去。雖然是舊時代的利益既得者,但是趙寶成卻並不是一個紈絝子弟。
父親在軍閥手下幹活,他看見了軍閥治下農民的悲慘生活,看見了軍閥混戰給國家帶來的苦難。他想改變這一切,想要找到一條能夠改變這一切的救國之路。
閻錫山
由於父親是封建時期的知識分子,再加上為軍閥效力,所以他想要出去看看,去別的地方尋找救國之路。
於是,在1923年,趙寶成去了當時的北京京都大學。在高等學府里,各種新思想碰撞。
加上當時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已經過去了幾年,北京各高校里新思想層出不窮,尤其是共產主義思想備受人們關注。
趙寶成在不斷地學習對比過程中,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作為李大釗先生忠實粉絲的他,多次去聽李大釗的講座,他的思想也在不斷升華。
李大釗
在來到大學學習一年後,趙寶成加入了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從大學畢業之後,在組織的安排下,趙寶成和薄一波、程子華等人,專程去了山西。
不僅要在那裡宣揚馬克思主義思想,還要在那裡發展組織,領導當地窮苦人民的鬥爭。
雖然年紀輕輕,但是趙寶成還是展現出了極強的工作能力。短短几年內,他的工作頗有成就。
可是好景不長,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國民黨內部搞清黨,大肆屠殺共產黨人。
而閻錫山接到蔣介石的指令後,下手絲毫不含糊,他一點不念及趙寶成父親和自己的關係,對趙寶成的一路追殺。
沒辦法,趙寶成在組織地安排下去了上海,才算勉強活了下來。在上海繼續組織工作的過程中,趙寶成遇見了石澹峰。
同樣都是山西人,二者一見如故。石澹峰也是一個進步女性,由於不滿家中父親,硬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考進了太原女子師範。
也就是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接觸並信仰了馬克思主義。
閻錫山
這一下,二者不僅是老鄉,還是信仰相同的同志。二人的感情很快升溫。在完成組織交代的工作,並提出申請後,組織同意二人先回家結婚。
於是在1929年,趙寶成與石澹峰在山西老家喜結連理。由於當時國內鬥爭形勢十分嚴峻,結婚沒多久,夫妻二人便回到上海繼續地下工作。
可是在1931年的時候,顧順章叛變,上海的黨組織基本都被供了出來。幸虧黨組織發現問題較早,緊急組織了撤離,這才沒有造成太多的傷亡。
而趙寶成夫婦則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了當時中央蘇區的首都瑞金。
圖源網絡
來了瑞金後,趙寶成負責起了工農通訊社的宣傳工作。由於待人親和,工作能力十分優異,取得了不錯的工作成果。
於是在周總理的推薦下,毛主席將其批准為中央蘇區的總務廳廳長,可以說得上是整個瑞金的大管家了。
而趙寶成就是在此時和毛主席建立起了革命友誼。毛主席在批准趙寶成當上瑞金大管家後沒多久,便被排擠了。
因為在1933年,李德等人的臨時黨中央來到瑞金,在共產國際的大旗之下,這些在蘇區大力推行“左傾”主義路線。
而毛主席因為與他們的意見不同,而逐漸被排擠出了核心領導層。很多人擔心因為和毛主席關係好,而受到牽連,而紛紛主動疏遠了毛主席。
但同樣,還有一些人,始終站在毛主席周圍。趙寶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多年之後,毛主席一眼看見趙寶成的照片就能認出他。
但是由於長期在敵後工作,趙寶成其實缺乏一些擔當大管家的經驗與能力。
為了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趙寶成不得不將一些工作放手讓經驗豐富的下屬來干,而這也就為他後來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因為趙寶成一直親近毛主席,所以便引來李德等人的不滿。為了想把大管家這個職位抓在自己人手上,李德等人便在找機會。
當時正值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勝利。接連的勝利,讓李德等人沖昏了頭腦。
沒想着繼續穩固蘇區,預防着敵人的反撲,反而好大喜功起來,準備搞一些形象工程,即建立六大建築來彰顯蘇區的偉大成就。
而統籌搞建設這一塊,便是由趙寶成全權負責。趙寶成統領全局,將一些自己拿不準的事務,也就直接放手讓屬下來干。
