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經了數千年的發展,王侯將相層出不窮。
有窮兵黷武的,有為民請命的;有殘酷暴戾的,有勤於政務的;有荒淫好色的,也有勵精圖治的......
今天,我們也要說一位帝王,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不能抹去的一筆,他就是----秦始皇。
我們都知道,每位帝王都有後宮女眷,其中地位最高的稱“皇后”。
可這位秦始皇卻是個例外,他一輩子都沒有冊封皇后,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他一直都在等一個人,只是,終其一生,也沒有等到......
秦始皇其人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位秦始皇。
秦始皇,名贏政,出生於趙國,後回到秦國,十三歲繼承王位。
當時的中國群雄割據,七國並立,秦始皇繼位後十分重視軍事發展,他招兵買馬,重用人才,陸續吞併了其他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大一統王朝。
完成統一大業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所以他取“三皇五帝”中的兩個字,自稱“皇帝”,他是史上首位自稱“皇帝”的君主,後人也稱其為“始皇帝”。
秦始皇論功績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他除了統一了六國,還陸續統一的當時各國的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為民間的交流、文化的發展以及經濟的進步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
相傳,秦始皇當時聽到術士的一句話“亡秦者胡”,心中十分緊張。
他以為“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
於是,他大大提升了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防禦指數,命人修築長城進行防禦。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
真正導致秦朝滅亡的並不是北方的胡人,而是秦始皇自己的兒子胡亥,此“胡”非彼“胡”也。
長城號稱“萬里”,足見當時修築的難度之高、耗時之長、耗費人力物力之巨。
為了儘快完成工程,各級官員到處捉拿壯丁,不顧百姓死活,間接導致了民怨沸騰,也為後來秦的滅亡埋下了隱患,同時也誕生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凄美傳說。
孟姜女本與丈夫新婚大喜,官兵卻在新婚之夜抓走了她的丈夫,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卻得知了丈夫的死訊,悲憤交加,痛哭不已,上天也為她含悲落淚,頃刻間暴雨如注,澆塌了長城,露出了孟姜女丈夫的屍骨。
《孟姜女哭長城》後來與《梁祝》《牛郎織女》《白蛇傳》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故事,流傳至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雖然做出了一番豐功偉績,卻在統治時期有諸多弊端。
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待百姓橫徵暴斂,導致平民階層苦不堪言,所以秦朝僅歷兩代便亡國也就不足為奇了。
秦始皇的“青梅竹馬”
秦始皇作為一代君主,功過毀譽摻半,同時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有着人的七情六慾。
我們前文說過,秦始皇出生於趙國,他雖然後來回到秦國繼承了王位,但在趙國時的日子卻並不好過。
他在趙國時,父親是秦國質子的身份,也就是秦國留在趙國的“人質”,他也因為這一身份受到了諸多的排擠和冷眼。
許多人都瞧不起他,與他同齡的玩伴也總是作弄和取笑於他。
可以說,幼時的秦始皇是孤獨的,他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悶悶不樂。
而這時,有一個善良的女孩走近了他。
她從未因他的身份而冷待於他,而是把他當成好朋友一樣對待。
她會在他受傷時幫助他擦拭傷口,會在他難過時陪他談心。
這個女孩的出現漸漸撫平了秦始皇年幼受傷的心靈,讓他感受到了無比的溫暖和愛,秦始皇的心中也為這個女孩永遠留下了一個專屬的位置。
天不隨人願。秦始皇懵懂的感情還未開花,便枯萎了。
他離開了趙國,回到了秦國,此後,便逐漸捲入亂世的爭鬥之中,再無女孩的音訊。
沒人知道女孩的名字。
秦始皇稱帝後,整日面對着冰刀雪劍,血雨腥風,更不會對人提起這樣的往事。
