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為有料
編輯 | 大為有料
這天,陝西丹鳳縣的一個普通村莊里正在舉辦一場葬禮。
去世的是一位89歲的老奶奶,叫王玉蘭。嫁來陝西幾十年了。
村裡很多人都來參加了葬禮。
但是很快,大家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地方,為什麼她的遺照是一張穿日本和服的照片?
幾個年輕的村民不免議論了起來。
王玉蘭不是中國人嗎?為什麼穿着日本人的衣服?
當年,日本侵略中國的事情,現在提起還讓人恨得牙根痒痒。而自己村裡居然有一個日本人?
沒錯,王玉蘭就是一位日本人。
她十幾歲來到中國,隱瞞真實身份幾十年,甚至當初就連身邊的丈夫、親人和鄰居都不知道她是日本人這件事。
這位身穿和服,叫王玉蘭的老人,到底有着怎麼樣的故事?當初她為什麼會來中國?
又為什麼沒有選擇回日本?
01
1929年,王玉蘭出生在日本福岡縣的一個小漁村裡。
那時,她的日本父母給她起名字叫“水崎秀子”。
因為秀子的到來,他們都非常開心,一家三口過着簡單溫馨的生活。
秀子10歲時,母親因為重病去世。
父親又娶回來一個女人。本以為秀子能繼續有人疼愛,可以彌補失去母親的傷痛。
結果,繼母不喜愛秀子,還經常會打罵孩子。
更可惡的是,這個女人還趁機捲走了家裡所有的錢財,消失不見。
沒有了錢,自己還是一個大男人,父親就決定把秀子送到中國的長春,投奔自己的親妹妹。
13歲的水崎秀子,不願意離開父親,她哭着哀求爸爸:“不要送我走,我不想離開你,爸爸。”
父親看着年幼的女兒,心裡也是千般萬般的不舍。
可是沒有辦法,最後他還是把秀子送走了。
1942年,東北三省在日軍的佔領下,中國人民過着水深火熱的日子。
當時,日本為了深入佔領中國土地,還從本國遷移了百萬人到中國東北。
他們常年居住在東北,在這裡務農,開店,和中國人結婚、繁衍後代,以此來達到同化的目的。
而水崎秀子的姑姑和姑父就是這些人的其中一員。
開拓團
日本政府為了吸引更多日本女人來中國,還拍攝了電影,美化來中國後的生活,表示可以做地主,生活非常安逸。
當初父親堅持把秀子送過來,也就是因為日本政府這一計劃的誘惑。
秀子就跟着自己的姑姑在這裡度過了簡單的三年。
她適應了在東北的生活,也能說上一口地道的東北話。
姑姑還給她起了一個中國名字“王玉蘭”。
網絡圖片
可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怎麼可能會有長久穩定的生活。
1945年,日本戰敗,宣告無條件投降,日本侵佔中國的計劃徹底失敗。
中國收回東北後,這些本來想在東北紮根的日本人也被遣返回國。
這些日本人靠着日本政府和軍隊的支持,常年侵佔老百姓的土地,殘害當地人民。
東北人民自然對他們恨之入骨,他們砸了日本人開設的各種商鋪,並驅趕日本人。
落敗的日本人,只能夾着尾巴逃走,紛紛登上返回日本的輪船。
而秀子卻在慌亂中和姑姑走丟。
16歲的水崎秀子,狼狽地站在街頭,哭了一陣又一陣,眼裡滿是驚恐和害怕。
登不上回家的船,那自己是不是永遠沒有辦法見到父親和姑姑了。
可憐的小姑娘,就這樣被留在了異國他鄉。
回不去日本,秀子只能想辦法在中國生存下去。
她撒謊說自己是中國人,只是幫日本人打工的,因為她的口音,大家也就信以為真了。
就這樣,水崎秀子在這裡安頓了下來。
很快,她就到了要嫁人的年齡。成年後的水崎秀子出落的亭亭玉立,性格也是溫柔體貼,鄰里鄰居都很喜愛這個小姑娘。
於是,熱心的鄰居們,紛紛給秀子介紹相親對象。
最後水崎秀子嫁給了一個國民黨軍官——宗開國。
宗開國長相端正,性格溫和,對秀子非常好。她也很心儀這個軍官。
於是,沒有多久,兩人就結了婚。
宗開國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婚禮來迎娶秀子。
這位丈夫既有文化,人還浪漫,對秀子十分寵愛,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愛。
本以為能安定過此餘生的秀子,卻再一次被命運傷害。
安逸幸福的生活沒有過多久,丈夫就去了戰場,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年輕的秀子,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家庭。
宗開國沒有了消息後,別人就把她介紹給了另外一個當兵的,雷國順。
雷國順對她也是非常的好,而且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兩個人在一起也算是過上了好生活,不用再像之前那樣擔驚受怕。
不過,這段婚姻也沒有持續多久,秀子就提出了離婚。
因為她發現自己的丈夫雷國順在老家早就有一個妻子了。
正直的秀子接受不了這件事,選擇了離開。
年僅20歲的水崎秀子,就已經有了兩段不幸的婚姻,她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命會這麼不好。
她整個人都變得非常沮喪,常常以淚洗面。
