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2022年07月05日08:12:09 歷史 1144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核電是利用原子核內部蘊藏的能量產生電能。1千克的鈾235裂變以後產生的能量,大致相當於2700噸標準煤充分燃燒釋放的熱量。核電是戰略高科技產業,也是大國必爭之地。

1956年8月17日,中蘇兩國政府簽訂關於蘇聯援助中國建設原子能工業的協定。1958年6月21日,指導員在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上說:“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作為共和國“兩彈”工程的重要支撐,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批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放棄在城市中相對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奔赴各大核工程基地。這些廠礦除了對外名稱外,還擁有一個由三個數字組成的代號。地圖上也找不到它們的具體位置,寄信地址通常是“XX市XX號信箱”。許多人自己也不清楚所從事的是核工業,只是每天坐着專車進廠礦上班。具體工作內容,“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

1958年5月起,第一批鈾礦山和水冶廠(湖南郴縣鈾礦(711礦)、衡陽大浦鈾礦(712礦)、江西上饒鈾礦(713礦)、衡陽鈾水冶廠(272廠))陸續開工建設。1958年下半年,中國核工業的首批主要工程項目包頭核燃料元件廠(202廠)、蘭州鈾濃縮廠(504廠)、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404廠)、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221廠)的基礎工程和附屬工程,都陸續開工。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國際形勢風雲突變,中蘇關係破裂後,到1960年8月,在中國原子能系統工作的233名蘇聯專家全部撤離回國,並奉命帶走重要的圖紙資料和數據,設備材料的供應也隨即停止,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核工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和困難。

當然,中國是嚇不倒的。中央最後的決定是,不理他們那一套。他不給,我們就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八年時間搞出原子彈。”為了記住1959年6月這個特殊的日子,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工程的代號就確定為 “596”。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1967年6月,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1970年12月26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有4.6萬個,需要的材料多達1300多種,沒有用一顆外國螺絲釘。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兩彈一星是搞出來了,但原子彈不能當飯吃。核工業要扶持,要找出路。晚了,人才、技術、設備都會流失、老化。於是核工業從軍工走向民用,中國開啟了和平利用原子能時代。

728工程

1970年2月,周在北京聽取上海市領導彙報由於缺電導致工廠減產的情況時,明確指出:“從長遠來看,華東地區缺煤少油,要解決華東地區用電問題,需要搞核電”。上海市以傳達周指示的日期(1970年2月8日)作為核電工程代號,即“728工程”。

1974年3月31日,中央批准了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方案,指出:建設我國第一座核電站,主要是掌握技術,培養隊伍,積累經驗,為今後核電發展打基礎。但由於“文革”的影響,工程遲遲未能動工。

在核電站是造還是買的問題上,國家也曾有過分歧。當時法國已經承諾,提供貸款與技術合作,其中包括一座核電站。水電部據此籌劃在江陰建設蘇南核電站,最終定在了廣東大亞灣。國務院也於1978年底批准了從法國法瑪通公司引進兩套90萬千瓦機組的核電站。法國的核技術M310原型是美國西屋公司Model312堆型。M310堆型在我國一共建了4座,大亞灣和嶺澳一期各兩座。

一機部參加進來,認為再搞30萬千瓦的核電站意義不大,1978年8月正式提出要停建“728”工程。二機部馬上反擊,上海728院(現在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在科研、設計、設備製造上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國家批了7個多億,已花了近2個億,豈有下馬之理?

結果,1981年11月,國家再次批准了“728”工程。1982年11月,批准工程選址浙江省海鹽縣的秦山,採用了自主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建設方式。1983年6月1日,秦山核電站一期破土動工。秦山核電站的反應堆是在中國核潛艇196堆為原型堆的基礎上設計的。當年只有工程代號,沒有產品代號。CNP300是後來中核集團完成了國產百萬千瓦級壓水堆CNP1000的研發後給起的,CNP即China Nuclear Power的縮寫。1991年12月15日零點15分,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1994年12月15日,秦山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中國成為世界第7個有能力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大亞灣核電站同樣輝煌。1993年併網發電,也是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能源缺乏的廣東省一直靠北煤南運,省內水系落 差小,不具備發電條件,就從核電上找出路。可他們缺電也缺錢,於是利用比鄰港澳的優勢,“借貸建設、售電還錢”。大亞灣核電站投運當年,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的前身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成立。大亞灣核電站國產化率僅為1%,而隨後建設的嶺澳一期,國產化率已提升至30%。

