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革命歷史
傳承紅色精神
紀念石家莊解放75周年
共講紅色故事主題系列活動
——《永不褪色的印記》
在咱們石家莊市的中華大街上,有一座不起眼的小灰樓。它始建於1940年,最初為日偽華北建設總署和石門河渠工程處辦公室。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解放後,中國共產黨石家莊市委員會在此辦公。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此宣告成立並開始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解放戰爭初期,各個解放區的財政金融各自獨立,各區的貨幣各式各樣,加起來得有十多種。貨幣流通不便、幣值不穩、安全性低等問題,給解放軍跨區作戰造成了挺大的麻煩。統一金融貨幣成為現實的迫切需要,這也和新中國長遠的國計民生緊密相連。統一貨幣,首先要建立統一的金融機構,這家機構該叫個什麼名字?
河北省委黨校教授祁剛利:當時擔任晉察冀邊區銀行副經理的何松亭說,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那我們的銀行就應該叫人民銀行。
人民銀行,這個提法一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負責籌備工作的董必武致電中央提議銀行名稱就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六天以後,中央複電批准。
1948年11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以南漢宸為主任的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南漢宸在延安時期曾經擔任過陝甘寧邊區的財政廳廳長,毛澤東曾把他稱為會做無米之炊的巧媳婦。
當時的錢幣票版設計師王益久、沈乃鏞奉命調往石家莊,開始第一套人民幣的設計工作。經過反覆修改,第一套人民幣在不同票面上分別設計了工農圖、帆船圖、耕地圖、礦山圖、火車站圖和著名的頤和園萬壽山圖等圖樣,票面上我們最熟悉的那一行清秀的小字,中國人民銀行,就出自董必武的手筆。董必武,是晚清的秀才,書法功底十分了得,他裁好紙條,反反覆複試寫了十多張紙,最後終於成就了人民幣上極不普通的六個字——中國人民銀行。
河北省委黨校教授祁剛利:第一批印刷好的人民幣運到了西柏坡。毛澤東興奮的說,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有了自己的政權,現在又有了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這才是真正的人民當家做主。
朱德對銀行名字讚不絕口,他叫我們記住人民銀行是為人民服務的。1948年12月1號,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正式成立,第一套人民幣在石家莊和西柏坡所在的平山縣發行面世,隨即在華北解放區迅速流通開了。
人民日報為此發表社論,我們解放區的貨幣,正在配合著戰爭的勝利,迅速擴張它的流通範圍,並把蔣幣驅逐到墳墓里去。後來,人民解放軍帶着它進入剛剛解放的北平、天津。新生的人民幣在穩定市場、恢復城市經濟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石家莊市委黨史辦特約研究員何中立:第一套人民幣的誕生無疑是新中國貨幣史,甚至經濟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新中國本位貨幣的誕生,是一個國家貨幣制度和貨幣體系的確立。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及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在我國金融史、貨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09年12月1日,這座見證歷史的小灰樓修復改建成了中國人民銀行舊址紀念館暨河北錢幣博物館。前院內矗立着董必武和南漢宸全身銅質塑像。
時至今日,中國人民銀行一共發行了5套人民幣。它們不但串聯起了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脈絡,同時也見證了中國人民一起走過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