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阮籍

2022年07月01日11:16:25 歷史 1700

每天了解一位歷史名人——阮籍 - 天天要聞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省開封市)人,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

門蔭入仕,累遷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阮籍去世,享年五十三歲。作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歷史評價:

明人靳於中盛讚阮籍人品之高尚,稱他為“命世大賢”(《阮嗣宗文集序》)。

魯迅:阮籍作文章和詩都很好,他的詩文雖然也慷慨激昂,但許多意思都是隱而不顯的。宋的顏延之已經說不大能懂,我們自然更很難看得懂他的詩了。他詩里也說神仙,但他其實是不相信的。

游國恩:魏晉以後,老莊之學大盛於世,影響於我國學術思想和文學方面更大,嵇康有《養生》《聲無哀樂》《難張遼叔自然好學》《釋私》等論,阮籍有《通易》《通老》《達庄》三論及《大人先生傳》,縱談名理,大暢玄風。(《文學史》第四章 先秦諸子散文)

歷代關於“竹林七賢”的排序,阮籍總是名列第一,可見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如:《世說新語·任誕》明確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濤居第三位,餘人皆在三名之後。《名士傳》的排列的次序為: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軼事典故:

醉酒避親

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就想和阮籍結為親家,阮籍為了躲避這門親事開始每天拚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連60天,天天如此,那個奉命前來提親的人根本就沒法向他開口,最後,只好回稟司馬昭,司馬昭無可奈何地說:“唉,算了,這個醉鬼,由他去吧!” (詳見《晉書·阮籍傳》)

青白眼

阮籍不經常說話,卻常常用眼睛當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對待討厭的人,用白眼;對待喜歡的人,用青眼。據說,他的母親去世之後,嵇康的哥哥嵇喜來致哀,但因為嵇喜是在朝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就給嵇喜一個大白眼;後來嵇康帶着酒、夾着琴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


蔑視禮法

阮籍好酒,他家旁邊就是酒店,女主人是個年輕漂亮的小媳婦。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無其事地躺在人家旁邊睡著了,根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也不認為他有什麼不軌的行為。魏晉時期,男女授受不親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阮籍全不放在眼裡。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阮籍不僅為嫂子餞行,還特地送她上路。面對旁人的閑話、非議,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為我輩設的嗎?”


阮籍遭喪母

阮籍為母親服喪期間,在晉文王(司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隸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對文王說:“您正在以孝治國,而阮籍卻在母喪期間出席您的宴會,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地方,以正風俗教化。”文王說:“嗣宗如此悲傷消沉,你不能分擔他的憂愁,為什麼還這樣說呢?況且服喪時有病,可以喝酒吃肉,這也是符合喪禮的呀!”阮籍依舊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來源:歷史人物傳記故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