離開雷國順後,她無處可去,就待在了陝西省的一個小村莊里。
村裡一位熱心的村民,看着秀子一個人孤孤單單,就給她介紹了鄰村的一個叫宋治福的人,想着能讓她在這安個家,不必一個人過苦日子。
秀子知道自己一個人女人,漂泊在外,也沒有依靠,如果能穩定下來就很好了。
於是,她同意了和宋治福的婚事。
宋治福是一個地道的農民,為人老實,兩個人婚後生活雖然辛苦、簡單,但是也終於安心了。
她也沒有告訴家丈夫和村裡人自己是一個日本人的事情,只說自己叫“王玉蘭”。
就這樣她隱瞞着自己的真實身份在陝西省的丹鳳縣生活了下來。
二十多年後,水崎秀子47歲時,宋治福因病去世。
同年,她嫁給了第四任丈夫李明堂。
年過半百,水崎秀子已經經歷了四段婚姻,雖然前半生坎坷,但是如果後半生能平穩度過,就算隱姓埋名,遠離親人,故鄉,她也算滿足了。
但是,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還能重回故土。
02
當國家人口大普查時,發現了這位一直沒有上戶口的“黑戶王玉蘭”。
以前為了不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真實身份,秀子多次躲避上戶口的事情。
後來工作人員和村民多次上門勸導,才終於說服水崎秀子。
她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經歷講給了工作人員。
交代清楚問題後,工作人員就根據政策,為水崎秀子辦理了外國人在華居留證。
水崎秀子一直不願意說出來事實的真相,就是因為她知道日軍對中國犯下的錯誤,害怕他們知道自己的身份後,會被村民驅趕,會被丈夫和家人嫌棄。
所以一直躲避工作人員的追問和村民們的勸說。
知道王玉蘭是日本人後,村民們也是很震驚,之前他們只單純地以為她是個外鄉人。沒想到這個天天說著陝西土話的女人,會是一個日本人。
不過,村民們雖然驚訝,但是卻依舊像往常一樣對她。
這些年,秀子為人善良,踏實能幹,和大家關係都不錯,其實村民都是看在眼裡的。
那時到中國的水崎秀子不過十幾歲,很多事情也並不是她一個小女孩可以決定的。
其實,水崎秀子也可以隱瞞身份,向工作人員表明自己就是一個中國人。
她之所以沒有那麼做,就是因為思念的親人和故土在日本,她擔心自己如果真的加入中國戶籍,就沒有辦法和親人相認。
能再見一見親人,這是她心中一直以來的執念。
她想念童年時生活的小漁村,更想念自己的父親和姑姑。對於水崎秀子來說,那裡才算是她真正的故鄉吧。
2002年,水崎秀子的孩子幫她申請回日本探親。
心懷忐忑的水崎秀子等待着消息,她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日本,再去看看自己的日夜思念的一方土地。
可是沒有想到,日本的厚生勞動省卻以“假冒”的理由拒絕了水崎秀子的請求。
王玉蘭非常震驚,自己離開日本時已經能記得事情,不可能把自己的身份和名字記錯。
經過一番折騰,這才弄清了緣由:原來在1995年的時候,已經有一個老太太以水崎秀子的身份定居日本了。
既然知道是有人冒名頂替,王玉蘭就再向日本遞交申請,講明事情經過。
這一事情引到了日本政府的重視。
他們展開了多方面調查,還去王玉蘭家采血,進行了DNA的對比。
經過一系列調查,真相終於大白:
在1993時,一個中國女人,從其他人手裡買了“水崎秀子”的資料,還向日本政府認證了身份。
在1995年的時候,就帶着家人正式的定居日本。
此人還申請了“日本戰後殘留孤兒”的補助,領取了政府發放的住所。
這件事被查出來後,這家人也被日本政府遣返回國。
事情明了,這次日本政府終於通過了王玉蘭回國探親的申請。
於是,王玉蘭和丈夫李明堂一起踏上了回鄉之旅。
重回福岡縣,卻沒有多少熟悉感。
當初那個小漁村早就變成了變成了小樓房,自己思念的家人也大多都離開了人世,只有姑姑的女兒還人世,還有那片海。
看到這片海,王玉蘭想起了父親出海打漁的情形,心裡不禁湧出一股暖流。
王玉蘭拉着表姐的手,淚流滿面。
她還記得,當初在東北時,她們經常一起玩耍,如今再見卻都已經是兒孫滿堂,頭髮花白的滄桑老人了。
王玉蘭在中國生活幾十年,早就忘記了日語怎麼講。和表姐交談也只能依靠翻譯。
她心裡逐漸明白雖然自己是一個日本人,親人也在日本,但是自己早就不屬於這裡了。
她已經成陝西黃土大地上的秦嶺人。
她會說陝西話,熟悉丹鳳縣的一切,現在的日本福岡縣對她來說更像是陌生的地方。
所以,她拒絕了表姐讓她留在日本生活的邀請。
選擇繼續回到中國。
最後
2018年,89歲的王玉蘭去世。
按照王玉蘭的囑託,家人們把她的遺骨埋在了中國的土地上,只是遺照選用了一張穿和服的照片。
對王玉蘭來說,日本是她的牽掛,是她故鄉,但是中國卻早就成了她真正的家。
其實像王玉蘭這樣的戰爭遺孤,還有很多。
據新聞報道,在陝西的商洛縣,就還有三位這樣的遺孤。
王玉蘭是不幸的,因為戰爭她的人生變得十分坎坷。
但是她也是幸運的,能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活下來,並安享晚年。
當然,這都因為中國是一個善良、有包容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