中廣核的蓬勃發展,讓業界的“老大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倍感壓力。秦山一期、二期相繼落成後,中核也開啟了國外引進之路。1998年,秦山三期開工,採用加拿大CANDU-6堆型。這一堆型在國際上並非主流,但對發展中國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儘管切爾諾貝利陰霾未散,中國仍決定引進俄羅斯AES-91堆型,在江蘇連雲港建設田灣核電站

2004年,中國決定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美國西屋公司、法國阿海琺公司躍躍欲試。西屋公司AP1000堆型最終脫穎而出。為引進這一美國堆型,國家於2007年專門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AP1000堆型在國外並無落地。作為世界首堆,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前景不明。中標次年,西屋公司被日本東芝收購。中廣核在西屋公司被收購的當年,決定再次向法國引進EPR堆型。與三門相似,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也是EPR全球首堆。

華龍一號

然而,僅靠引進技術是可不行的。技術路線不統一、研發力量分散的問題始終困擾着中國核電。1999年,國家計委就曾提議中核與中廣核聯合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卻未能如願。對外國壟斷的顧慮和獲取自主知識產權的渴望,驅使三家核電公司分別基於各自引進的技術,開展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研發。 中核集團走出 CNP1000堆型、CP1000堆型、ACP1000堆型的路線;中廣核相繼研發出CPR1000堆型、CPR1000+堆型,以及最終的第三代ACPR1000+堆型。最後,在國家能源局的要求下,兩者“融合”成為“華龍一號”。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2021年1月3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全球第一台“華龍一號”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在“華龍一號”正式啟動專項型號研發不久,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因此,“華龍一號”充分汲取了福島核事故的經驗教訓,重新做了大量優化設計,以抵禦更為嚴重的地震和海嘯。“華龍一號”採用了“177堆芯”設計,加強了電源系統,能夠在喪失廠外電源的情況下,通過縱深防禦的電源供應系統,提供全廠斷電應急供電,確保系統安全運行。

全世界有超過70個國家已經和正在計劃發展核電,中國在長期的核電項目建設過程中,核電產業不斷推進國產化,形成了成套供應核電設備的完整核電產業鏈。大型鑄鍛件、核島大型主設備、常規島設備、核級泵閥、控制系統等絕大多數已經實現國產化研製。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2021年12月20日,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首次併網發電,這是由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全球首個併網發電的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項目,標誌着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第四代核能技術的國家之一。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後發優勢

中國核電起步較晚,發展還是比較謹慎的。秦山核電站1985年才開工建設,比前蘇聯落後了37年之久。在20年的時間裡,中國只建設了深圳大亞灣、嶺澳,連雲港田灣等少數幾座核電站,屬於小規模的嘗試。2010年以後,我們才加快核電建設的步伐。

碳中和四大能源,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水能受地形因素制約大,風能和太陽能的經濟效應低,唯獨核電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潛力。中國核電目前佔全國能源的比例還很低,僅為1%(目前是4%)。核能發電佔比最高的國家是法國(75%),其他如美國(19%)、俄羅斯(18%)、日本(33%)、韓國(30%)、瑞典(38%)等核能發電比例都比我們高,中國核能潛力還是很大的。

世界核電站運行,目前總共發生過三次嚴重的事故,分別是1979年發生在美國的三哩島核事故,1986年發生在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2011年發生在日本的福島核事故。這三座核電站都是屬於第二代核電技術,而中國是在獲得了第三代核電技術之後,才開始加快建設的,所以,我們建設的核電站,都是比較先進和安全的第三、第四代核電站

從‘跟跑’到‘領跑’,中國核電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關鍵是需要擁有核心的競爭力。像印度,從1991年開發核潛艇以來的15年間,花了100多億美元,因為實在難以完成核動力裝置的建造,不得不向俄羅斯租借核潛艇。

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技術,我們才能不受制於人。中國核電今日能有如此輝煌的成績,得益於老一輩核工作者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近期中國新航母下水,正是我們邊學邊造逐步升級的成績,核動力系統現在是還沒有,不等於我們將來搞不出來。

中國今天能夠走多遠,是因為昨天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中國明天能夠走多遠,取決於今天付出多少努力!

中國核電崛起之謎,從望塵莫及到悄悄領先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