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時期的伊水之畔,有莘氏族裡的一名採桑女,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有位仙人告訴她,如果看到石臼里往外冒水,就趕緊往東跑別回頭!
第二天,果然看到一口石井裡的水“咕嘟咕嘟”地直往外冒,她想起了仙人的話,趕緊往東跑。心地善良的她,跑的時候還不忘把這個消息告訴鄉鄰們,加上她有孕的身子,拖慢了她的步子。
沒跑多遠就被後面的洪水追上,頃刻間她被一片汪洋包圍,眼看她就要命喪於此,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不停地向上天祈禱,希望孩子能活下來。
可能是上天被她的悲憫之心打動,把她變成了一棵高大的桑樹,高過洪水。等洪水退去,這棵桑樹突然裂開,一個嬰兒被托舉在桑樹之上。
返鄉的村民發現了這個孩子,並把這孩子送到了有莘族頭領那,頭領認為這是個不祥的孩子,就把他丟給了家裡的廚子奴隸。
夏桀,他可是有名的暴君,他的暴政讓人不寒而慄,那時期的奴隸生存得十分凄慘和艱難。好在伊尹聰明、好學又勤奮,他知道想要改變自己這個奴隸的身份只能靠自己。
他跟着廚師養父專心地研究烹飪。在那個時期,能夠享受講究的美食的人,不是達官顯貴,就是王公貴族,他明白這個工作將是他擺脫悲慘人生的階梯。
就在他對烹飪有所成就的時候,卻被有莘氏頭領賞給了公主去做了陪嫁,跟着公主去了商,這也是他人生重大改變的轉折點。
去了商對他而言,起初並沒有什麼改變,廚子嗎,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環境繼續做烹飪。
有一次他烹制了一道鮮美的魚羹,商湯品嘗了後,驚艷不已,這是他吃過的最為鮮美的食物了,當即就把伊尹叫了過來,問他是怎樣把一條普通的魚做的如此鮮美的。
伊尹說,魚羹鮮美是因為用的原材料新鮮,趁着魚還是活蹦亂跳的時候,將它投入鼎中,受到了煎烤的魚痛苦地奮力求生,從而激發了它體內所有的能量,這種能量融浸在血肉之中,所以大王您吃到的這條魚羹格外鮮美。
接着伊尹又談到了自己的感悟,他說,其實這跟您祭祀神靈,求得護佑的道理是相通的。
商湯聽了這一席話,被深深地給震撼到了,他沒有想到一個奴隸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道理,認定此人非凡,於是商湯也做了一個非凡的決定,把這名奴隸直接提拔為宰相。
這個決定可謂是空前絕後的,伊尹用一條魚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悲慘命運,他對烹飪的研究也被後世尊為廚神。
做了丞相後,他所做出的成績也不止於這些,在商湯滅夏的時候他就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夏朝雖然殘暴,卻得到了一條上古神獸應龍的庇佑,想要打敗夏朝,就得先征服這條神龍。
從烹飪魚羹中,伊尹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潛伏到夏朝,獲得了召喚應龍的方法,並和它進行了談判。
伊尹承諾給應龍一種令它無法拒絕的祭祀,用最殘酷、最血腥的方式進行殺人祭祀,激發出獻祭人在臨死前的絕望和仇恨,成倍地強化人的意念,並與應龍本身的嗜血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了最高級別的祭祀。
應龍同意了這個契約,就這樣拋棄了夏朝,站在了商湯這邊。伊尹成功地幫助商推翻了夏,也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這個殘忍的祭祀方式,也被商王給保留了下來,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武王伐紂。
伊尹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血腥想法,會持續下來,心裡也是愧疚不已。
他找了另一種方式來寬慰自己的心靈,研究醫藥,救死扶傷,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他發明了中藥湯劑。
有人將伊尹和皇帝、神農並稱為“三聖人”。並有言:隱醫醫之為道,由來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黃帝;辨百葯之味性,本乎神農;湯液則本乎伊尹。
也有人說,湯液並不是伊尹發明的,商之前都有,只是到了商朝時期比較盛行,具體的也無從考證,不管是不是他發明的,湯液的出現,確實大大地提高了醫藥的療效,也成為了中醫藥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會做菜,懂占卜,做過間諜,後來又倡導湯液治病,伊尹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皰人,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