後來有人說,女孩的名字是“阿房”,秦始皇為了紀念他的“青梅竹馬”,命人修建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宮殿----阿房宮。
當然,這都是人們的口口相傳,真相恐怕只有遠在另一個世界的秦始皇本人才會知道了。
終生未曾立後
秦始皇稱帝後,也有皇宮佳麗無數,但他終生都沒有冊立皇后。
有人說,他不立後的原因就是因為無人能取代他童年心中的“白月光”,那個位置只能專屬於她一人,既然人無法相見,那就永遠為她保留那個後位,以慰藉他對她的思念之情了。
其實,秦始皇不曾立後的真正原因可能還有很多,“阿房女”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罷了。
首先,秦始皇不立皇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來自於他的母親。
相傳,秦始皇真正的父親是秦朝名相呂不韋,呂不韋在趙國時“臨幸”了秦始皇的母親後有了秦始皇,只是無人捅破這一層窗戶紙而已。
秦始皇自然也聽到過這些傳聞,所以他對母親一直心有隔膜。
而且後期,秦始皇逼迫呂不韋交出大權,呂不韋並未反抗,而是選擇了自我了斷,更進一步說明了呂不韋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他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放棄了大好江山。
否則以當時呂不韋的權利,勢必謀反,推翻秦始皇的統治,也只有自己的親生兒子才讓他甘心讓位,一死了之。
再說秦始皇的母親,她在兒子坐穩江山後,並沒有安份守己地做好一位太后,而是徹底放飛了自我,與假太監嫪毐終日廝混,竟然又給秦始皇生了兩個“弟弟”。
秦始皇的震怒可想而知,他將嫪毐車裂處死,把母親幽禁起來,將那兩個弟弟也一併摔死了。
母親的這些所作所為給秦始皇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讓他對女性的信任也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
他害怕自己的皇后也會如同母親一般,給朝廷帶來負面的影響,他擔心外戚權勢過大動搖自己的統治。
所以,他把皇宮的女人們僅僅作為“玩物和工具”,絲毫不會考慮立誰為後宮的主人。
其次,秦始皇對於長壽的追求可能也是他選擇不立皇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對於生老病死有了近乎病態的解讀。
他認為自己是天選之子,理應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
因此,他便開始了他漫長的求得永生之路。
他召告天下遍求長生不老之方,派人遠赴萬里去尋萬壽無疆之法,稍有不順便大開殺戒。
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要兼顧國家的治理,能用在皇宮女人們身上的精力就十分有限了。
更主要的是,他不但不立後,連太子都沒有提前選定,也是因為他篤信自己可以“萬歲萬萬歲”,不急於立皇后立太子,不希望自己當打之年有人來分化自己的權利。
此外,坊間傳言,秦始皇不立後的另一個原因還與一位女人有關。
她雖然不是秦始皇心中的至愛,卻對秦始皇治理國家有很大的幫助。
這個女人叫“清”,是當時巴地的一位寡婦。
清的丈夫去世後,清一生守節,沒有再嫁,這讓對母親頗有微詞的秦始皇很是感佩,還曾專門下令褒獎清的貞節。
更為重要的是,清的家業巨大,是當時秦國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秦始皇修建陵墓所使用的水銀相傳都是清的家族所供給。
可以說,清是典型的“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秦始皇礙於世俗,沒有娶“清”入宮,卻一直在暗地裡對清家進行扶持。
後來清去世後,家業都無償捐獻給了國家,這也令秦始皇大為感動,他覺得皇后應該是這世上完美的女人,這樣才能與自己相配,但清之後,便再也沒有這樣的女人了,自然也就無人擔得起皇后的后冠。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擦肩而過的驚鴻一瞥往往也是一生一世的銘心刻骨。
寫在最後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代帝王,其功不可說不大,但其過也是顯而易見的。
他對於中華民族的統一、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及他的繼任者統治時期,“苛政猛於虎”,生靈塗炭,最終導致群雄並起,推翻了他短暫的霸業,又着實令人唏噓不已。
秦始皇終生未曾立後,在這一層面來說,他的確是“後無來者”的一位帝王。
關於始皇帝的爭議從未停止過,無論他究竟出於何種原因不願意立後,我們都會用客觀的視角去解讀這位帝王,舉世矚目的兵馬俑、萬里長城都會將他的故事延續、流傳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