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的治國理念雖然包括許多的內容,但是有時候向人表達起來,僅僅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夠讓人心領神會。
在改革開放之前,一向平易近人的鄧小平同志在一次和醫生的聊天中,醫生向他問道:“首長,出院後您打算帶着我們怎麼干?”
很明顯這句話是想問,接下來鄧公打算如何帶領全國人民建設國家。
面對醫生的提問,鄧公面帶着微笑爽朗地回答道:“我還是那一套。”
那麼,“那一套”究竟指的是什麼呢?鄧公當時為何會住院呢?鄧公所說的“那一套”後來做得如何呢?
301醫院的特殊患者
1976年12月,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突然到來了一位特殊的患者,醫院南樓的一位主任醫師劉炎唐正在家裡休息,突然接到醫院的緊急電話,命令他馬上前往醫院待命。
到醫院後劉炎唐發現,來就診的竟然是身為中央首長的鄧小平同志。
北京解放軍總醫院也被稱為301醫院,是解放軍隊伍中醫療水平最頂尖的醫院,不僅承載着為解放軍隊伍救死扶傷的使命,而且承擔著保障中央領導人身體健康的重要人物。
當時的鄧公來到醫院時,雖然疾病在身,但是精神很好,從下車到走向門診室,全程都是在醫生和家人的陪同下步行過去,雖然面容上顯現出幾分痛楚,和身邊的人說話並不多,但是全程都保持着作為一個老革命家的沉着與平靜。
經過醫生的一番仔細檢查之後,醫生劉炎唐和其他幾位專家商量之後確定了鄧小平的病情。
因為常年忙於工作,經常久坐閱讀文件,鄧公的前列腺出現了不小的炎症,這種疾病要想徹底根治,只有做手術是最好的治療辦法,這也是醫院給鄧公的最好的治療建議。
醫生向鄧公說明診斷報告後,鄧公毫不猶豫地說道:“那就做手術吧,該怎樣治就怎樣治,你們不要有什麼顧慮。”
鄧公給予了醫院和醫生完全的信任,在上報中央並得到批准之後,醫院開始着手準備為鄧公做手術。
在手術之前,夫人卓琳出於對丈夫的擔心,向醫生詢問會不會有什麼危險,以及手術後會不會出現什麼其他問題?
醫生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鄧公首先擺擺手開口向卓琳說道:“我們要相信醫生,你不要多問了。”
因為是給鄧公這樣的中央首長做手術,所以醫生和護士本來都有着不小的心理壓力。
鄧公很是理解醫生和護士們的心理狀況,不但自己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安的狀況,而且盡量幫助醫生和護士們平復緊張的心情。
他向醫生和護士表示,無條件相信大家,讓大家儘管放心手術,就算手術出現什麼問題,也不會責怪他們。
在場的醫生和護士都很是感動,他們所遇到的眾多患者中,很少有患者對他們說這些話。
手術由主任醫師劉炎唐主刀,其他相關科室富有經驗的主任在一旁輔助,這兩位主任都是劉炎唐的老師,對劉炎唐的手術水平十分有信心。
手術室里每個人都打起十分的精神,生怕出現一丁點的錯誤,在準備手術時,整個手術室里只有各種醫療器具發出的聲音,氣氛顯得有些肅穆緊張。
手術開始前醫生又專門詢問鄧公是否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鄧公精神氣很足,平靜地向大家說道:“我沒事,你們儘管放心做手術。”
鄧公的話猶如一顆定心丸,讓所有人的心放輕鬆了不少,整個手術室的氛圍也不再那麼緊張。
按照鄧公的要求,麻醉師只做了局部麻醉,鄧公也不想在手術中睡覺,於是也沒有吃安眠藥,鄧公依然保持着革命年代保留下來的習慣,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儘可能保持清醒。
手術過程中,醫生和護士以輕鬆的心態,密切配合,行動流暢自如,手術中醫生多次詢問鄧公是否有不舒適的地方,鄧公每次都平靜地回答道:“我沒事,你們放心手術。”
醫生劉炎唐後來回憶起來頗為感慨地說道:
“鄧公自己已經因為疾病而承擔著不小的痛苦,但是在檢查和做手術的時候,他還是能夠想着我們,替我們着想。”
“他知道我們在面對他這樣的中央首長的時候多少會有些緊張,所以他總是用語言來安撫我們的情緒,讓我們放寬心。”
“每當聽到鄧公的安慰,我們本來緊張的心情就會放鬆下來,因此也總能拿出最佳水平來做檢查和做手術。”
手術非常成功,鄧公在病房裡安心靜養,手術後遺症時而會引發疼痛,醫生知道這些疼痛有時候會非常劇烈,令病人非常難受。
但是鄧公卻從來不會因為疼痛而面露苦澀,更不會哀嚎和呻吟,疼痛來襲的時候他只是默默地忍耐,他作為革命家的堅毅令醫護人員感到深為佩服。
手術後鄧公的身體恢復得很順利,在醫生和護士的努力和鄧公的配合下,疾病得以痊癒,沒有出現任何新的問題。
“您打算帶着我們怎麼干?”
在鄧公住院恢復的過程中,劉炎唐有時候在治療過程中為了幫助鄧公儘可能放鬆下來,會和他聊天,這同時也能為鄧公打發接受治療時的時間。
當時中央已經在進行討論,推選鄧公作為新一屆領導集體的核心幹部,鄧公出院後就即將開始着手領導中央工作,劉炎唐在聊天時向鄧公問道:“首長,以後您出院了怎麼領導我們干?”