很快,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六大建築就完成了。可就在這時,有人舉報六大建築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貪污腐敗。
經過審查,多名蘇區官員在建設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挪用公款、中飽私囊的行為,而總負責人趙寶成也被牽連其中。
趙寶成是真的冤枉,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放權居然換來了這樣一個結局。雖然在組織審查之後,趙寶成沒有參與這些人的腐敗行為。
但是卻也因為自己的識人不明而受到牽連,從大管家直接變成了一名兵工廠的工人。
而此時,蘇區巨變即將發生。如果說第四次反圍剿是慘勝的話,那在“左傾”思想的影響下,第五次反“圍剿”遇到了徹底的失敗,黨中央不得不撤離。
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撤出,不得不留下一批戰士留守瑞金打游擊,為大部隊轉移留下時間。
除了自告奮勇留下來的紅軍戰士外,還有一些因為與毛主席過於親近的老革命,也被博古等人安排留在了瑞金,去執行這九死一生的任務,趙寶成就在其中。
懷着崇高理想的趙寶成,對這種安排,並沒有任何怨言。在瑞金淪陷後,趙寶成還組織了一個游擊隊,和反動派打了足足半年多的游擊戰。
1935年10月,趙寶成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彈盡糧絕,不幸犧牲。而此時組織已經在千里之外,身邊見證趙寶成犧牲的戰士們也都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而正在遠方老家的妻子,手中能夠懷念趙寶成的,也只有那個和父親長得十分相似的兒子,以及他們夫妻二人新婚那年,所拍的一張合照。
幾十年來,每每想到犧牲的丈夫,石澹峰都默默流淚。兒子每一次發問,就像一把把重鎚,重重砸在她的心上。
新中國成立了,山西省黨委要編纂山西籍黨員劣勢的略傳合集。石澹峰將趙寶成的事迹寫了出來,交給組織。
原本以為能夠得到上級的認可,可誰知,自己辛苦寫出來的材料卻被打回了。理由居然是不能證明趙寶成真的是為革命犧牲。
這種證據尋找談何容易。先不談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年,也確實沒人見到了丈夫的犧牲。但是石澹峰母子沒有放棄,繼續苦苦尋找着。
由於身體原因,石澹峰被組織安排到北京療傷。
在療傷的時候,石澹峰遇到了當年蘇區的老領導,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後文化部中國革命博物館副館長的趙品三。
鄧穎超
趙品三聽到石澹峰的遭遇後,便給她想了一個辦法,讓她去聯繫鄧穎超。因為鄧穎超正是分配趙寶成夫婦工作的那個人,於是在多方幫助下,石澹峰聯繫上了鄧穎超。
雖然鄧穎超願意幫助石澹峰母子,但是也不能為趙寶成證明犧牲一事,建議他們直接找到毛主席。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老紅軍戰士的建議,石毅和母親商量後,準備直接給毛主席寫信。
在斟酌了幾個月之後,石毅才寫下了一封發自肺腑的書信,直接寄往了位於北京的中共中央委員會。
鄧穎超
毛主席很快就收到了這封來信。看見裡面趙寶成夫妻的合照,毛主席一眼就認出了當年這個一直追隨自己革命好友。
在得知趙寶成烈士身份得不到確認,兒子因此無法入黨之後,毛主席當即說:“這人叫趙寶成,我們一起共事過。”
在得到確認後,1966年12月19日,趙寶成烈士永垂不朽的牌匾,終於掛到了趙家門頭上。
到2009年,趙寶成烈士事迹的所有具體情況,終於被全部理清,當年的紅都管家就此正名。
在我們革命的路上,有多少先烈都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趙寶成是幸運的,他的事迹得以被挖掘,被後人歌頌。
可是還有多少烈士,犧牲在祖國革命的道路上,他們不僅沒能看見最後的勝利,也沒能留下名字。
如今的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不能忘卻那些為了今天而付出鮮血的先烈們。
如果大家有時間,可以去身邊的烈士陵園,去給那些烈士們獻上一捧花,陪他們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