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回答一下。
☞中原到底在哪裡?
中原在哪裡?從現實來看,中原就是指河南一帶,可以擴大到河北北部,山東西部。
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指的也是這一帶。原因就是:1.此地平原居多,物產豐富,天下糧倉;2.因為平原種植方便,產量高,養活更多的人,有人就有軍隊;3.交通方便,天下之中。
如果有疑問,我們不妨看看古中國在哪裡!
位於河南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是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多項中國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源於此。1959年開始發掘,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的發現揭開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紗,時至今日,二里頭遺址實證為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存已成為學界的普遍共識。
商王朝最初在河南商丘一帶立國,後來先後遷徙到鄭州附近和安陽一帶。位於安陽的殷墟遺迹主要包括城牆基址、大灰溝、道路、夯土建築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遺存、手工業作坊遺址、王陵區、家族墓地和車馬坑等。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因而殷都安陽排在中華古都之首。
由此可知,古中國就在河南一帶,中原腹地,不可能有別的地方。
☞西伯侯封地在哪裡?
周族的祖先是誰?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台璽之子),始作(牛)耕。”司馬遷的《周本紀》根據《尚書·堯典》及《尚書·皋陶謨》篇載“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長兄帝摯九年讓位於四弟唐堯,帝堯知棄懂得稼穡之道,便舉為“農師”,封以周氏。帝舜時,黎民百姓缺糧,帝命令他播種百穀,並封他於邰(相傳今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西南),號曰“后稷”。其後子孫繁衍,逐漸強大,是為周。
周文王叫西伯的原因:商王文丁為了遏制周族勢力,以封賞為名,將季歷(周文王之父)召喚到殷都,名義上封為“方伯”,號稱“周西伯”,為西方諸侯之長。實則軟禁了一段時間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周人葬季歷於楚山。季歷死後,姬昌繼位,是為西伯昌。
他的封地在哪裡?在關中平原一帶,不到甘肅,稱周原。現今周原遺址位於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東西長達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1世紀到前8世紀的大型古遺址,出土了大量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貴的國寶青銅器。周原是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古中國外圍都有誰?
商朝和夏朝一樣,是大族共同支持的家國王朝,實行分封制。王朝實際控制都在國都範圍附近,也就是自己的族人生活的地方。向外延伸,就是分封給大的部族。
商朝實際控制地多大?我們從武王伐紂之後,滅商,分封就可以看出。
周武王消滅商朝後,把商紂之子武庚封於商都,藉以控制商朝後人。在此基礎上,周武王姬發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為侯,監督武庚,這三個諸侯,被統稱為“三監”。
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對此,三監之首的管叔鮮自然是非常不服氣,於是唆使武庚等發動叛亂。結果,周公平定叛亂後,管叔鮮被殺,管國被廢。
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平定三監之亂,遵循“興滅繼絕”的傳統,封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於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特准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
以上可以看出,先把紂王兒子分封在安陽一帶,後又把紂王兄弟封在商丘一帶。商朝舊地大概就是安陽到商丘。這是中心地帶。符合中原的概念。
周邊有拱衛的方國,比如西周,叫西伯。符合大中原的概念。
再外圍,比如甘肅一帶,則為羌人居住地。北方為鬼方。山東近海地叫東夷。湖北往南為荒蠻之地。
中原,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