坐在病床上的鄧公聽到劉炎唐的這一問題之後,爽朗地回答道:“我還是那一套。”
鄧公所說的“那一套”主要指的是改革。
鄧公在1972年被從江西調回北京之後,於1975年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開始全面領導中央工作。
鄧公提出進行經濟改革、大力發展生產力、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等目標,受到了中央眾多幹部和全國人民的贊同。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鄧公於第二年春天又不得不辭去了中央領導職務,在天安門附近的一處庭院里居住。
同年10月國家又迎來了嶄新的政治局面,不少人贊同請鄧公重新回到中央領導核心,黨中央開始對此事展開討論,鄧公重新主持中央工作有望在即。
而在這個時候,鄧公於1976年年末的12月出現了前列腺的問題住進了301醫院。
從301醫院出院後,鄧公在幾個月之後就又重新恢復了中央領導職位,擔負起了建設國家的重任,開始用他所說的“那一套”來為國家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先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路線,然後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口號。
1978年年末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田開始包產到戶,改革之路開始起步,1979年中央決定在廣東汕頭、珠海和深圳設立經濟特區。
引進的外資外商紛紛湧入經濟特區併流進全中國,給全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春風迅速吹遍華夏大地,鄧小平用他所說的“那一套”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帶來了新的騰飛。
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潮流之下變得日新月異的過程中,鄧公從1977年到1989年,在領導人的職務上又為國操勞了12年。
雖然身體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但是因為年邁而無法再擔負繁重的領導職務,於1989年退休。
20年後再次住進301醫院
退休後的鄧公沒有向組織提出什麼要求,只是低調地住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處院子里,在家人的陪伴下過着晚年生活,依然保持着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
每天按時吃早飯按時睡覺,上午都會散步,其他時間則是在書房裡讀書看報,或者接受醫生的體檢。
還有些時候鄧公會游泳、打橋牌,這兩種運動是他保持了很多年的愛好,也是他用來衡量自己的健康狀況的兩個標準。
他曾對人說:
“只要我還能打橋牌,就表示我的頭腦還清醒,只要我還能游泳,就表示我的身體還足夠健康。”
因為良好的生活習慣,退休後的鄧公沒有出現許多老年人所出現的各種病痛,但唯有無法根治的帕金森綜合征愈發困擾着老人家。
帕金森病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神經系統疾病,輕則出現手抖等肢體失控狀況,重則會導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情況。
隨着鄧公的年齡越來越大,帕金森病對他的困擾也越來越重,起初只是偶爾發作對生活造成一點影響,到後來游泳時經常會出現體力不濟的情況,再到後來打橋牌時拿牌也愈發費力。
為了鄧公的身體健康,醫生勸他戒掉煙和酒,鄧小平多年以來一直有抽煙的習慣。
對於一般人來說,抽煙多年之後很難輕易戒掉,但是鄧小平自從決定戒煙之後,基本沒有花費什麼精力,說不抽就不抽了,很快就戒掉了煙,令家人和醫護人員都感到驚訝且敬佩。
當游泳和打橋牌都無法再做時,鄧公也依然對生活保持着樂觀,為了儘可能保持身體健康,他每天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健身操,並堅持散步,醫生定期為鄧公做身體檢查。
可是這一切沒能阻止帕金森綜合征在鄧公身上變得越來越嚴重,直到1996年年末。
1996年12月12日,這天早上鄧公像往常一樣按時起床並走向洗漱間準備洗漱,突然他感覺到呼吸困難,家人和醫護人員馬上用車將鄧公送往醫院。
這段十公里的路程,當時馬路上汽車不多,護送鄧公的車一路暢通無阻,行駛時間並不長,可是對於當時的卓琳來說,一路上都讓她心急如焚。
鄧公再次住進了301醫院的南病房樓,這次和上次的情況有所不同。
醫生經過仔細的檢查之後發現,鄧公除了受到已經存在了十幾年的帕金森綜合征的困擾以外,身體沒有其他什麼問題,前列腺經過上次手術治療之後,沒有再出現任何問題,老年人常有的糖尿病也沒有在鄧公身上出現。
因為帕金森病複發的頻率越來越高,鄧公多次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每次醫生和護士都會經過一番激烈的搶救來穩定住病情,但是鄧公的身體不可避免也變得愈發虛弱。
1997年的大年初一,外面鞭炮聲此起彼伏,醫院病房樓里卻處於一片寂靜之中,雖然在鄧公病房裡有家人守護,病房外也有警衛員和醫護人員,但是大家都默不作聲。
一方面是避免影響鄧公休息,一方面每個人都在心裡默默期盼着,鄧公能夠挺過這個冬天,和大家一起迎來新一年的春天。
令所有人感到痛心的是,鄧公在又堅持了12天之後,還是於正月十三時離開了人世,享年93歲。
按照鄧公的遺願,中央沒有為他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夫人卓琳將他的眼角膜捐獻後,乘坐飛機將他的骨灰撒入大海,秘書將他的衣物都拿到鍋爐房燒掉。
這位偉大的革命家,生前除了為人民造就了無法估量的福祉,以及為世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以外,沒有給自己和個人留存一點可供享受的物質資產。
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社會主義建設者鄧小平同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